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殺青之後,自然就要後期。
“樂樂,這個場景加個切換鏡頭……”
“樂樂,這里要特寫……”
“拉遠,這里需要一個拉遠的效果……”
盡管王乾以前從未接觸過後期制作,但在樂樂的幫助下,一部王乾自己十分滿意的導演剪輯版就完成了。
“很好,現在多維度版已經制作完成了。接下來只需要再制作代入版和平面版就成了。
樂樂,下個階段我們把平面版剪輯出來,到時候你再按照剪出來兩個版本制作角色代入版。”
其實多維度版和代入版很類似,都是生成具有空間深度的場景,能讓觀眾進入故事場景中。
唯一不同的是代入版會有一個敘事線索,雖然自由度更少,但在故事性上卻有加強。
剪了大半個月,各版本終于完成,王乾將導演剪輯版寄給了各演員。
沒過幾天,王乾就收到了楊瓊,茉莉和陳的回復和各自的演員剪輯版。
這倒不是說劉奇就很滿意,劉奇是親自過來的。
“這些日子,很少看到你啊。”敲開王乾家的門,劉奇喊道。
“還不是在忙電影的事。怎麼,你也有意見?”王乾問道。
“當然。”劉奇眉毛一抬。
“一點都沒有體現我的英明神武。”劉奇道。
“原來你也是來提交演員剪輯版的啊。”王乾往牆上一指,其他三人的各種剪輯版和王乾自己剪的堆在一塊。
“反正都有這麼多版本了,也不差我這一個。”劉奇笑道︰“小金,把我剪的給他。”
“好 。”小金附和一聲,將又一份資料砸進牆里的影像中,放在最上面。
兩人在電影上說了幾句就轉換了話題。
“你最近在上什麼課?”王乾問道,他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怎麼上課了。
“這幾天在主修一門講述機甲發展歷程的課,講了機甲從武器轉變為運動的歷程,很有道理。
還有一門諸星戰爭史,講的是拜特從古到今的戰爭,上面還有其他文明的戰爭例子。”劉奇說這這兩門課,滔滔不絕。
說了半天,劉奇才反問道︰“你最近打算修什麼課?”
“拜特發展史吧。歷史類的課程每年都有規定的,打算先把這個過了。
其他的還沒有想好,但可能和人工智能或者加帕里公園有關。”王乾道。
“怎麼選這幾門課啊,前兩個大段大段的文獻記載。後一個更是冷僻。”劉奇有些奇怪。
“加帕里公園可是有大秘密的。就算帝國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了,我也覺得加帕里公園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王乾闡述自己的理由。
“說起來後天我要上的拜特發展史剛好講到第一共和國事情的科技突破。應該就會講到你感興趣的機甲。”王乾道。
“你說的那一節我已經學過了。真讓人喪氣,機甲這麼好玩,怎麼就沒落了呢。”劉奇有些遺憾。
“還不就是攻擊強度低,弱點明顯,廣域支援和配合能力不足。
機甲在這方面還不如坦克呢,最起碼坦克弱點不明顯,而且配合能力也超過機甲。”王乾說著幾個關于機甲的主流論斷。
“不說這個了,過兩天有付國強部長的武器發展報告,要不要去听啊。
從報告宣傳上來看,這場報告的廣度和深度都非常了得,堪稱一年一遇了。”劉奇道。
“那倒是就去看看咯,話說這位付國強部長是那個部的部長?軍務部還是國防部?”王乾問道。
“當然是國防部,軍務部的部長是求明。這都不知道。”劉奇略帶點不滿的說道。
“那我問你基拉是誰你肯定也不知道。”
“全拜特叫基拉的那麼多,我哪知道是那個。”
“部長級的基拉可只有主管研究智慧動物的一個。你不也不知道嗎。”王乾反駁。
兩人又聊了一會,劉奇就告辭了。
“樂樂你說,我有必要知道付國強部長嗎?”
“當然不必要,如果一個人吸引了太多目光,那麼他身邊的人就很難獲得注意了。”
“沒錯,就是這樣。”王乾對回答感到滿意。
兩天後,拜特發展史。
“孩子們,拜特第一共和國後期,最重要的就是統一星球資源分配後的技術爆發。
在這次爆發中,不僅使得早先時候的藝術形式紛紛突破,也讓一些新生事物登上舞台。
超聲與次聲的音樂,立體場景電影,實感游戲,異色畫作等等,這是都是當時的新生事物。
在技術進步的情況下,感知被更大的調動起來,新的極限帶來新的空間,讓各類藝術得以發展。
而在藝術之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陸空交通的統一,全方位飲食攝入管理,網絡數據統一。這些則是因為信息整合。
我們現在也十分流行的機甲運動也是在第一共和國時期誕生的。剛開始機甲被視為綜合作戰平台的希望,但很顯然,這個發展方向並不順利。
那位同學來就此說明一下。”
“繆太初先生好,各位同學好。”一位帶著眼鏡裝飾的孩子站起來。
“機甲的衰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人體限制,另一個則是綜合作戰平台的方向問題。
我們都知道,即使現在,人體也是十分脆弱的。而機甲是對駕駛員身體機能考驗最高的作戰武器,根當時統計,是戰斗機的3倍,坦克的5倍。
這種情況即使加上了額外的助力系統也沒有改善,畢竟助力系統會擠佔武器系統的空間。
而另一方面,正如繆太初先生說的,機甲初期的綜合作戰平台思路很有問題。
以當時的科技,或者說以拜特一貫的軍事發展思路來看,綜合作戰平台始終面臨著求全則力殆,求強則無用的困境。
往綜合方向發展時,火力強度,可靠性,支援性和持續性都是問題,甚至很容易被反機甲武器狙殺。
而如果單一追求火力強度,那麼機甲的靈活性就成了擺設,成為了自用腳走路的大炮。
所以很快機甲就從綜合作戰平台轉為了單兵輔助工具,提供一定的防護和適應性,並加強長距離機動能力。
後來有人提出將機甲改為遠程操控,這樣雖然讓機甲的強度有所上升,但卻多了信號問題這個弱點,數據收發非常容易被暴力干擾。
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這一弱點才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全而不精等問題。
而和機甲同一技術制造出來的多功能機器人命運可以說和機甲完全相反。
多種多樣的機械形態被廣泛運用于工程搶險,災後援助,野外作業等多個方面。
即使後來科技進步,機甲的綜合作戰平台依然無法很好的落實,所以慢慢就演變為了機甲格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