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台簡稱amv,是美國首家收費電視網,成立于1969年。1973年該電視台迎來了歷史上首位華人ceo,布魯斯.溫炳喜。他上台後對美國有線電視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花費重金購買制作優良的電視劇,使得amv在美國70年代紅極一時。
當時的amv由于沒有自己的電視劇制作部,都是花高價從外面購買,因此amv在70年代收拾長紅,但盈利並不多。作為一個收費電視台,amv與其他五大電視台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于是從78年開始,溫炳喜開始組建電視劇制作部,開始嘗試電視劇制作。但是收視效果極差。第一次自制電視劇失敗。
到了1984年,在溫炳喜撮合下,amv並入彩虹傳媒控股集團,並改名叫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台american movie classics,簡稱amc。溫炳喜出任首任amc的ceo。
整個八十年代,amc有線電視台原為專門播放五十年代經典老電影的付費電視台。
1987年,amc有線電視台加入到基本有線電視陣營。觀眾只要向有線電視系統服務商交納一定的費用,不用再另交費便可收看到amc有線電視台的節目。由于收費的降低,便吸引了大量觀眾訂購該頻道,到1989年美國本土已有3千9百多萬訂購戶。
到1997年,年過五旬的溫炳喜出任彩虹傳媒控股集團的ceo,他再一次開始嘗試自制電視劇,並大獲成功。2011年退休。2016年因心髒發病去世。
看完他在資料,李逸軒心里直呼牛人,超級牛人。
如果能跟他搭上關系,以後就可以通過他來制作自己的電視劇。現在從時間上看,溫炳喜應該在到處找劇本吧。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收費電視台與免費電視台不同,沒有廣告,收益全靠觀眾付費。要想讓觀眾心甘情願的掏錢,電視劇的質量必須有絕對保證才行。
像《決戰》(shootout)、《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廣告狂人》(mad men)、《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越獄》(prison break)等這樣的經典電視劇才能保證觀眾心甘情願的掏錢。
也許對別人來說是個難題,但對李逸軒來說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兩一個時空網上存有太多太多的美國經典電視劇。把劇本拿來,修改下,重新制作,一定能獲得不菲的收視率。
李逸軒越想越覺得可行,于是就讓威爾•賴特去試著聯系下溫炳喜,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沒有。
不過,光拿著《變形金剛》的動畫劇本可不行,像溫炳喜這種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人家可不會看在你是華人同胞的份上,就會同意放你的動畫片,你必須拿出讓他心動的東西來。
李逸軒,想了想決定把《越獄》這部電視劇劇本作為自己的見面禮。反正這部電視劇在歷史上就是溫炳喜主導拍攝的。
威爾•賴特去美國了,憑著他與溫炳喜當年的關系,興許對方會見他一面,不過見面之後如何就不好說了,《越獄》雖然在21世紀大獲成功,但提前幾十年還會不會獲得成功不知道,溫炳喜會不會看上也不清楚。總之,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暫時不想這麼多了,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硬盤項目上吧,畢竟這才是自己現在的根本。
來到工廠,抽檢了一批組裝好的硬盤,不錯復合自己的要求。但這些硬盤還不能算真正的完工。必須經過最後一道工序才能投入使用。
工廠生產的硬盤必須經過低級格式化、分區和高級格式化三個處理步驟後,電腦才能利用它們存儲數據。其中磁盤的低級格式化通常由生產廠家完成,目的是劃定磁盤可供使用的扇區和磁道並標記有問題的扇區;而用戶則需要使用操作系統所提供的磁盤工具如“fdisk.exe、“等程序進行硬盤“分區“和“格式化“。
說到硬盤分區,就必須用到硬盤格式,一般常用的分區格式有四種,分別是fat16、fat32、ntfs和linux。在哪之前還有一個更早的分區格式hfs。
hfs不管它,我們只說常見的四種。
?折疊fat16,這是ms-dos和win 95操作系統中最常見的磁盤分區格式。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能支持最大為2gb的分區,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和獲得操作系統支持最多的一種磁盤分區格式,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這一種格式,從dos、win 95、win 97到現在的win 98、windows nt、win 2000,甚至火爆一時的linux都支持這種分區格式。
