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重器

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裝待發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周碩 本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裝待發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劉教授多少是有點見識的,海運學院作為渤海省里海洋專業的名校,平常很多行業會議總是落不下的。…

    而大會小會的開多了,中國造船業的實際壟斷者中船總公司的幾位領導,自然是要混個眼熟。

    比如說李經理,雖然雙方沒有說過話,但劉教授在不少次會議上都看到過他的身影,听過他的講話,否則也不會一眼就把人認出來。

    只不過在絕大多數時候,李經理講話都是氣場森嚴、雍容有度,領導派頭拿捏的很是到位。

    別說看他顛顛的跑起來了,就是等閑見到李經理和人打個招呼,那也就是含蓄的點頭微笑。

    如果有人告訴劉教授,高高在上的中船總公司副總經理,有一天能在他身上看到“顛顛的跑”這個動作,肯定會被劉教授噴一臉口水。

    大熊貓賣萌不奇怪,誰見過哪個高級領導這麼不體面的?畢竟不是安倍和普京握手,裝三孫子這種技巧還真不是普通人能學會了的。

    “哎?你們是?”

    李經理听到了劉教授的招呼,轉過頭來一瞬間恢復了作為領導的姿態。

    “我是大港海運學院船舶工程的劉濤啊,李總我們在去年八月的裝備展上見過的……”

    劉教授委屈的像個小媳婦,您都和一個個體戶談笑風生了,怎麼能對我一點印象也沒有呢?

    “哦,海運學院的!”李經理點了點頭,像是想起來什麼。又好像沒什麼印象似的︰“姓劉。哦。你和交通部的林部長?”

    劉教授擦了擦汗,尷尬的笑道︰“林部長在校的時候,我還沒上學……”

    “哦,那好吧。”李經理淡然的點點頭,問道︰“你有事?”

    “我……”

    劉教授苦笑不得,連連擺手︰“我沒什麼事兒,就是和您打個招呼。”

    “嗯,小劉你是來新科公司實習的?新科公司的技術很高明。你們要好好學習啊!我還有點事,咱們回頭坐下來好好聊聊。”

    “您忙,您忙。”劉教授連連點頭。

    “小黎老師,您看這個管理標準化的問題上,要如何對決策過程進行規範……”

    一轉頭,李經理又變身成勤學好問小學生了。

    ……

    “劉教授,咱們還走麼?”

    看著臉上陰晴不定的劉教授,進退為難的學生們左看右看,推了一個傻大膽出來試探的問了一句。

    劉教授臉上好像便秘,憋了半天。突然吐出了一口氣。

    “呼——”

    “走?走什麼走?我跟你們說,新科公司的技術高明的很啊!你們要用心學。資道不資道?這次的實習機會很難得啊,千萬不要因為人家是私營企業就有偏見啊,做人,一定要摸著良心說話!”

    我湊劉教授,您老的節操掉的有點快啊!

    學生們對畫風轉變太快的劉教授,心里頓時無奈起來。您老之前說的那麼憤慨,這麼當眾被人打臉,怎麼就能慫了呢!

    不能慫,就是干啊!作為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圍觀群眾,同學們紛紛表示,沒熱鬧可看,果然是中或輸啊……

    不管學生們心里是怎麼想的,至少在鄭磊安慰的目光中,這百多號學生是留了下來。

    雖然這些大學生還都是生瓜蛋子,但至少有一點,船舶工程的學生畫圖、看圖的本事還是有的。

    在船台上三萬噸散貨輪正在對現有進度補完的時候,另一個四分之一總段也在它旁邊的船台開始了建造。

    學生們是懵懵懂懂的按照要求,每天就是畫圖、監工和拿著激光測距儀進行測量。而到了劉教授這個層次,看到總段造船法的實施,就好像見了鬼一樣。

    雖然是依靠人手實現的劣版總段造船法,實際也只是同時開工兩條總段,在工程復雜度上銳減了一個數量級。

    但作為造船方面的半個權威,劉教授輕而易舉的看到了總段造船法的巨大優勢。

    造船周期一直都是造船業的重大成本之一,船台、船塢的佔用是固定資產沉澱的大項。有了總段造船法,造船周期減少了至少50%,船台船塢更不再是必須的固定投資,滑動下水和浮動船塢完全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船舶建造需要。

    這也就意味著,造船業將會因為總段造船法的出現而面臨一次大洗牌。

    而同時繡城工業局下屬企業的整理也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著,以繡城重型機械廠和起重機廠等單位為主,總段搬運車的設計建造也在同步進行之中。

