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知道為何連接到一起的河系環境跟上一個河系其實有點像,之不過這個河系還沒有檢測到明顯的人工痕跡,可能是有高級文明制造了這個試驗場之後就走了?
另外這里的文明自我毀滅速度也相當不錯在管家的檢測中,最近五十年內至少有三百個星球被核子武器砸過,而且是大範圍的砸。這種類型的攻擊在星球時代是最容易毀滅生態圈的,並且還不好清理。換成星際時代的做法,直接整個星球燒玻璃,弄干淨了再重建生態圈就是了。
數以億計的文明在這個河系當中呈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不過對于王奇來說這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現在王奇需要的是高端的技術資料,或者能夠完成高端研究的人才。但是這里的人呢?百分之九十九的文明還停留在部落時代甚至石器時代……顯然這種類型的文明一點幫助都沒有。
借助于艦隊中計算艦的幫助,探索這個河系的速度遠比管家預計的要快,初步的分析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
無價值的文明被篩除,最後剩下的文明數量依舊超過了王奇曾經見過的種族數量或者文明數量。
看了一下這些文明中的最高水平,文明依舊是在星球表面鬧騰,但是掌握了一定的太空船技術,發展了一點天基武器平台,但是其他方面在空間壓縮技術和傳送機身上已經有了突破性成果。這也是得益于生存環境導致的。
探測器很快遍布了這些篩選出來的文明附近,將一些信息匯總出來。
“……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科技資料,正在進行後續的檢索工作,查找有突出研究能力的種族。”
管家在一定的信息支持下直接放棄了第一個任務,轉而研究能否有技術研究能力較強的種族。另外,針對這個河系為什麼會有這個空間通道的的問題,也在繼續研究,通過散播更多空間探測器的方式。
種族想要發展,必然需要進行研究各種技術,而不是憑借自身的適應性能力來進化。有一些生物文明的確在進化中具備相當強悍的能力,但是在研究型文明面前除非擁有漫長的先手優勢,否則都會被打的哭爹喊娘,就是因為沒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而是依靠本能來進化,總會被找到克制的方法,而專心爬科技樹的情況下,其他文明能夠飛快的超過生物自身的進化速度。
“針對這些文明進行檢查之後,我篩選出了九千四百萬個文明主體,一共七千兩百萬個種族。這些是具備一定潛力的,由于文明評估需要大量的計算力,對如此多的種族進行評估對于當前計算性能來說需要的時間過長,已經將這部分信息交給內部種族研究人員進行初步評估。”
就算是清除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數量,剩下的數量依舊相當龐大。畢竟不是一個星球上只有一個文明,現在的狀態是有些文明佔據了多個星球,但是也有一些星球上同時存在數百個種族與文明,後者基本都是一些被統計進那百分之九十九沒多大價值的部分。
之前王奇佔領掉的二十多個河系,上面雖然也布滿了人,但是並沒有佔據所有星球這麼夸張,很多河系的星球是不具備改造條件或者改造難度太高不適合改造的,因此實際有人生存的星球不過幾十萬,再加上太空居住設備,人口換算到這邊也就是一百萬個星球的人口可能還不到。
可以說這個河系里的人數可以算是王奇見過的最多的地方了。
後續的篩選工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這幾天的時間王奇沒干別的光在看文明毀滅了。
海量停留在星球時代的人口基數,意味著每天都有新的文明在誕生。不過這些文明大多沒有什麼研究價值,因為人類當年也做過類似的實驗,用一整個河系來催生文明的進化並且暗中控制,來檢查這些文明在進化過程中能否給于自身一定的提示。
這種持續時間數萬年的實驗最後不了了之了,因為這麼長的時間來等成果完全得不償失,後來發現用計算設備窮舉一下可能都比這個效率要高……當然,用設備窮舉可能會漏掉一些特殊情況,不過這種事情還是比較少的,後面的實驗收獲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有漏掉什麼。
而眼前這個河系,經過一定的檢測之後,目前發現的最早痕跡大概是五萬年前的,也就是說這里的文明發源距今不過五萬多年,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試驗場,而且從時間上看已經是一個廢棄的試驗場?
確認了這點之後的任務,其實就從挑選研究人員,改為找到文明遺跡了。
能夠隱藏設備的方法無非就是那麼幾個,藏進星球內部,藏進恆星內部,藏在核心區黑洞內部,藏在空間隱蔽處。至少說這樣的隱藏方法還算是靠譜的,能夠保證長時間的隱藏而不會被這里催生的文明發現。
星球內部的掃描這麼長時間已經結束了,針對恆星的掃描因為內部反應所以麻煩一些,但是目前已經過濾了接近一半的恆星,都沒有發現異常,剩下的恆星中發現異常的概率也不搞。
至于黑洞?早就把探測器扔進去了,獲取到的情報也沒有什麼特別反應。
所以空間掃描這種耗時間的的事情就很蛋疼的了,要知道一個河系當中佔據空間最大的就是什麼都沒有的空間,按照體積來算的話這個掃毛難度可是非常高的,這也是這項技術為什麼會在多種文明當中都會得到發展的原因,效果太好了。管家倒是想要嘗試從這里的文明當中獲取一些資料看看那些設備是否因為空間變化而引起過什麼特殊現象,以便于定位這些設備的位置。
“綜合當前情況判斷,該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控網絡進行搜索,需要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徹底完成整個河系的掃描需要長達六年多的時間。正常情況下,維持這麼一套河系內傳送網絡的設備並不會放在一起,考慮到這套設備的數量未知,因此估算時是按照人類技術維持所需要的設備數量進行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