攻約梁山

第133節審查梁山1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山水話藍天 本章︰第133節審查梁山1

    天下誰不知滄趙家族的聰慧超人?

    人家就是以罕見的智慧才能起家的。

    你若是欽差,鬼才信你回來說的滄趙怎麼愚忠不堪死不知反。敢這麼說的,得到的只會是朝臣的恥笑與質疑。

    當這個欽差,怎麼做也不會得好。

    去梁山能活著回來,就說不清楚自己對朝廷是忠誠清白的。

    這種差使沒油水,受累冒險卻落得一身黑,還極可能送掉腦袋,確實是需要勇擔。別開玩笑了,傻子才會干。

    級別低的官員,無論是在殿內的,還是排到了殿外皇帝根本瞧不見的,一個個都下意識低了頭縮著。

    宰相高官們倒是依然腰板挺直,好一副勇于擔當的樣子,那是他們清楚自己這麼大的官,不可能當慰問梁山的欽差。

    滿朝官員裝啞巴烏龜,沒人應差。

    這是張邦昌早預料到的。

    所以奸滑的家伙才搶在白時中前面先對皇帝說幾句,表現一下,避免在隨後的尷尬局面中被皇帝也看作和其他官員一樣屬于沒能力沒擔當對皇帝也沒盡忠報國心的官僚。此時他再縮頭不語就不是問題了,皇帝再失望惱怒也不會牽連他頭上。

    趙佶高高在寶座上舉目掃視群臣,卻等了半天也沒人吱聲。

    他剛平息的怒火瞬間又騰起,而且火更大了,殺機頓生。

    又是這樣!

    每當朝廷有凶險的重任需要官員勇擔的時候,滿朝文武官員就全縮了,沒一個願意勇敢承受點風險為朕分憂的,可平時卻一個個表現得那麼慷慨激昂,鐵骨錚錚,忠肝義膽,忠君愛國,願為大宋江山舍生忘死肝腦涂地,好一副才氣縱橫又鐵肩擔道義舍我其誰的大無畏君子忠臣高人形象,無論官大官小都會在朝堂上踴躍出頭發表意見,展示才華忠心和擔當,漂亮話特別多。

    現在呢,怎麼又全縮頭成啞巴了?

    代天子慰問鄉下水窪子小小野地梁山,安撫糊弄住滄趙人別起心造反而已,又不是叫你去鎮壓梁山去和逆賊談判送死。

    怎麼著?做不到安撫這點事?

    你們自負能把死人說活了的絕世才華呢?

    怎麼著?畏險怕難不敢去?

    你們夸耀的舍生取義忠君愛國血勇擔當呢?

    ……

    還沒叫你們怎麼著呢,你們就這樣了,若兵凶戰危,朕有危險時,要你們以死擔當舍生護架,你們這樣的豈能真做到?

    難道滿朝這麼多文武重臣全特麼是只知安享榮華富貴,只會夸夸其談,只顧縮在京城驕奢淫逸的蛀蟲?

    難道國朝花高薪重恩養的只是一群不知廉恥不忠無義的偽君子奸賊廢物?

    怪不得朕的大好江山會治理成這個糟糕樣!

    怪不得堂堂正朔大宋卻在天下太多人眼里連殺人如麻的域外凶惡海盜匪徒國都不如!

    怪不得一向謹守外臣不干涉朝堂內政規則的趙公廉,會怒而忍不住上奏直言太多朝臣尸位素餐治國不忠無能該死該殺。

    手下若主要是這麼一幫子嘴炮廢物官僚,甚至是自私無恥的竊國奸臣,那大宋江山豈能保得住?

    朕的寶座豈能坐得安穩長久?

    趙佶憤恨地碎碎念。

    太失望了。

    心境好不蒼涼驚駭發苦,直氣得趙佶滿血上涌,臉色發紫,渾身顫抖,太陽穴突突直跳,遮臉的皇冠珠冕搖晃踫撞得嘩嘩響,幸好他沒有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受不得刺激的病,否則怕是能當場憋死激動死。

    站在前面的宰相和文武高官們偷眼瞅見皇帝雙眼如噴火滿身的殺機暴射,無不驚懼,但卻咬牙挺身子站那就是不出頭說話。

    他們都清楚,皇帝再怒也不可能不分青紅皂白把他們問罪全宰了或罷免了。皇帝離不得他們站班執掌維護大宋江山。

    而在這個時候,誰敢跳出來向皇帝建議獻策發話怎麼對付梁山,讓趙公廉知道了,誰就會成為趙公廉仇視的對象

    梁山若反了,

    那,敢出風頭的官員滿門必然會成為梁山的首要刺殺綁架什麼的目標,抓做了造反祭旗的犧牲品也不稀奇。

    梁山若沒問題沒反,

    那,皇帝竊喜著還得依靠和重用趙公廉鎮守邊疆,在找到能取代趙公廉作用的這段時期,為了安撫糊弄住眼下江山著實缺不得的這位侯爺,必定會委屈那位出風頭的官員,讓趙公廉出口氣心里舒坦了好安穩繼續效忠。

