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夢

第一百零二章 回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牧童騎神牛 本章︰第一百零二章 回憶

    逃離,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非常暢快的事情。只要是瀟灑的,只要是自由自在的,有何不可能?

    沒有人會告訴自己該怎麼做,歷史從來都是沒有規律可言的,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假如再次回到葫蘆出現的那一刻,又該如何抉擇呢?

    “我究竟是誰?”

    “這個時代的王者?”

    “還是梅笑寒?”

    梅笑寒拿出了那個葫蘆,再次的仔細端詳,這個承載著他們想和所有希望的葫蘆,成敗的關鍵,束縛著他的所有。

    梅笑寒把這個葫蘆放在了桌子上,他想把他一刀劈開,或許這樣所有的故事都會結束,他也不用再如此的糾葛。

    “太亂了!”

    時空、時間、早已經變得模模糊糊,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昨天為何會變成這樣?明天又將變成怎樣?

    現在手中握著權力,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每一次出行,周邊都為擁著許許多多的人。

    梅笑寒主宰了他們的命運,而梅笑寒的命運又被他們所主宰。

    命運,實在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

    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貝多芬在第三交響曲完成以前便已經有了創作此曲的靈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推敲、醞釀,才得以完成。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恩格斯曾盛贊這部作品為最杰出的音樂作品。據說,歌德在听了這首曲子後便有了結交貝多芬的想法。

    袁了凡偶遇孔先生用皇極數為他算命,從官位幾品、俸祿幾何,到有無子女、何時壽終,大事小情非常詳細。前面幾條後來被袁了凡一一證實,從此淡然無求。本書主旨在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從而改造命運,立下四訓︰立命,改過,積善,謙德。了凡四訓屬于那種佛教與傳統民俗信仰結合起來的書籍,類似的還有玉歷寶鈔等。玉歷寶鈔、太上感應篇這種書不可過度沉迷,真偽有待鑒別。了凡四訓稍微好一點。因果報應,因果報應,在民間的樸素信仰中,因果後面總是跟著報應二字。但是佛教的因果理論意蘊極其深刻,絕非某些模稜兩可的所謂善書中描寫的那樣淺白。萬事萬物都在因果之內,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現在的境遇,是在過去埋下的種子,這是一定的。但命運以何種面目出現,並非完全算定,每一秒都在成為過去,每一秒都在埋下新的種子,這都會對未來的果報產生影響。

    明朝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並對他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

    有一次袁了凡在慈雲寺結識了一位孔姓老先生。孔老先生曾得到宋朝邵雍先生真傳皇極數,精通命數推算。他替袁了凡推算命里所注定的數,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袁了凡果然三處的考試,所考的名次與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袁了凡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後,在某一年,應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縣長,做縣長三年半後,便該辭職回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袁了凡都一一記錄起來,牢記心中。此後的經歷,無論考試名次,官職升遷等等無不一一應驗。于是袁了凡認定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定數,一切都無法改變,也就對人生淡然無求了。

    後來機緣巧合,袁了凡在棲霞山結識了雲谷禪師,雲谷說︰“命由已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禪師問他︰“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功名?應該有兒子嗎?”了凡說︰“官場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輕薄,又未能積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煩重,度量狹窄,縱情任性,輕言妄談,自尊自大,等等等等”雲谷說︰“只要能了解自己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禍福的關鍵,將不好的習性盡量改掉。化吝嗇為施舍;偏激為平和;虛偽為虔誠;浮躁為沉穩;驕傲為謙虛;懶散為勤奮;殘忍為仁慈;刻薄為寬容;盡量積德,盡量自愛。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袁了凡相信雲谷禪師的話,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同時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去全部說出來,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他從以前的糊涂隨便、無拘無束,變得小心謹慎、戒慎恭敬,即使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他也警惕自己不要做錯事而獲罪于天。踫到別人討厭他、毀謗他,他也能夠淡然處之,不與計較。

    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按孔先生算的命,他應該考第三名,哪知居然考了第一,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出他會考中舉人,哪知到了秋天鄉試,他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他命里注定的。

    從此,袁了凡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努力自省改過,盡力修身積德行善。結果真是“斷惡修善,災消福來”。袁了凡于辛巳年有了兒子,取名叫天啟。後來他還高中進士,官位追增到尚寶司卿。五十三歲那年並無災病,享壽七十四歲。

    袁了凡六十九歲時,為了教戒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美德,以他自己改變命數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完成了後來廣傳于世的《了凡四訓》。

    梅笑寒多次的自問,自問自己是否該相信命運。在不同的時空,所存在的不同世界,人類永遠無法知曉的那些神秘的詭異的離奇的世界。

    或許,放下內心所有的糾葛掙扎,不要去想,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芸芸眾生,哪怕是曾經的王侯將相,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之中,渺小如塵埃。

    緊握手中的拳頭,想要一拳擊出,闖蕩出一個郎朗乾坤。

    內心不再糾葛,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夢》,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夢第一百零二章 回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夢第一百零二章 回憶並對大宋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