    中央調查組的報告並沒有立刻掀起什麼太大的風浪,沒有宣傳、沒有爭論,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推行。中央給與繡城的指示,只有一紙文件,上面唯一的中心思想,還是那句話“摸著石頭過河”。

    有什麼雷,什麼好處,你繡城先去趟趟看吧。等你試出來了,有了效果再說。

    繡城模式畢竟和步鑫生、馬勝利那樣的小打小鬧不同,牽涉面太大,還是必須要謹慎小心,這才是中央打起來的小算盤。

    至于說渤船麼,“大黑魚”當然是頂了天的項目,是絕對不可能受到干擾的。然而即使在重生前的歷史上,1985年渤船就已經劃歸了中船管理,繡城拿出來給胡總折騰,當然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而海軍則是只要有“大黑魚”,也不會管渤船民船部分的死活。有胡總一年一個億的租金在,樂得跟天上掉餡餅一樣。

    對于渤船自身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軍工系統的“大黑魚”項目。實際上民船和軍工兩部分連廠區都不在一地,遑論組織結構了。

    渤船的民船部分,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貼“大黑魚”。作為總後七十億美元軍貿項目的發起者,租用三年渤船民用部分的這個面子胡總還是有的。

    中船在看到巨型總段造船法的實效之後,也熄滅了掐死新科重工的念頭。與其在國內打生打死的,有了技術代差之後承接國際造船市場轉移多好?

    費心思分蛋糕從來不是我黨的做法,先把蛋糕做大掩蓋矛盾,這是歷史上已經證明了的實際政策方向。

    要說新科公司也算是國內的異類,這個年頭大家都是掛羊頭賣狗肉。連私人企業用工數量都在討論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的事業是從承包和掛靠開始的,胡總就已經名正言順的拉起了一支幾千人的私營企業隊伍,還順手進入了相當于國企禁臠的重工業造船領域。

    若非這年頭媒體還不像三十年後那麼肆無忌憚,國家對輿論控制還相當有力,恐怕這麼大的事情早就捅破天了。

    然而誰讓國家不能沒有f-14,引進f-14不能沒有胡總,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欠了幾十億人民幣給一個個人呢?

    哪個中國公民如果也能讓國家欠了他幾十億人民幣,想必低調的辦個私人公司開個特例也就不算什麼了。

    還是那句話,胡總干成的事情如果換成個外國人,早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加“紅色資本家”了。有f-14和七十億項目打底,只要他不反黨反社會,真不用有太多的顧忌。

    既然如此,王以純和章明杰一踫頭,有胡文海這個擋箭牌和大金主,繡城改革大可放心的搞下去。

    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勞務派遣,盤活資產存量,工業局下屬的企業瘋了一樣的一個連著一個的上新政策。

    哪個企業如果慢了人家一步?不好意思,贏的人通吃,輸的自然是一無所有。能夠拿到項目的企業合並拿不到項目的企業,然後整合資源研發拳頭產品。雖然繡城還不是市場經濟,但內部競爭的劇烈性,已經讓不少工人背後埋怨——簡直比資本主義還要資本主義。

    但不可否認的是,依靠這一系列的手段,渤船的重型造船設備項目,還有七十億軍工業務中電子配套設備,這兩塊肥肉竟然真的一點點被繡城的企業吃了下去。

    中央調研組來了一個接一個,最多的時候,幾乎同時有三個調研組在繡城展開調研。關于繡城改革的每一個細節,最後都會形成文字送到某個中央首長的辦公桌上。繡城改革,就這樣在詭異的沉默之中,悄無聲息的,保持了最小的曝光率,默然前行。

    誰也不知道,繡城這艘船最後會航向哪里。不過至少有一點,新科公司的未來肯定會無比輝煌,這是無可置疑的。

    因為——

    經過幾個月的沉澱,江南案的干擾已經逐漸平息。林千軍捎來消息,胡文海出國的準備終于已經萬事俱備,可以成行了。

    而早在六月初,毛青竹就已經傳來消息,摩托羅拉答應了水鋰電代理的主要要求——為新科公司培訓足夠多的晶圓廠運作人才!

    得到這個消息,中科院電子系統簡直歡聲雷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國內晶圓制造國家隊的選拔,至此整裝待發!

    胡文海撂下電話,露出笑容。

    “王燁,準備車!老爺我要無雙開大啊!”(未完待續請搜索天文𡦀,小說更好更新更快!(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帝國重器》,方便以後閱讀帝國重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裝待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帝國重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裝待發並對帝國重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