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

第1592章 初見成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浪得虛名 本章︰第1592章 初見成效

    嚴格來講,土豆的生長周期是兩個月到三個月,番薯稍長些要三到四個月,而通州農場在兩月前播種下地至今已是兩月有余,土豆已到收獲的季節,番薯也勉強可以收成,只是收獲不等于豐收而已。

    但這對于朝廷,對于京城的百姓來說眼巴巴的盼了兩個多月終于可以挖出來吃了,這本身就是一種豐收。

    若是正常年頭,收獲的日子可以往後再推推,但天氣漸寒這兩種作物都拖不得了,老百姓的肚子也等不得了,根據實際情況,宋應星便決定,提前采挖,一時吸引了京畿百姓的目光,有人甚至不遠數十里跑來圍觀,瞧瞧這救命的作物到底是什麼模樣。

    而第一批剛挖出來的土豆和番薯第一時間送到了皇宮里,崇禎帝和周皇後看著盤子里的拳頭大的土豆和番薯,臉上的表情實在難以形容,拿起來聞聞看看再放下,再拿起來看看愣是下不了嘴,不是吃不下也不是舍不得吃,就是……說不上來。

    他們自然是吃過土豆和番薯的,不能說多好吃,但絕對不難吃,可煮著吃,可做菜吃,能各種花樣吃……

    “這便是常宇說的可救蒼生的仙丹妙藥”崇禎帝難抑激動,手抖身顫眼發紅“有此二物可免生靈涂炭”。

    別說崇禎帝太浮夸太矯情,一點兒都不。

    沒有人比他更懂得這兩個救命作物的重要性。

    他所經歷的以及肩負的重擔非常人所想。

    只因為,僅這大半年京城死的人太多了!

    殺人不眨眼鼠疫加上殺人不眨眼的賊軍和韃子輪番收割之後,可憐的京畿老百姓又遭遇了大饑荒,朝廷每日得報的死亡數字,少則數十多則上百,不是鼠疫至死便是餓死。

    但眼下一切都有救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一切都在變好的過程中,崇禎帝收獲的喜悅也不僅僅是土豆和番薯,還有百姓性命得保。

    大戰之後,京畿面對的最大困難有三個,看不見摸不著殺人無形的鼠疫,將京城擠爆的難民潮,以及京畿一帶的大饑荒。

    而眼下這些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並朝好的放下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死了不少人。

    首先說鼠疫,在常宇的建議個朝廷及各個衙門的強制介入下,引導分流隔離百姓,大搞環境衛生,常宇更是大海撈針將傳染病專家吳有性弄來親自主持工作,加上入冬了天氣漸冷漸寒,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各個衙門的執行力力度比之前盡心盡責多了。

    任誰都知道年初以前的衙門作風是什麼德行,懶政怠政是常態,踢皮球的水平都能參加世界杯,但經過常宇的各種削,東廠番子現如今盯緊各衙門,有懶政怠政的輕則擼人重則下獄,風氣一下就好起來了,大太監在這方面的手段和威視沒人敢小瞧,皇親國戚他說弄就弄,小小衙門的官員擼你比打個飛機還隨意。

    再說困擾京城的難民,先因賊軍席卷北上後被韃子一陣亂攪,京畿一帶(河北,山東及河南)無一處完膚,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或因為被賊軍裹挾或因要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北漂求生,以至于堂堂帝都人滿為患,在衛生和治安方面造成了很大壓力,那成千上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其實就是成千上萬顆定時炸彈,一個處理不當他們就會原地爆炸,沒飯吃活不下去了,要麼暴動要麼反隨時危急京城的安全。

    可如今你在看看,內城幾乎是看不見難民的,原本水泄不通屎尿遍地的外城也很難看到成群結隊的難民和乞丐了。他們去哪里?都已被潛移默化的給分散了,並非朝廷強制性,事實上是他們自願離開的更多。

    去哪了?

