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夢

第五章 6600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牧童騎神牛 本章︰第五章 6600貫

    里正很熱情,二狗子的招待也是很體面,也沒有給梅家丟臉。

    梅笑寒借口去上廁所,拍了拍,又晃了晃“寶葫蘆”。

    “我不想得罪人!”梅笑寒口直心快。

    “誰讓你得罪人了?”葫蘆道。

    “你他娘的總算說話了,這麼久死哪里去了?”梅笑寒罵道。

    “該吃吃,該喝喝,我能干什麼!”

    “我該怎麼做?”梅笑寒問道。

    “不論是田地,還是牛羊都是你們梅家的,怎麼反倒問我該怎麼做呢?”葫蘆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梅笑寒道。

    “你倒是挺社會!這才沒多久,就變得這麼世故起來?”

    “說正經的!”梅笑寒道。

    葫蘆道︰“你一個現代人,總不能讓尿給憋死吧?”

    “就是那種!”

    “現代化機械生產!”

    梅笑寒扶了一下桌子,站穩了,道︰“你不早說,我都差點忘記自己是21世紀的人類了!”

    “不能認慫,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放手大膽干!”

    扣了扣鼻子,梅笑寒傻笑著想象著自己坐在手扶拖拉機上面,逍遙的在一大塊土地上面耕作著。

    為了穩定村民的情緒,更是為了不讓里正難堪,梅笑寒便把村民說的所有事情馬馬虎虎答應下來。里正既有了面子,也穩定住了村民的情趣,倒是非常的滿意。

    村子里有許多的無主之地,被被荒棄著,因為沒有政府的行文,所以這些荒地不能耕作,更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實際上這些荒地並非不能利用,只是按照當時的條件,若要開墾出來,所耗費的代價遠遠不能用收獲的糧食來彌補。

    梅笑寒腦子里馬上腦補出來書中所記載的有關宋朝土地制度的資料︰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

    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老開創的宋朝,其土地制度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國有制只佔較少的一部分。

    宋朝私有土地包括︰

    新興的庶族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小土地私有制;

    國有土地包括營田、屯田、官莊、職田、學田、官馬牧地等等。與其它朝代相比,宋代土地制度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土地私有制大發展

    宋朝實行“不立田制”、“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

    國家不再執行強化國家土地所有制的措施,不再運用政權力量進行土地再分配,不再調整土地佔有關系;國家不再干預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對土地自由買賣和兼並持自由放任的態度。

    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具體表現為︰一是土地買賣盛行。

    宋高宗時,四川立限令典賣田宅者納稅印契,一次就征收到契稅四百萬貫,而此時四川地價每畝僅為四貫,官府賣田定價為八貫到十貫。

    如果稅率按10%計算,土地價格取較高者每畝十貫,那麼四川此次納稅印契的田地則有四百萬畝,可見土地買賣的盛行。

    二是土地兼並大發展。北宋前期,地主侵佔土地的現象已經相當嚴重,到北宋中期,更是達到了“勢官富姓,佔田無限,兼並偽冒,習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數量大大超過官田。如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全國墾田四百四十五萬余頃,而當時共有各種官田四十四萬七千余頃,僅佔十分之一,到王安石變法,因推行出賣官田政策,官田所佔比例降到七十五分之一。

    二、官田的私田化

    由于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控形式變為以經濟手段為主,由于國家利益即稅收的實現以財產為基本依據,宋代的官田也逐漸向私田方向發展。

    這種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將官田轉變為私田,或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售田變為私田,或是通過賞賜官僚地產而變為私田。

    一是國家采用與地主相同的地租剝削方式來經營官田,如宋高宗曾說︰“朝廷拓地,譬如私家買田,倘無所獲,徒費錢本,得之何益?”又如太宗年間大臣陳鼎上言曰︰“田之未墾者,募民墾之,歲登所取,其數如民間主客之例。”這里無論觀念還是剝削方式與數額,都與民間地主無異。

    三、土地所有權頻繁轉移

    由于土地買賣盛行,“人戶交易田土,投買契書,及爭訟界至,無日無之”,從而帶來土地所有權頻繁轉移,使地主階級具體成員經濟地位經常變動,這成為宋代社會的突出現象。“千年田換八百主”,“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人家田產,只五六年間,便自不同,富者貧,貧者富”等等這些言論,突出表現了宋代土地關系的這一特點。

    鑒于土地所有權轉移的頻繁,宋代對土地買賣實行了規範化管理手續,即買賣土地的雙方要在政府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作為土地產權轉移的證明。這種土地買賣的規範化管理,就是國家對土地買賣合法性的承認和保護。

    四、土地所有權的日益集中與土地經營的日趨分散

    土地自由買賣下的土地兼並,使土地所有權呈現強烈集中趨勢,但由于土地所有權的頻繁轉移,就使兼並所得土地越來越細小和分散,如宋理宗時,吏人張洪在平江府有田一百五十六畝,分散為三十八段,佃戶共二十五家;淳三年,常州無錫縣學添置“養士田”近一百段,客戶五十余家,但每段土地多者七八畝,少者僅一角、二角幾十步。

    …

    有了寶葫蘆,查詢起資料來,倒也是方便,像類似的荒地價格不高于每畝6貫,一千畝最多也不超過6000貫。稅率在百分之十計算,這樣怎麼也不超過6600貫銅錢。

    古代一貫錢是多少?正常來說,一貫錢是指一千個銅錢,但問題宋時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為七百七十錢。

    至于銅錢與銀兩的換算,則隨著朝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北宋宋初銀錢兌換比為一兩銀兌一貫錢。

    實際上銀子和銅錢的匯率,除宋朝比較混亂外,基本上歷朝歷代都是1:1000,也就是說一兩白銀可以兌換1000文銅錢。也就是說1文錢相當于2元左右。

    6600貫銅錢大約等于六百六十萬文,折合現在的rmb,大約相當于一千三百二十萬。

    1320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論怎麼說,這也算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夢》,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夢第五章 6600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夢第五章 6600貫並對大宋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