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一三三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陸雙鶴 本章︰一三三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一三三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

    在後世名聲赫赫的城管大隊就這樣成立了,對于那些錢前來看熱鬧的海南官紳們來說,這似乎僅僅是短毛們搞的又一出活鬧劇。  最初時他們並沒有把這個由退伍老兵和瘸腿漢們組成的小團體放在心上,等他們發現所謂“綜合執法”竟然是幾乎涵蓋了一切公權力時,城管大隊的勢力在整個南中國已經是無孔不入了,甚至于出現了那句著名的順口溜︰

    “北有錦衣衛,南有城管隊!”

    …………

    不過在這時候,剛剛建立起來的城管大隊卻還只是一支連正規武器都沒有的“準”軍事力量。  因為這邊對他們的忠誠度還不怎麼放心,特別是龐雨——看多了那本《崗村寧次回憶錄》的後遺癥就是︰總擔心這些人中間可能會出現白天干城管,晚上換身皮就出來搞破壞的武工隊。  因此最初配發給他們的武器只是木棍子,連開了鋒的刀劍長矛都不敢給。

    “反正這些人主要對內,用來驅趕嚇唬老百姓而已,殺傷性太強的武器本就不合適他們,打出了人命反而麻煩。  ”

    ——老解等人開頭時對這個組織也並沒抱太多要求。  很大程度上,成立這個團體的最初目地只是為了容留那些無處可去的老兵,免得他們四散出去為禍鄉里。  因此盡管在武器庫中還有不少繳獲的明軍繡春刀,紅纓槍之類冷兵器,卻一樣不給。  連弓箭都沒有。

    至于火槍那就更不用提了——實際上臨高那邊最近也在大擴軍,兵工廠日夜不停加班生產,卻連正規軍的需要都難以滿足,這邊就算打報告申請也不可能顧得上。

    不過在護具上,倒是充分體現出了現代人地防護意識——這主要是敖薩揚的建議。  因為解席太忙沒空,林峰龐雨各自要負責商政事務,張申岳吳季除了伺候那門青銅炮外。  還要負責整理繳獲到的所有明軍技術兵器,看看其中有沒有還能利用的——那可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大明王朝的火器意識很強。  但始終沒找準發展方向,光官方武器目錄上的火藥兵器就有上百種,管用的卻不多。  張申岳以前大學本科學地還是機械,很多圖樣愣是看不懂。  和吳季兩人帶了幾個小學徒整天都不露面,當然顧不上管其它事情。

    剩下胡凱和徐磊這兩小伙子又都太不成熟……最後只好商定讓台灣仔成為這支城管大隊的首任長官。  敖薩揚本人倒是挺感興趣地,興致勃勃接下了任務,並且提出許多看法建議。

    在武器上要嚴格控制。  護具方面則相對寬松些,敖薩揚干脆按後世防暴警察的標準來配備護具。  當然在技術上簡陋許多,不過南方地區有個優越條件——本地的藤條產業比較發達,各類藤具的編織技術非常成熟。  于是他們大量訂做了一批藤制品。

    ——用老藤條編織成的護胸甲和護襠裙,內部還襯有皮革,從上到下,包括小腿上都有護脛甲片,一整套全的。  頭盔則是類似于後世的藤編安全帽。  臉部還可以放下護簾遮擋,穿起來整個一藤甲兵。  再加上開有觀察小孔地方木盾牌;一頭粗一頭細,長短類似棒球棍,可以懸掛在手腕上的大頭短棒……十七世紀版本的防暴警察就初見雛形了。

    這些藤制護甲在真正的戰場上用處不大,踫到火槍子彈更是純屬擺設。  所以不用擔心本地部隊利用它們造反。  但用來抵擋街頭地痞的石塊,暴怒農民的糞叉。  或是黑攤小販的尖刀……這些東西倒是綽綽有余了。  而且比起傳統甲冑,這東西還足夠輕巧,隊員就算穿上全套照樣能奔跑如飛,基本不影響速度,正適合用來對內鎮暴。

    唯一的缺點是比較怕火——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地故事人人知道。  不過勞動人民的智慧確實非同尋常,那些實際使用者們很快用一個最簡便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每次在實戰時都往藤甲片外面涂上厚厚一層爛泥巴,雖然很髒,但確實能防火,至少普通火把火箭之類點不著。  即使當真燒起來了,前後兩片護甲也只是用插銷連接。  拔掉就能脫下。  對使用者本身不會構成威脅——只要他保持足夠的冷靜。

    “東西真是不錯,就是這個價錢……”

    地頭蛇小軍官王辛芝被任命為城管大隊的副隊長。  當他第一次看見短毛大爺們為他們準備的這套護甲樣品時,原先因為不能裝備利刃而有些郁悶地心情立即變得開朗起來。  作為一名打架經驗無比豐富的鄉下流氓,他一眼就看出,如果穿著這套裝備出去打架……或者哪怕是打仗,只要不是踫上短毛大爺那種變態的火器,就絕對是佔盡優勢的。