    這一委屈怕就委屈掉了腦袋,葬送了前程和滿門老小。

    總之,這時候在大殿上出風頭,皇帝一時滿意你的忠敬之心,可後面的結果卻怎麼著也不會好了。

    尤其可怕的是︰

    趙公廉那寶貝弟弟可是個膽大之極的凶橫紈褲,據說綽號蠻霸王的,肯定要禍亂京城凶狠報復敢出頭害滄趙家族的人。

    你可別說那紈褲子沒那能力。

    如今的京城剛清除了人口構成中的巨大隱患,但地面上的利益紛爭迭起,動蕩未息,人心紛亂,誰也不知京城居民心中想著什麼,誰也不知看著本分老實的百姓中藏著什麼險惡,官府控制地面乏力,新編鎮京禁軍又惡棍歹徒多多,混亂不堪,正在大力整頓,維穩京城的能力空前薄弱,京城有太多空子可鑽,幾乎到處是破綻漏洞。

    沒見規矩森嚴的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家的奴婢都能趁機逃走太多?

    怎麼防也防不住啊。

    連皇帝說是為削減國家開支,要以身作則與天下共度國難,實際上是听信了陶大仙的話,為戒欲靜心修道和減少身邊的美色誘惑而稀奇地開恩大度放出宮的數千宮女,包括賞賜官員家的美色,也能在不知不覺中一並很快逃個干淨。

    就這樣的京城控制力,梁山若派人進京尋仇,鐵了心報復,不惜同歸于盡,除了皇宮,誰家能防得風雨不透抗得住打擊?

    誰敢拍著胸脯說我就弄滄趙了,我就當滄趙家族的眼中釘了,但我家保證就是能沒事?

    你滿門還能始終縮家里不出門?

    縮家里又怎樣?

    人家不能殺上門搞連窩端?

    誰家能養著不懼攻擊的眾多護院高手?

    別說招不來,養不起,就算這都不是問題,可是,皇帝不放心吶,也不會允許大臣家養著那麼多而強大的武裝實力。

    皇帝還怕你勾結外賊圖謀不軌玩刺王殺架甚至伺機造反奪權呢。

    皇室秘諜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盯著這種事的。

    你家若有那麼強大的武裝實力,不等滄趙上門尋仇,皇帝得先敲打你。

    沒見當時的牛逼文成侯府也絕不敢養較多人手,滿府連廚娘在內也只二十幾個人看家?

    你想安穩當官就不能觸犯皇室祖傳的禁忌。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有千日做賊的,還能千日防賊?

    人哪會不懈怠不出錯?

    一有漏洞,趙公廉那位無知無畏的莽撞弟弟的報復機會就來了……

    敢出風頭的官員只怕就得稀里糊涂付出血的代價。

    大臣們這時候才猛然驚覺︰即使滄趙家族遭難破家了,可滄趙人驍勇善戰忠義無畏長久形成的威懾力仍是照樣讓人畏懼。如今,這家人不得皇帝寵幸維護卻威勢更盛,更成了滿朝不敢正纓其鋒的可怕存在。沒有人敢不忌憚。

    以前總覺得權力在手就什麼也不用怕,只要摸準皇帝心思,順著皇帝心意的大勢去做,就盡可結伙恃眾以權力關系網耍陰謀詭計欺負和搶掠刮分滄趙切身利益,如今才恍然發現在握的大權未必好使,至少團伙官員多、政治勢力大,順聖意,加權力與玩得精熟的官場規則,統統照樣擋不住怒極憤恨報復上門的滄趙人。

    人家就是有這個硬勢力和膽氣。

    此前的侯府出售事件就是血的教訓。

    兔子急了還咬人吶。

    滄趙不是逆來順受的兔子,那是頭插著智慧翅膀的猛虎,手下又盡是些對主子忠義勇悍不怕死敢懟皇威的義從。

    一想到這些,宰相大臣們不禁心里一寒,只感覺脖子後直冒涼風。

    他們打定了主意,在趙公廉沒用了之前決不出風頭當了滄趙的死對頭,如此就更不肯站出來勇敢為帝分憂了。

    趙佶左等右等,卻就是沒人吭聲,這火更燒得猛了。

    他陰森森掃視著眾臣,終于忍不住開口發作了,語氣冰寒地喝問︰“眾卿怎麼都不說話?難道無人願代朕去慰問梁山?”