    移民通州定居開荒種地種土豆的有數千人,京西郊監學堂,兵工院,軍醫院又分化了上千之眾,還有更多的則去給八達通打工了,這也是崇禎帝最為慶幸的事之一,當時听常宇建議搞了個皇商,一來收買人心弄了個忠心耿耿的商會為朝廷服務,二來極大節省了朝廷在糧草采購運輸上的成本,而第三則是意外之喜,竟然在災害年為其提供了難以想象多的就業崗位。

    八達通商會是皇商,他們主要業務是給朝廷采購運輸糧草,但這不是唯一的業務,他們自己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還有分號商鋪經營各種買賣這就需要大量的物流員工,拉車的,趕車的,押車的,裝卸工等等勞力,加上如今又同山西兩個藩王合作煤炭生意需要更多的勞力,而這些難民就是他們最劃算的最低廉的勞動力。

    而對難民來說,這年頭管吃還能拿些工錢已是天大的好事了。

    八達通還有個鏢局,已更名為四通鏢局,取意四通八達,鏢局的生意也是火爆的很,戰後滋生賊匪,如今商賈豪門不管是入京還是出京,不管走人還是走貨都會請四通鏢局的跟隨,求個平安。除此外,八達通商會以及大明錢莊的往來銀車押送也都是四通鏢局負責,所以他們也需要大量的勞力,鏢師啊,趟子手啊……

    瘟疫控制了,難民的就業難題也解決了,那剩下便是如何應對饑荒。

    這是令人撓腮抓眉的大難題,朝廷上下皆為此而素手無策,但卻並非沒有作為,其實從饑荒剛露端倪的時候朝廷便已努力的開始調糧,而後常宇更是在南邊想盡一切辦法甚至截取軍糧進行賑災,更是聯絡了福建的鄭芝龍家族請求協助,鄭家為了示好也為了日後利益可以說盡心盡力,第一批救命種子就送了百余艘船,而後在福建收購糧米和番薯土豆走海運進京,兩月間已送來兩批賑災物資極大的緩解了京畿饑荒,而常宇現在在南邊的各種備手也陸續呈現了效果,糧米陸續進京,預想中饑荒帶來的橫尸遍野的景象沒有出現,這讓朝廷上下都出了一口氣。

    朝廷在這件事上確實出了力氣,但所有人都知道最大的功臣還是那個東廠大太監,饑荒前未雨綢繆,饑荒時使出渾身解數不惜坑蒙拐騙強取豪奪……這事同樣的背景同樣的環境下換做任何人都無力乏天,你就是把大明朝歷代最牛逼的幾個內閣首輔,張居正,楊士奇,楊廷和,徐階一起叫來,是否能做到這一步?

    只怕難啊!

    也是因此,朝臣們雖對常宇還有著這樣那樣的非議,但現在就沒人敢罵他個不是,比如緝拿皇親國戚下獄,只是指桑罵槐不敢想往日那般指名道姓,不是因為怕,是因為心虛啊,打仗平亂抗疫賑災無所不能,你罵他?那不是找罵麼。

    南邊輸送的賑災糧加上通州農場的這次收獲,京畿的饑荒雖不能說被解決了,但卻可以說被控制了,壓在眉頭的難民之患也被分化的七零八落,京城里還是有難民估摸還有上千之眾,多是婦孺老弱病殘,但已不成患,唯一考慮的就是他們如何過寒冬,一個不慎沒被餓死反被凍死那可就……

    嘿,嘿,就在天氣愈來愈冷之際,煤車從山西源源不斷進京了,有好事人說這煤車啊從京城排到昌平,這個冬天有煤燒,凍不死的。

    有煤燒,那你有錢買煤麼?

    不要錢滴!

    南城外搭建了很多窩棚,大部分是難民自己搭建的家,也有是朝廷搭建的公共場所,這個冬天,這些窩棚無償供應取暖煤炭,由朝廷出錢,供應商則是八達通。

    八達通開了一家主營煤炭的門店,銷售無煙煤,有煙煤,蜂窩煤,以及周邊產品,爐子,蜂窩煤機子啊,火剪子啊……朝廷不能明目張膽的為企業打廣告的,但卻可以起帶頭作用,比如朝廷采購一批供應難民,各衙門各機關單位取暖也棄用木炭換煤炭,還有幾個勛貴第一時間去八達通采購了套餐,雖沒說話但用行動表態俺們都燒煤。

    更妙的事,皇城里的二十四衙門之一,惜薪司在八達通開門賣煤的第一天一大早剛開門就下了第一個訂單,全城嘩然,果然是皇商,皇帝第一個帶頭捧場啊。

    皇家和勛貴出面其實就是軟廣告,但他們並不是主要的消費群體,普通老百姓才是。

    但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成本價格,比之木炭的是否真便宜。

    絕對便宜和實用,八達通的伙計們每天在店鋪里各種吆喝和宣傳,當然安全用煤是首要的宣傳之一。

    買賣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八達通有太多的這種專業人士了,常宇從來不操心這些。

    他只負責引水。

    水到渠成。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扶明錄》,方便以後閱讀扶明錄第1592章 初見成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扶明錄第1592章 初見成效並對扶明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