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時空企業巨頭

第六十四章 攝影機技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鷙鳥皴 本章︰第六十四章 攝影機技術

    無論是拍電影業好還是電視劇也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逸軒很清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尤其資金方面。

    幾位主演雖不是成名演員,但每名演員的每集片酬都達到了一萬美元以上,其中一名每集是3萬美元的片酬,加上導演和劇組的片酬,各種費用加起來,《老友記》第一季的每集制作成本也高達60萬美元,《老友記》第一季有24集,總共算下來就是1440萬美元。

    這筆錢放在八十年代初的好萊塢,都可以制作一部超級大投入的電影了,要知道才剛剛上映的《星球大戰》,總制作成本也不過才1100多萬美元。

    李逸軒早就吩咐公司財務把資金提前準備好了,所幸的是這筆錢不需要一次性投進來,可以先拍5集試試水,如果可行就繼續拍攝,收視不好就立即砍掉。

    不同于國內的電視劇,好萊塢從來不把電視劇一次性拍完,而是采用邊播邊拍的方式,每周播放一集,劇組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周末休息,想要加班得提前一個月向公會申請,先不說昂貴的加班費,各種審批手續都麻煩的要死,因此在美國幾乎不會要求員工加班,哪怕是員工同意加班,劇組也會拒絕。

    沒有獲得公會同意,就讓員工加班,吃官司不說,還能帶來無盡的麻煩,嚴重時,還會禁止你拍的電視劇播放。

    星期一,劇組開始正式拍攝了,第一集將在星期五晚上的黃金時段播出,為了體現最該部影片的重視,溫炳喜親自擔任了總制片人。

    美國電視劇跟好萊塢電影一樣,都是制片人制度,不同于香港的監制制度和大陸的導演制度。但溫炳喜每天事務那麼多,肯定不會每天來親自坐鎮,一名叫卡拉.菲斯三十來歲的金發白人女人,以溫炳喜助理的身份成為執行制片人。

    听那些員工講,如果《老友記》成功,卡拉-費斯將正式升格為《老友記》的制片人。

    李逸軒沒看過電視劇是怎麼制作的,正式開拍時,他湊熱鬧來看了下。看了兩天他就沒興趣了,整個拍攝過程無聊死了,全都分解成一個個片段,然後再剪輯到一起。

    即便自己是該片的編劇,也看不明白這個場景和下一個場景拍的是什麼,只有做成成片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說不定永遠都不會知道,因為有些場景會被刪掉。

    唯一讓他注意的是,他們拍攝的電視劇用的居然是120膠片攝影機,而不是索尼公司的錄像帶攝影機。

    帶著這個疑問,李逸軒為了不打攪大家的拍攝,沒有問導演溫尼斯頓,詢問的跟他站在一旁的執行制片人卡拉.菲斯,小聲的問道︰“為什麼不用索尼公司的錄像帶攝影機?拍廢了可以擦去重拍,可以節約很多膠片。”

    卡拉.菲斯看了下正在拍攝的劇組,把李逸軒帶離拍攝現場,遠遠的指著正在認真拍攝的攝像師,道︰“我們考慮過,但最後還是放棄了,索尼的錄像攝影機首要問題的是,成像質量不高,第二個問題是影像畫面畸變有點嚴重,用于現場新聞采訪可以,拍影視劇還是算了吧。”又看著李逸軒說道︰“用錄像帶攝影機拍電視劇,也只有亞洲地區電視台才會使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約不少膠片成本。”

    李逸軒明白了,看來這筆錢是省不下來了,要拍出高品質的電視劇,優秀的攝影機是必不可少。現在還沒有進入數字化時代,美國的電視劇制作都采用膠片攝影機,其中120膠片攝影機最為常見,電影一般都是采用35mm膠片攝影機。

    不光如此,選用不同質量的膠片,成像效果也不同,價格更不同。6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有一半都是用在膠片的支出上,如果是數字攝影機,這筆成本就能完全省下來。

    要不現在開始研究數字攝影機?李逸軒很快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數字攝影機成像解析度必須達到1000萬以上才行,以現在的半導體制成技術根本就做不到。

    除此之外,數字攝影機對鏡頭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須使用中幅鏡頭,像後世大家常見的數碼相機用的全幅鏡頭,根本就不行。

    那什麼是全畫幅呢?全畫幅是針對傳統35mm膠卷的尺寸來說的。以前的數碼單反ccd尺寸都比35mm膠卷的尺寸小,全畫幅數碼單反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35mm膠卷的尺寸相同。ccd尺寸越大,成像質量越高。

    rb的攝影機鏡頭一般都是全畫幅,這類鏡頭一般稱之為消費級鏡頭。什麼意思呢,就是一般人拍拍紀念照可以,或者影樓用來給普通消費者拍拍婚紗照紀念照和所謂的藝術照。若要拍攝商業寫真集和巨幅商業廣告,就必須使用中幅相機。

