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戰野

第二十二章、九疑白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赤軍 本章︰第二十二章、九疑白雀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九疑山在荊州零陵郡南部,也是零陵和交州蒼梧郡的天然分界線,又名九嶷山。《山海經•海內經》中說︰“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秦代和漢初只有長沙郡,下轄零陵縣)界中。”《史記•五帝本紀》也說︰“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所謂“九疑”,“九”是約數,以言山中層巒疊嶂,峻嶺很多,“疑”則是說山中道路回環曲折,行人容易迷路。根據後世統計,山中僅千米以上高峰就有九十多座,幾乎沒人能夠轉得完全。

    其中一座高峰,因為行人罕至,所以並無名字,顛頂如劍,直插雲霄,其上乃有修道之人居焉。這還是一名女道士,看相貌也不過三十多歲,做尋常居家婦人打扮,自稱“九疑山人”,其實本為豫章郡南野人氏,俗家姓杜,雙名蘭香。

    這一日杜蘭香正在齋中打坐行氣,突然間心有所感,于是望空合什道︰“謹遵仙師法旨。”即命身邊侍立的一名女弟子︰“速喚白雀兒來見。”

    弟子躬身接令,步出齋門,時候不大,領進一名看似十七八歲的少女來。這少女穿著打扮頗為奇特︰上身是暗紅色的肚兜,外罩一件紅線繡邊的開襟短衫,袖子不長,只過手肘;下身是同樣紅線繡邊的短裙,才過膝蓋,光腳穿一雙黑色系帶布鞋;她頭上纏著黑布,左右翹起兩個尖角,頗似雙鬟,臉頰上有淡淡的刺青,耳穿銀釘。

    當下見了杜蘭香,這少女便屈膝跪倒,口稱︰“恩師。”杜蘭香問她︰“白雀兒,汝上我山來,今幾載耶?”

    這名叫白雀兒的少女老實回答︰“已七載矣……”

    九疑山往北是營浦縣,再北面是零陵郡治泉陵縣,泉陵西方有洮陽縣,白雀兒原本就是居住在泉陵和洮陽之間的土著蠻人,按照官府的習慣,用所在的郡名稱呼他們為“零陵蠻”。白雀兒還記得七年之前,其實那時候她的外貌跟如今並沒有什麼分別,已經十四歲啦,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得了急病,吃不下飯,短短三五天就瘦了整整一圈兒,眼瞧著便要一命嗚呼……

    就在這緊急關頭,山里突然來了一個漢人,扛根竹竿,挑著個葫蘆,聲稱能治百病。母親想要前去相請,父親卻連連搖頭,說天下沒有白治的病,咱們為了救活白雀兒,已經送了巫師不少東西,恐怕拿不出什麼酬勞來了——真要是把家底給掏空嘍,將來白雀兒兩個兄弟怎麼娶媳婦兒啊?從來漢人貪婪,只可能索要得更多,這沒錢沒糧的,他怎麼肯來診治?

    架不住母親苦苦哀求,父親只好跑去撞撞大運。那漢人醫生倒是來了,給躺在地上、眼瞧著就要咽氣的白雀兒按按脈,翻開眼皮瞅了瞅,然後說︰“得此病本當死,然吾可醫也。”母親跪在地上磕頭,說只好能夠治好閨女的病,先生您不管開什麼條件,我們都會想辦法滿足——現在雖然拿不出什麼東西來,但我們會逐年償清的。

    漢人醫生微微而笑︰“吾所欲得者,唯此女也。”只要你們肯割愛,把閨女給我,我就必能治好她的病。父親不肯答應,說閨女已經許給精夫(酋長)當小妾啦,倘若病死還則罷了,若知道她還活著,卻被我們送給了別人,精夫斷然不肯善罷甘休。

    漢人醫生一甩袖子︰“如此,吾不醫也。”說完話掉頭就走。父親只是嘆氣,母親卻追上去堵著醫生的路,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醫生說你們不肯答應我的條件,那我怎麼給你閨女治病呢?母親說我只想閨女活命,只要能夠治好病,就算送給先生也沒什麼不可以……問題她已經被精夫相中,一旦得生,就怕先生您帶不走她呀。

    那醫生笑笑,說帶得走帶不走是我的事,肯不肯給卻要看你們。母親只好答應,于是醫生這才折返,從葫蘆里取出一顆小藥丸來給白雀兒服下。說也奇怪,等到藥丸在肚子里一化開,白雀兒臉上的病色瞬間消退,仿佛渾身充滿了力量似的,當即起身下地,就連皮膚也重新變得光潤起來。

    醫生這就要帶她走,但被父親攔住,說希望能夠跟女兒再聚一晚,好作告別。其實他一轉眼就偷偷跑出去稟報了精夫,精夫當即氣洶洶地帶人前來,攔住那醫生,說你治好了我未來小妾的病,本來是應該給你酬報的,可是你卻打算瞞著我拐走她——如此惡徒,豈可輕放?!你說吧,是想私了啊是想公了啊?

    醫生問私了如何,公了又如何?

