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專業的晶圓代工廠,在台積電之前是沒有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年代晶圓廠投資門檻還不高,大幾千萬就能搞定的技術,很多企業都投資的起。
另一個方面也是不想受制于人,不說別的,看看未來華為在台積電吃的虧就知道了。代工廠干脆沒有理由不給你流片,甚至公然宣稱你有軍事用途,把華為氣的要死,可又沒有辦法。
一旦把代工廠放到中國大陸,政治方面的影響就太大了。這不像是美國小弟日本或者寶島,畢竟中美兩國的制度不同,究竟能不能走到一起還不好說。
真要讓新科給摩托羅拉代工,風險上讓人根本無法接受。
八十年代中摩托羅拉確實也在向外轉移自己的生產能力,同一時期日本電子產業崛起,就少不了摩托羅拉向日本進行的技術轉移。不說別的,八十年代日本游戲界90%的游戲機用的都是68000cpu。除此之外,在軍事上68000cpu也有著相當廣泛的用途。
可想而知,彼時摩托羅拉的技術擴散對胡文海的吸引力有多麼強大。拿到摩托羅拉的生產線,這對他來說是不可動搖的堅定路線。尤其是68000系列cpu的技術,發展起來這一系的潛力未必就比86差上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