    他的聲音在構造特殊的大殿中顯得極其洪亮,余音回蕩,可聲息後,大殿卻是更安靜了,連喘氣聲都似乎消失了。

    大有一片死寂的感覺。

    趙佶這個怒啊,眼楮都瞪圓了,肚子里似乎狂燃著一團火,張嘴就能噴出火焰來。

    他一拍御案,正要挑個不順眼的強行點名而出當出氣筒甚至是殺雞儆猴的那只雞來泄火並震懾群臣,這時,突然在文官隊伍的近乎末尾有個清朗的聲音高呼一聲︰“啟奏陛下,微臣不才,願意走梁山一遭傳達官家的拳拳聖意。”

    早朝早,朝會開始還沒多久,此時天色還一片黑暗,盡管殿外有燈籠照亮,但光線不好,又隔得遠,趙佶怎麼瞧也看不清出聲敢應差的這位遠遠排在殿外的好漢官。

    總算還有忠敬君王,有擔當肯舍身為君王排憂解難的好臣子。

    趙佶心里舒坦了點,鄙視地掃視了一眼站在殿內的上百達官貴人,把聲音放溫和了許多道︰“愛卿,進殿上前說話。”

    “遵旨。”

    那人高應一聲,閃出隊尾,然後恭謹卻步伐沉穩滿面從容地走上殿來,清朗再拜︰“小臣御使末言諫官薛弼參見聖人。”

    趙佶閃目一瞧,腦子好使,對這個微不足道的年輕小言官還真多少有點印象。

    此人好象是政和哪一年的進士,人機敏也有才學,此時顯出擔當,官小,擔任欽差慰問梁山這等野地倒是應該合適。

    趙佶心情大好,聲音更溫和了︰“愛卿平身吧。給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薛弼直起身信心滿懷地笑對皇帝道︰“不瞞聖上,微臣料定此去梁山必定無險。臣也有些信心能安撫好梁山一眾,若無能臣願意去擔負這點小差使,免得在梁山水窪子這種鄉野地方丟了體面身份,微臣願往。請聖上下旨令臣去。”

    這話都是趙佶愛听,或者是眼下最想听的。

    滄趙無不臣之心就好。能安撫住滄趙家那個不著調的紈褲老二不胡為起事的官就是精忠報國的能臣。

    實際上,滿朝就只有這麼一個敢跳出來接差使的,趙佶也別無選擇。即使薛弼沒把話說得那麼滿那麼漂亮,趙佶即使不想用,也得用此人當這個欽差大臣。何況趙佶對薛弼印象不錯,認可此人能擔當好差使。

    皇帝不吝夸獎,稱贊薛弼忠敬君王勇于任事是個大大的良臣,當堂許諾若能完成好這趟差使,回來後必有重賞。

    折騰得火起差點兒燒了皇宮,偵察梁山的天使總算是有了。

    頓時朝堂滿頭的一片烏雲閃電皆散。

    皇帝不發怒橫心殺雞儆猴收拾哪個倒霉蛋了。

    滿朝官員,上至宰相,下至品級極低卻有資格上朝的言官,都從尷尬緊張中解脫出來,大大松了口氣。

    但沒人感激挺身而出勇擔犧牲的薛弼,也沒人有心感謝薛弼圓轉了眾臣不肯舍身報君的丑惡。

    重臣都笑看著薛弼,似乎滿眼都是對薛弼的欣賞鼓勵,心里卻不屑︰“一個冒險搏皇帝歡心爭出頭的聰明傻比罷了。”

    其他盯著薛弼的官員中則不少的干脆以裸的眼神嘲笑︰“你這廝得了皇帝稱贊和承諾先別急著得意。有你哭的時候。”

    朝堂上定了天使人選和出行日期,轉眼,梁山這邊就知道了。

    趙岳去了老家,並不在梁山,但也立即知道了這事。

    薛弼?

    趙老二念著這名字,從歷史上對照尋找,還真想起點什麼。

    能想起來這麼個尋常官員,主要這人有個很獨特處︰在歷史上,此人和岳飛關系挺近,但卻是唯一一個不但沒受到岳飛案牽連,反而官照做,前程照有的,安安穩穩在官場混到老死的人物。

    史書有栽︰初,秦檜居永嘉,弼游其門。弼在湖北除盜,歸功于萬俟�l。檜誣岳飛下吏,�l以中司鞫獄,飛父子及憲皆死。朱芾、李若虛亦坐嘗為飛謀議,奪職,惟弼得免,且為檜用,屢更事任,通籍從官,世以此少之。

    也就是說此人和秦檜有舊,而且機靈,會來事,在渾濁的官場吃得開。

    這樣的有正有膽有能,也精變通的人物必定不好對付。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攻約梁山》,方便以後閱讀攻約梁山第133節審查梁山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攻約梁山第133節審查梁山1並對攻約梁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