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五三四 我們只是在修營房……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威海新基地的建設規模不斷推進,一座相當近代化的小城在這十七世紀的山東半島末端漸漸成型。雖說瓊海軍先前在登州平叛時已經闖出了諾大名頭,但那畢竟是在戰場上,一般平民百姓都是有多遠逃多遠,真正見識過他們能力的,除了那些很快被調回各地的大明軍外,也就是倒霉的叛軍對他們了解最深了——但叛軍是肯定不會說他們好話的,大部分人也沒那機會。
當然,後來瓊海軍招募流民時,招募來的各方流民也是嘗過他們甜頭的,不過這批人很快都被運往南方……所以當瓊海軍在威海衛這邊登陸時,本地大多數老百姓和官員士紳對他們仍舊不怎麼了解,還是抱著相當謹慎和戒備的態度。
雖然解席手中有大明朝廷頒發的文書,以及一個“威海衛參將”的名頭,但在那些士紳看來,這年頭擁有武裝力量的都不是什麼好鳥,哪怕正兒八經的朝廷經制之軍,在地方上也免不了搜刮騷擾,更何況這支全身綠皮的軍隊與大明軍完全不同,听說還是反賊招安而來,那軍紀更是令人堪憂——听說他們在登州府很能打?老天,這年頭越是能打的軍隊越是不講理啊
之後敖薩揚在這邊老老實實熬了一個冬天,倒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不少戒心——這支短毛軍還算守規矩,良心也不錯。即使在最冷的時候也沒把主意打到周圍府縣的存糧上,反倒收攏了不少難民……不過等到守軍換人,那位正牌解大參將帶著他的“家丁”部隊親自上任之後,周邊幾個府縣又開始緊張起來——因為這支短毛軍開始大折騰了。
瓊海軍蓋房子,燒水泥,築路平場地,都需要大量石料。石頭從哪兒來?在這個時代除了靠人工慢慢敲鑿之外,就是堆起柴薪用大火燒,把石頭燒熱以後潑上冷水,利用熱脹冷縮原理使得石頭開裂,之後再撬下來慢慢敲碎……效率低得很。但那幫綠皮采石料全是用火藥的……先在山上打洞,塞進整包整包的**包,然後拉上導火索……轟隆一聲,有時候甚至半座山都能給炸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