但fat16有個非常致命的缺點,磁盤利用效率低。因為在dos和windows系統中,磁盤文件的分配是以簇為單位的,一個簇只分配給一個文件使用,不管這個文件佔用整個簇容量的多少。這樣,即使一個文件很小的話,它也要佔用了一個簇,剩余的空間便全部閑置在那里,形成了磁盤空間的浪費。
由于分區表容量的限制,fat16支持的分區越大,磁盤上每個簇的容量也越大,造成的浪費也越大。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微軟公司在win 97中推出了一種全新的磁盤分區格式fat32。
fat32是fat16的升級版,這種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對磁盤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強,突破了fat16對每一個分區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其優點是在一個不超過8gb的分區中,fat32分區格式的每個簇容量都固定為4kb,與fat16相比,可以大大地減少磁盤的浪費,提高磁盤利用率。
但他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區的磁盤,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擴大,運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區的磁盤要慢。
隨著個人計算機進入64位時代,硬盤的容量越來越大,人們對硬盤的讀寫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對硬盤空間利用率的苛刻要求,續fat32之後,又誕生了ntfs格式。
ntfs的優點是安全性和穩定性極其出色,在使用中不易產生文件碎片。它能對用戶的操作進行記錄,通過對用戶權限進行非常嚴格的限制,使每個用戶只能按照系統賦予的權限進行操作,充分保護了系統與數據的安全。
另外, ntfs是一個可恢復的文件系統。在ntfs分區上用戶很少需要運行磁盤修復程序。ntfs通過使用標準的事務處理日志和恢復技術來保證分區的一致性。發生系統失敗事件時,ntfs使用日志文件和檢查點信息自動恢復文件系統的一致性。因此,ntfs一誕生,就迅速普及起來。成為個人計算機硬盤的最常用的格式。
除了以上三種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格式比較常用,但一般用于高性能計算機和網絡服務器,那就是linux。
linux是1999年最火的操作系統,它的磁盤分區格式與其它操作系統完全不同,共有兩種。一種是linux native主分區,一種是linux swap交換分區。這兩種分區格式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極佳,結合linux操作系統後,死機的機會大大減少。但是,目前支持這一分區格式的操作系統只有linux。
除此之外, linux還有一種文件格式,ext文件格式系列。
ext具有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更好的優點,不但具有優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還能像ntfs那樣具有可恢復的文件系統。而且eb,最小可達1kb,因此,ext的硬盤空間利用率是所有格式中最高的。
另外,ext還有個變種,那就是exfat,常被用于(且只能用于)u盤,移動硬盤等usb儲存設備的磁盤格式。
由于ext和exfat在格式上同根同源,因此,在文件數據的傳輸轉換上,不存在絲毫的延遲。不像其他存儲設備,由于存儲設備的格式不同,文件進行數據移動轉換時,為了防止報出錯誤或者損壞文件的情況,常常犧牲讀寫速度來保證文件傳輸過程的完全和穩定。
可惜的是,ext雖然優秀,但只有linux操作系統支持,微軟的windows根本就不支持。因此,ext很多時候只用在web等專用的網絡服務器上。
至于hfs格式,只有以前的8位機才會用它。表面看起來貌似李逸軒目前只能選擇hfs,因為fat格式最低的fat16也要16位機才能跑的動。
可惜,李逸軒無論如何都不會用他的,讀寫實在太慢了。現在是感覺不出來,但未來硬盤格式升級以後怎麼辦,把fhs文件轉換到ext會麻煩。
linux下的ext格式分為ext1、ext2、ext3、ext4四種文件格式,我們最為熟悉的是後面兩種,前面對應的是8位和16位計算機。
于是,李逸軒就把ext1作為硬盤的標準格式。由于fhs格式這個時空已經誕生,並已經開始投入應用,李逸軒順便也寫了個兼容程序,讓硬盤也支持fhs,在使用的時候,只需在操作界面中把格式進行更換就成。
程序拷貝進去後,就對硬盤進行全方位的測試了,安全性、穩定性、抗震動性,讀寫速度等等一切測試。
為了最大可能提高硬盤的利用空間,李逸軒率領研發小組,不斷的反復優化格式程序,甚至連fhs都進行反復的優化。
操作系統dos也進行了升級,為了達到系統與硬盤的完美匹配,操作系統也是反復的調試和優化。
終于趕在79年的新年以前,李逸軒終于完成了硬盤所有生產調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