    只是隨著樣品的送達,報價單也被同時送來了——就這麼一套藤甲,連同替換的備用甲片,頭盔,護手護脛等,全身加起來要十多吊銅錢,對于習慣了只給發一把刀一套破爛戰襖就算正規軍的王飛將來說,短毛們僅僅為了讓他們去打架就專門配備這套東西顯然太奢侈。

    尤其是當他听說這東西是標準配備,將來每個人都要發一套時,連同旁邊幾個本地軍官,個個眼楮都直了——要知道這些城管隊員每個人已經領了兩套戰襖制服;一雙質量極好的千層底綁帶布靴——後世解放鞋的仿制品;除此之外每人還領了兩雙勞保手套,也是用非常厚實的土布料制成;甚至于連內褲,汗衫和襪子這些私人用品都給發了。

    “全部這些東西……在一個人身上少說也要花個三五十吊吧。  短毛老爺們當真只是要我們對付地方土匪麼?這怎麼看著象是親兵營家丁隊地架勢?”

    王飛將地副手,一個名叫盧勁婁,外號盧二愣子的小軍官則是滿心歡喜——大明帝國地軍隊不是不花錢,只是當時普遍的軍隊建設思想︰士兵只是消耗品而已。  很多精良的甲冑,弩車,各種稀奇古怪的火藥兵器……這些東西哪一件不比大頭兵貴重啊。  士兵麼,隨便找個村子進去拉一圈就有,除了支付些被克扣到極點的軍餉軍糧之外,普通士兵是得不到更多關注的。

    只有一種士兵可以得到優越待遇︰完全的餉銀,足夠的食物,最精良的武器和盔甲——當然是在主將力所能及範圍之內。  那就是主將的親兵隊伍,但嚴格說他們並不屬于大明朝正規軍範圍,因為他們都是隸屬于主將私人的奴僕家丁。

    ——明帝**隊的戰斗力,實際上是維系在一群家丁手里。  就連鼎鼎大名的關寧軍,按照吳襄老爺子後來向崇禎帝哭訴的說法︰也就是靠三千名敢于死戰的家丁在維系而已。  在明朝士兵心目中,能夠成為主將的私人奴僕,成為一名家丁,那絕對是最光榮的前途。

    再聯想到這些天來吃的伙食也堪稱豪華,天天有肉的待遇絕對不可能是普通士兵的正常標準,那幾個土包子信心立即更足了,自覺得很有可能將成為短毛老爺的親兵,他們幾乎快要忍不住手舞足蹈一番。

    一群人中只有那位王辛芝跟短毛大爺們接觸較多,頭腦還比較冷靜,只一句話就擊碎了他們所有的幻想︰

    “若是別人倒也有可能,可是這些人……”王辛芝指了指他的“部下”們——盡是些胡子拉碴老頭兒加上殘疾漢子,滿臉沮喪之色,“選誰也不會選他們啊。  ”

    “呃……”

    剛才還在興奮的眾人立時陷入沉默。  確實,這些人本就是被淘汰下來的,連正軍都沒能被選上,更不用說親兵了。

    只有那個盧勁婁盧二愣子還不死心,晃啊晃地繞到了敖薩揚身旁——他們已經知道這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小哥兒將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只是這時候那幾位短毛大爺們正聚在一起高談闊論,這邊才沒敢一窩蜂的圍上去巴結。

    隱隱約約,听到短毛似乎也正好談到關于這些裝備的價錢問題,盧勁婁終于找到一個搭話借口︰

    “敖……老爺,這些東西一定很貴吧?”

    敖薩揚回頭看看他,臉上表情有點尷尬的樣子。  先前那小姑娘喊解席“老爺”時表情多可愛,換了他卻是這個滿臉褶子的大老爺們兒……雞皮疙瘩都掉一地。

    “以後請叫我隊長……這價錢還好啦,都是大宗批發價,兩百多人的隊伍,總共花在買裝備上的錢是五千兩。  ”

    “啊……”

    包括王辛芝在內,那些前明軍的低級軍官紛紛發出驚嘆聲。  光一個士兵的裝備費用就達到二十多兩白銀,這在明軍中間並不是沒有先例,但那肯定是屬于精銳中的精銳,在鄉下人想來,大概也只有紫禁城里皇帝老爺的禁軍可以達到了。

    而象他們這種連正規軍都進不了的垃圾隊伍,現在居然也花費了如此重金來武裝……這些短毛大爺行事果然不可以常理計。{飄天文學<a href="https://" target="_blank"></a>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迷失在一六二九》,方便以後閱讀迷失在一六二九一三三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迷失在一六二九一三三 十七世紀的防暴警並對迷失在一六二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