    拍影視劇也是一樣道理,必須使用中畫幅鏡頭的攝影機。

    而中畫幅成像原件相比全畫幅來講面積就更大,性能要求更高,良品率低,自然出廠價也更高。這與普通消費者對相機和攝像機的需求是背道而馳的,所以開發使用中畫幅相機和攝影機的廠商很少,而產量的稀少進一步限制了價格的下降空間。

    中畫幅相比全畫幅成像圈要更大,鏡頭為了能包覆整個成像圈,體積也得等比放大,這就造成了體積上的“大”和“重”。而為了喂飽中畫幅成像的高質量,鏡頭在鏡片用料和光學設計上也得更復雜,更精良。同時鏡頭產量與機身一樣有限,價格自然高高在上了。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全畫幅與中畫幅的區別,那麼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將一副照片盡可能的放到最大,然後隨便找一個地方進行截圖,再將之放大,如果截下來的圖片放大後沒有發生畸變,那麼這幅照片就是用中畫幅相機拍攝的,反之就不是。

    中畫幅還不是最頂尖的,中畫幅是對于大于全畫幅,小于大畫幅成像圈的數個規格的統稱。但一般的攝影作品用中畫幅就行了,大畫幅一般是3d或者imax電影才會用到,全世界能做大畫幅攝影機的公司相比中畫幅來說,更是鳳毛麟角。當然其價格也更嚇人。

    怎麼說呢,在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時代,光學鏡頭的設計和制造都是非常復雜的。想想全世界也沒有幾家干這個活兒的企業(海鷗鳳凰什麼的低端產品就不討論了)。能夠在這個超級復雜的技術領域里面設計制造出一個覆蓋24m 影象圈(別比劃了,就是一張135膠片那麼大,如果你真的看過的話),同時涵蓋從廣角到長焦全部焦段的鏡頭系統是一件非常非常牛逼的事情。

    相信我,真的非常牛逼,(所以如果你的身邊有人拿著古老的萊卡相機裝逼,那是有原因的),牛逼到rb鬼子都做不出來的程度。即便後來他們完成了技術突破,那也是集中了全國的技術力量(rb的相機公司基本上是合作關系,相互之間技術共享的),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第二點……

    所以呢,能夠設計並制造出一個覆蓋60m 影象圈(別比劃了,兩個半135膠片那麼大),同時涵蓋從廣角到長焦全部焦段的鏡頭系統那是一件牛逼到無以倫比的事情。

    能夠有本事干這件事的,並且還能活到今天的企業,一個手就數得過來了。把影象圈做大幾乎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如果你曾經買過五千塊錢以上的單反鏡頭的話,你在挑選的時候一定考慮過所謂的鏡頭畸變,邊緣銳度,還有暗角什麼的。。。有些銷售人員也會跟你講,某些便宜一些的鏡頭,你在不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縮小幾檔光圈,和那些昂貴的鏡頭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同樣的道理,一個24m影象圈(所謂135系統)的鏡頭,你把光圈開到 1.0 (實際上全世界也沒有幾只能做到這點的鏡頭),那也不過就相當于一個中畫幅鏡頭的•中•心•區•域。就是這麼大的區別!

    國內最熟悉的中幅相機要數哈甦相機,雖然是相機在我看來這根本是一會事情。好吧,不扯那麼多了,肯定好多人看出來了,哈甦自己是不賣鏡頭的。哈甦那麼破盒子並不存在上面說的那些個復雜性。

    是的。那個破盒子真的是不值那麼多錢的,而且一直就不值。但是所有買哈甦的人都不會只買一個破盒子加一個80mm鏡頭就完了。哈甦是用來干活的。所有買哈甦的人都會去買一堆的上面提到的那些牛逼到極點(僅從設計和制造的復雜性來講)的鏡頭系統,還有一大堆的其他輔助設備(不是在騙你,很多職業攝影師的一個燈就比你手里的全套135系統還要貴了),這還不包括每次拍攝時候租場地,請模特的費用。還有養團隊的費用等等等等。

    說一千到一萬,由于專業影像器材的技術門檻極高,即便李逸軒想通過時空門作弊,也不一定弄得出達到影視拍攝需求的中畫幅攝影機出來,光是一個鏡頭就能他崩潰。

    他只能寄希望于,由于電視機屏幕不大,對鏡頭畸變、邊緣銳度,還有暗角什麼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解析度能達到要求,能滿足拍攝電視機就行。

    但具體怎麼做,還要查閱更多的資料才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超級時空企業巨頭》,方便以後閱讀超級時空企業巨頭第六十四章 攝影機技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超級時空企業巨頭第六十四章 攝影機技術並對超級時空企業巨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