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王奇一直在枯燥的學習、設計實驗、驗收結果、休息這四個過程當中循環著。還好對于王奇來說,休息的時候也算是能夠充分的放松,直接連通大腦的虛擬現實技術為王奇提供了充分的休息環境,而無法得到充足運動的身體也在智能系統的維護下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孤獨。
對于王奇來說,現在唯一能夠說話的對象,就是智能系統,而智能系統在平時沒什麼事情的時候也會盡量保持廢話的狀態。只是受限于計算性能,這個效果著實有限。還好針對這一點王奇也看了一些關于心理學自我調整的書籍,不過效果……同樣是說實話相當有限。
“唉,我覺得我實在是需要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了。”
關掉投影出來的一篇實驗報告,王奇無奈的往後躺下。
“我想你可以開始旅行了。”
“怎麼旅行?啥也不帶?”王奇一攤手說道“好不容易搗鼓出這麼多東西,都留在這里不合適吧?”
其實王奇也明白,這些東西都是研究過程當中的過度試驗品,到目前為止王奇並沒有為自己制造過任何一個使用這個宇宙的技術的,具備使用價值的東西。只是游戲玩多了嘛,總是有一種倉鼠心理的,撿到東西還要扔掉總歸是覺得心疼。
事實上對于王奇的這個心態,智能系統早就分析出來了,可惜這個真心不好勸導,所以只能等王奇自己扭過彎來。
只是王奇最終也沒轉過彎來……
在又糾結了半年之後,王奇毅然開始設計太空船。
對于太空船來說,以現在的技術設計還太早了一些,因為王奇還沒有掌握這個世界的超空間技術,供能設備也只是限制在中低效率的核聚變,至于推進設備更慘,光子引擎和電推進引擎,計算了推進能力與飛船可攜帶的燃料數量之後,極限速度也沒多少,飛到最近的一個星系沒準需要的時間都是百年計數的。
很自然的,智能系統在同步分析設計圖的時候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艘太空船速度過低,甚至短時間不足以機動到附近星系,對于你現在急需一個文明環境來讓自己能夠進行交流的情況毫無幫助,為何要設計這個?”
“當然,這玩意就跟你分析的一樣,體積臃腫,速度緩慢,技術落後,即使能飛到旁邊的星系,維生系統也干不了那麼長時間的活就會半路掛掉。”停頓了一下之後,王奇繼續說道“但是這我沒說這玩意是依靠自身動力來運動的,我只要把你塞進去作為空間引擎的活動中樞不就行了。”
“……根據計算,從可行性來看,沒有問題,但是能耗會相當高。”稍微計算了一下王奇的說法,智能系統倒是肯定了這個方案,同時接管了王奇眼前的設計圖紙,備份之後飛快的依照現有技術,以王奇提出的設計思路設計了一份新的飛船圖紙。相對于王奇的設計圖來說,采用算法優化之後的設計出來的船只,將實驗艙作為一個零件考慮了進去,包括控制系統等全部接入,同時預留了全部的備用系統,設計效率比王奇快太多了。
“……我記得你的程序清單里好像沒有艦船設計系統?”
“采用工程設計系統配合虛擬現實模擬系統能夠達到類似的效果,不過設計出來的艦船未經過擬真太空環境的檢測,遇到突發情況可能無法處置,所以如果你覺得設計圖有問題可以隨時修改。”
“好吧,反正都是湊合來的……”
翻了個白眼,王奇還是接受了這份設計圖,然後針對性的進行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外形結構上的,然後再讓智能系統根據需求進行一些優化。
沒有造船廠,沒有自動建造工作,但是憑借著實驗艙強悍的性能,一艘船還是在太空中拼湊了出來。就是從星球表面獲取物資然後弄到太空中挺麻煩的,要不然的話不會花費那麼長的時間。
在物資搬運結束後,剩余工作進展很快,一艘船的組裝只不過花費了十幾分鐘而已。
當這一切工作結束的時候,一個車輪一樣的結構出現在了太空當中。
沒有重力技術,王奇不得不采用飛船自轉來形成模擬重力,在自轉的情況下,考慮到充足的空間用于可居住區,這艘船最後被設計成了一個半徑四十公里的巨大車輪,而輪胎厚度是五公里,中間由交叉狀的固定桿連接到中間的船體。中間的船體並不是主推進器,而是部分貨倉和多個反應堆。
由于技術受限,反應堆的輸出功率是有個上限的,並且考慮到安全性能還要稍微往下調一成的輸出功率,最後這艘相對來說的衛星級別太空船就只能采用了多聯裝反應堆的模式,而除了在核心處的一百二十八個聚變反應堆外,‘輪胎’結構當中也有同樣數量的反應堆,不過後者是作為備用能源的,平時不開啟。在出現意外的時候,可以將中間的核心艙段直接切斷扔出去,這樣的安全系數會高一些。
只是在設計完之後王奇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自己“為何我要把反應堆放在中間而不是在周圍……主控制艙和實驗艙都只能放在中間!?到時候出故障了我拋棄啥啊?”
當然,蛋疼了一會之後,王奇還是接受了這個設計,對于一般的文明來說一個可拋棄的危險艙段比將反應堆設計到生活區會更加安全,也更符合大多數文明的設計思路。
希望這設計思路在這個世界是通用的。
總之不管怎麼說這艘船也算是造完了。單獨開著實驗艙去旁邊的星球收集了一些標本之後,王奇讓實驗艙進入了預定的連接位置,然後手捧著一個圓球在實驗艙的牽引裝置幫助下飄到了這艘被命名為輪胎號的控制室當中,準備進行啟用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為控制室提供安全簡易的轉接功能,而不是依靠實驗艙的建造功能來直接進行操作。後者的復雜程度從實用角度來講計算力的利用率實在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