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轉過一天就是除夕了,這年前最後一天照例是干不了什麼工作的,也沒誰還能在這個時候保持完整的工作狀態。●︵,.
只要是個中國人,在這一年一度的日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年味就開始從里到外的散發出來。
繡城里有的人家等不及就已經開始享受過年的味道,大白天里,就能零零星星的听到一陣陣鞭炮或者禮花的聲音。
八十年代的物資總體上已經告別了匱乏的階段,尤其是以工業為主的繡城,工人階級們雖然發不了財,可也絕對餓不到肚子。
不管企業的效益如何,每個月一百塊錢左右的工資,那是絕對不可以短缺的。積攢下來一年的財富,在過年的這段時間里,開始如同洪水一般流動起來。
可即使如此,市民們個人的消費能力依然是有限的。至少在八十年代,企業仍然是擁有強大社會活動能力的組織。
為了行使好這種企業辦社會的身份,胡解放可是一早就活動開了。別的企業都是用自己的產品和其他單位換,換副食品,換布料,換各種各樣的福利。總之企業能換到什麼,那多半員工過年就會發什麼福利。
可新生的新科工廠卻沒得換啊,因為它生產的主要產品現在是擬真機,這東西除了空軍院校哪個單位還會再要。
可是不要緊,這每年好像過年關一樣頭疼的事情,對今年的胡解放來說就不是問題了。原因很簡單,“老子有外匯!”,這麼一句話扔出去,如今的中國什麼買不到?
米面糧油那就不用說了,反正新科工廠今年的員工只剩下了一千多人,每人按照兩個月的家庭口糧發就是了!事後一算賬,胡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