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之門撫上去溫潤、微涼,讓意識海中的方軒靈體有如置身于甘霖之中一般,不由得讓人迷醉,經歷不少風雨而有些許疲憊的方軒似乎回到了家鄉,那個南方的小村。
多少年了,不曾擁有那種安寧的感覺,依稀記得那些年想要開口的心意被深藏,只是看到那余暉中無拘得飛舞的青絲,就滿足了。
他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配得上她,不斷攻克各大考古命題,解決了眾多所謂的“未解之謎”。
夜晚,望著星空下的影子,演奏著一個人的小夜曲,閉上眼楮,希冀著有一個平行的世界,兩人在一些不經意的接觸後彼此明白了心意,而這個冥界位面毀去了一切,一切……
想到這里平復的情緒不再壓抑住,悲意、憤怒不住地涌上心頭,“只有變強,這樣才能鬼神們付出代價。”情緒轉化的意志不斷強化道心,道心愈發堅固。
在這期間門已開,帶著變強的信念,方軒走進了門內。
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清新的氣息,帶來的是有關雨的片段,那些過往中雨中的交集,雨中擦肩而過的心緒起伏。
這是一個大殿,帶來那種感受的是一塊匾,上書三個字︰雨之殿。
殿中並無過多的裝飾卻在古樸中刻下了強大的意境︰一種包容萬物的博大,一種潤澤萬物的心胸。
大殿除了一塊匾,余下的是一些詩詞。雖說並未有那塊匾意境的包容感,卻也擁有各自的深意。
在看到詩詞的一刻,方軒心中有了一個對那些字帖的稱謂︰道詩。
道,是種規律,是一種尚未具象化的法,而道詩正是那種具象化的體現,因此道詩可以認為是法,但不止如此。
詩詞是將人的意志轉移具象化為文字,因此是傳播文化載體,而道詩也是傳播意志與意境的載體,“法由道生”的同時是“道載于法”。
摩挲著一副道詩字帖,有著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原來就銘刻于他的心神之中,更多的是一種淒清之意,一種與他此時十分契合的悲意。
“古道秋雨幾許寒,阡陌風起殤魂斷,
孤墳無處話淒涼,青絲暮雨鰥夫嘆。”
望向帖上的詩的那一刻他不由得長嘆一聲,此刻他又何嘗不是鰥夫呢?如果不是生出道心,明白自己的目標之前,又如何不是如同行尸那般?心中的悲意、淒苦能向誰吐露?
心神與道詩達到了一個相同的波動,道詩字帖微顫,字帖的意境有如灌頂一般涌入方軒的靈體。
除了這一副道詩字帖,其他字帖雖傳出不俗的波動,卻也明顯不及。
心微冷,情漸寒,獨行踽踽,魂斷洛神。
默扼腕,蹙愁眉,劍舞錚錚,魄失桑梓。
這一首道詩與之前的那首不同,有凌世的孤傲之意還有錚錚的風骨。
盡數學習了道詩後方軒才走向雨殿的牌匾,此前雖然能感受其中的浩瀚意境,卻缺少對照的意境去模仿。
靈體融入牌匾,仿佛是踏入了一片世界,一個封有萬千雨之意境的世界,牌匾正是整個雨殿的雨之本源所在。
風雨飄搖,有如汪洋扁舟;春雨淅瀝,好似潤澤萬物;秋雨蕭瑟,恍若長亭別離。
那是前世的無窮感悟,方軒隨不知前世的自己是何等境界,但想必也不會是簡單人物。
“你,總算來了。”殿中響起了一陣嘶啞的聲音。
“是誰?”方軒沉浸于感悟之中,被那聲音所打斷,便這般問道。
“我是這十意殿中雨殿的殿靈。”聲音似是來自整個大殿,無處不在。
整個大殿的光輝凝聚到了牌匾之上,投射到了地面,形成一具人影。
人影走到了方軒面前行禮,隨後說道︰“主人,當年你在意識海以十種意境修建了十意殿,以備在意外失去力量之時能夠以此自保。”
“不過,後來輪回前封住了十意殿,以免受六道輪回力量的破壞,如今是下一世了吧。”殿靈一嘆。
“如此看來真有前生今世,希望蕾能在輪回中不忘了這一世。”
殿靈環視四周,皺起眉頭,“似乎,封印並未完全解封,匾中意境也沒能完整體現出來。”
“以往,這里是怎樣的?”方軒問道。
“目前這里的力量十不存一,若是十成之力,在能量未耗盡前基本可以無懼世間大部分修士的威脅”殿靈的回答令方軒一怔,方軒此前有考慮過力量強大的程度,確是沒想到有這般威勢。
“這並不奇怪,前世的你在在修士中也頗有威勢,何況是聚集了一生的意境和無盡的能量。”殿靈對方軒的不解倒是不以為意。
“我先自行聚集力量,若是能夠解封倒也能為你提供幫助。”得到首肯之後,殿靈回到了牌匾中,大殿恢復了此前的平靜。
在嘗試推下一扇門無果之後方軒退出了意識海,意識海變得寬廣了不少,同時更為深邃。
意識海中心是那前往十意殿的門,門的上方是一片雲,包含雨之意境的雲。
在意識海尋法成功後方軒靈體回到了肉身,看了看人間帶來的手表,分明才過去了一個時辰,而巨大的收獲確是不能以道里計,若是自行修煉怕是沒個幾十年難以入門,這般經歷頗有一夢黃粱的感覺。
“方兄,我想你還沒做好晚飯吧?不如來我家湊合一下,如何?”林夢妍雖說不再想著此前糾結著她的那些事,但是心想只是一頓飯並無大礙,于是忙活了半天,見著方軒在竹林悟法而尋來。
方軒微微一笑,道了聲謝,隨林夢妍而去。飯桌上林夢妍頻頻回眸,方軒恍若未見,心中滿是這段時間的事。
林夢妍以求道一事詢問方軒,不光是好奇,平日洪道長的睿智、強大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這個安定不能確定的環境里,又有誰不想能夠有一份自保之力呢?
“道法源于道心,法由道生。你可以去嘗試尋求自己的道,以道感悟、衍生出最適合你的法。”方軒對于這些是毫無保留的,畢竟能夠都強大起來,又何必藏私?往日未有人向洪道長求道,也僅是人們普遍把求道看得太過高大而已,修真是修真我,求道求的是自身之道。
“這里有什麼地方適合修法嗎?”方軒思忖著得了雨之意境與相應之法應嘗試其威力便問道。
在長期與洪道長接觸後林夢妍等人也知曉修道之法需要時常練習,平日確有關注那些地點。
“在村東有一片荒地,那里頗為古怪,石礫堅硬,洪道長平日便是在此地修行,想必那里可以滿足方兄的需求。”
“如此便多謝林姑娘了。”方軒舉杯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