    精夫獰笑道︰“若私了,將五百錢來,便放汝走。若公了,綁了汝往洮陽縣,以拐賣民女之罪懲處!”白雀兒知道,所謂綁去洮陽縣只是借口罷了,精夫才沒那麼多功夫、那麼大膽子去跟漢人官府打交道哪,肯定想把醫生押到哪個山溝里,直接一頓棍子打死算了。她急前一步,攔在醫生身前,說我現在就跟你回家行房,求你寬放了這位先生吧。

    那醫生倒也不怕,也不急,只是拍拍白雀兒的肩膀,笑著對精夫說︰“吾今來止為取此女,不急攝走者,須告其父母也。至汝,在吾眼中不過螻蟻耳。”說著話伸手一指,精夫跟他帶來的人就全都滿面驚駭地佝僂起身子,跪到地上去了。醫生隨即轉過頭去對白雀兒的父母說︰“吾非人也,乃天上仙,將取汝女去,修成仙道,同返天上。汝雖失女,然吾可保汝家室平安,壽八十歲。”

    說著話,就挾著白雀兒騰空而起,地下諸人匆忙跪拜祈禱不提。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等白雀兒再睜開眼楮的時候,已經身在九疑山中了,那“醫生”早便不知去向,面前站著一位慈祥的大姐姐,自稱名叫杜蘭香,是修了將近千年的地仙……

    時光匆匆而過,眨眼就過了整整七年,“醫生”再也沒有出現過。白雀兒跟著杜蘭香打坐行氣,修煉仙道,也算有點兒小成,這回杜蘭香召她過來,就說啦,昔日攝你上山的那位仙人有旨意傳下,命你收拾行裝下山,前往數千里外的吳郡,去相助一名叫做張祿的修道者。

    在杜蘭香的安排下,白雀兒脫下自己穿慣的衣衫,換了一套漢家女子的服飾,背著個小包袱,腰佩一柄短劍,便匆匆下了九疑山。

    師父說吳郡在東北方向數千里外,可是白雀兒下山後卻先轉向西北方,悄悄地回家去瞅了一眼。原來當日仙人將她攝走之後,精夫和狗腿子們當即病倒,一睡下就發噩夢,足足半個多月才勉強痊愈。從此他們再不敢騷擾白雀兒一家,而村民听說有神仙降臨這家,還領了白雀兒走,紛紛帶著禮物前來走訪,想也沾一點兒仙氣。時隔不久,村中巫師收了白雀兒的大弟為徒……

    匆匆七年過去,如今家中大致上吃穿不愁,尤其是父親,遠遠瞧著,腮幫子上都似乎添了一層肥肉,母親倒還是老樣子。大弟已經娶上了媳婦兒,小弟也十四五歲了,形貌頗為雄健。

    白雀兒暗灑一把熱淚,朝著父母遠遠磕頭。蠻族人家,文化原本落後,她小小女孩子心思也極單純,不必說什麼仙師所欲無可抗拒,既然父母答應了仙師,自己從此就必須死心塌地跟著仙師去啦,讓自己做什麼就得做什麼。仙師要她從杜蘭香修道,她便認真修行,要她去數千里外相助什麼張祿,二話不說,便即啟程。心中雖然割舍不下父母兄弟,終究師父和仙師都沒有允許她再歸鄉里,能夠自作主張跑來遠遠望一眼,就已經是她對命運和命令能夠做到的最大抗爭了。

    既是父母兄弟身體健康,生活尚可,白雀兒也便放下心來,于是抹一把眼淚,轉身而去。

    其實她活了二十多歲,生活的範圍卻始終非常狹小,修仙前只在自家村落附近轉悠,修仙後足跡不出九疑。別說整個天下,漢朝疆域了,就連零陵郡究竟有多大,下轄多少個縣,也都徹底沒有概念——遑論數千里外的吳郡。只好根據太陽來判斷方位,按照杜蘭香所說,一路向東北方向行去。

    好在她跟隨杜蘭香多年,漢話早已學熟,心想途中總能遇見一兩個人,到時候再詳細探問路徑便可。修道有成,白雀兒腳力頗健,尤其翻山越澗,行進速度並不遜色于奔馬,可是即便如此,因為道路不熟,也難免多繞了些圈子,足足大半個月方才抵達吳郡。

    白雀兒和張祿幾乎是同時奉師命下山的,一個從九疑走,一個從景室走,其實距離吳郡的直線距離差不太多。但一則張祿雖然從未去過關東,心里總大致有張模糊的中國地圖,而北方道路輻輳,雖然久經兵燹,人口仍非南方未開發地區可比,找人、問路都相對簡單一些。故此他和 儉結伴而行,本當比白雀兒更早些天趕到吳郡的——只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且說二人先河南而後潁川,再下汝南,一半路程也不過花了短短六天而已。可是這一日走到汝南郡治平輿縣附近,正行之間,卻听前面金鼓聲、喊殺聲震天而響。二人不禁對視一眼,心說這是在打仗嗎?不知道又是哪家和哪家對上了?

    遇見幾名逃難的當地百姓,詢問之下才明白,原來後將軍袁術時駐汝南,不但厚征賦稅,刻剝百姓,甚至還縱兵劫掠,因此太守徐便暗中寫信給兗州刺史曹操,請求發兵以逐袁術。這回就是曹操親領了大軍過來,跟荊州刺史劉表一北一西兩路夾擊,誓要一舉擊破袁術。

    張祿听到這個消息,不禁垂首沉吟。 儉問伯爵你在想什麼呢?張祿突然一抬頭,說︰“吾欲會曹孟德。” 儉說咱們趕路要緊啊,趕緊繞過戰場繼續東向便是,你怎麼突然想起來要見曹操?“卿與曹孟德有舊否?”張祿搖搖頭︰“緣慳一面。”

    他本來在雒陽是有機會見曹操的,誰想趕上袁紹等人與十常侍相斗,隨即張堅將他懾至中鼎,原本說好的介紹他認識曹操的宴席就此泡湯。張祿現在琢磨,我被什麼祟給盯上了,為保性命,被迫要加緊修煉,估計再沒機會藝成下山,逐鹿天下啦——一修就得修到成仙為止,這都能做神仙了,誰還在乎凡間富貴啊——從此與天下英雄便將失之交臂。可是既然穿越這一趟,名人就光見過一個徐晃(可能還有機會見到于吉),實在是可惜了的。

    倘若自己將來還有機會穿越回去,把這輩子的事兒跟別人一說,人都得吐自己一臉唾沫星子︰你連孫、曹、劉都沒能見著,你跑漢末三國干嘛去了?!

    誰知道等讖謠之事一了,自己回山修煉,還有沒有機會再涉紅塵凡世了?而且修仙以數十百年計,說不定等再下山的時候,都該三國歸晉啦……就目前而言,張堅、裴玄仁他們肯定不會放自己去平原見劉備,跑兗州見曹操啊,只能寄希望此去吳會,能夠踫上孫策……可是自己雖然對歷史不大熟,估摸著小霸王也且下不了江東哪。天幸路遇曹操,哪有不跑去瞅一眼的道理呢?

    他對 儉說︰“雖無舊,慕名久矣,且故人之友,乃欲一會。”他這並不算撒謊,有“六度分隔理論”為證嘛,拐來拐去的總能扯上關系。再說了,他要是真跟曹操一丁點兒都扯不上,當初在雒陽怎麼有機會往赴同一場宴席呢?

     儉倒好說話,說既然如此,咱們也不在乎多耽擱半天一日的,那我就陪你去見一見這位最近聲名雀起的曹孟德吧。只是兩軍交戰,不知道曹操究竟在哪兒啊?二人正在商量,忽听遠處傳來雜沓的馬蹄聲,知有軍隊開來,匆忙避至道旁。打眼一瞧,只見一支隊伍約摸千余人,個個浴血,顯見剛剛遭逢了激戰,正沿著大道洶涌而來——當先一面大旗,上書一個大大的“樂”字。

    張祿一想,樂這個姓兒比較少見啊,難不成是曹營大將樂進謙嗎?既然如此,這一定是曹軍。于是趕緊換穿上隨身攜帶的郎官服飾,然後扯著 儉上道,遠遠一拱手︰“將軍請留步。”

    ——因為他瞧見隊伍領頭有一大將,騎著高頭大馬,鐵盔鐵甲,盔上斗大一朵紅纓,但相貌卻看不大清楚,只能隱約分辨出有一部挺威武的大胡子。

    那將見有人阻攔,當即一擺手,隊伍逐漸停下。他策馬近前,上下打量面前這兩人——前面一個小年輕,是郎官服飾,後面一小老頭,雖作平民打扮,氣度卻頗雍容。于是就馬上喝問︰“何人攔我去路?”

    張祿笑著答道︰“今聞貴主閱師于此……”這是客氣話,不說你來打仗,說你是來閱兵的,也有恭祝你輕輕松松便能贏得勝利的意思——“因為故人,特來相拜。”

    “先生與我主有舊否?”

    “昔在雒陽,曾有一面之緣……”說到這里,張祿突然多個心眼兒,反問道︰“請教將軍尊姓大名。”你要是樂進還則罷了,若是樂進麾下部將,這層層上報的,等我見著曹操都不知道猴年馬月啦,我倒不在乎,就怕 儉不願意等。

    那將略略一揚下頜,高聲答道︰“後將軍麾下偏將軍樂就是也!”

    附︰《搜神記》︰“漢時有杜蘭香者,自稱南康人氏(漢代有南野縣,無南康縣),以建業四年春數詣張碩,言本為君作妻,情無曠遠,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太歲東方卯當還求君。”《晉書•曹毗傳》︰“桂陽張碩為神女杜蘭香所降,毗以二詩嘲之,並續《蘭香》歌詩十篇。”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杜蘭香自雲︰‘家昔在青草湖,風溺,大小盡沒。香年三歲,西王母接而養之于昆侖之山,于今千歲矣。’”(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龍戰野》,方便以後閱讀龍戰野第二十二章、九疑白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龍戰野第二十二章、九疑白雀並對龍戰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