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天亮,第二天李逸軒精神抖擻的來到公司,進入技術部門,工作台上已經擺滿了從市面買來的各種零配件。兩名機器人工程師正在做主板試制流片前的準備工作。
主板流片難度不大,讓一名工程師負責解決,另一名被李逸軒叫了過來。
硬件問題解決,還需要解決操作系統問題,目前個人計算機使用的還是cp/m系統,這款ru n ji n在dos誕生前可是大名鼎鼎。
這款操作ru n ji n的容量只有86k,但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操作系統,用資源管理調度程序來稱呼它反而更加合適。
由于目前存儲芯片容量太低,又沒有硬盤,也不可能安裝硬盤,為了節約成本,不可能在主板上使勁的堆芯片,畢竟不是做街機。因此圖形操作系統只能暫時放棄。等以後存儲器容量上來了,再上圖形操作系統不遲。
李逸軒仔細分析了cp/m的源代碼,發現這個簡陋到極致的操作系統,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應用兼容問題,只要裝上去幾乎什麼應用都能在上面跑,只有dos誕生後,應用ru n ji n只能根據dos的規範來編寫的應用ru n ji n才能在上面運行。如果不按照dos的規範來編寫,應用ru n ji n就無法運行。
根據cp/m這個特點,李逸軒決定重新編寫一個資源管理調度程序,一種可以完全兼容cp/m的類dos微系統。
只用了簡單幾筆,就設定好了操作系統的基本構架。按照mos公司公布的6502cpu的技術手冊,李逸軒雙手飛快的用鍵盤輸入一段段程序,程序不大只有112k,優化壓縮後只有86k,但要比cp/m系統更加的完善。
讓工程師為系統設計一個界面,李逸軒開始另外一項工作,開發首款電腦應用ru n ji n。
應用ru n ji n是計算機的靈魂,如果沒有應用,計算機簡直就是擺設。隻果第一代計算機只賣掉了300多台,第二代appleii誕生了一年多了,銷量也不見起色,只到哈佛大學的丹•布李克林和鮑伯•法蘭克斯頓,在appleii上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電子表格ru n ji nvisicalc,才讓appleii大翻身。
目前個人電腦應用程序還乏善可陳,那就由自己來推開通往另一片新天地的大門,李逸軒選擇開發的第一個王者級別的應用程序,自然就是幾乎無處不用的電子表格ru n ji n了。
由于fc主機的主板是一款成熟的主板,流片比原先預想的要快,只有用了三天時間,機器人工程師就流出一款完美的主板。偽操作系統也調試好了。燒錄進去,開機測試。
呃,硬件和ru n ji n匹配的不是那麼完美。只能繼續優化,繼續流片,繼續測試。再燒掉了36塊主板後,硬件和系統終于達到了完美的狀態。
公司財務送來了這幾天技術部的開銷賬單,看得李逸軒只咋舌。媽呀!沒想到短短幾天就燒到了8萬多美元,看來這個時候想要開發一款計算機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這還是有前人的基礎上,短短幾天都燒掉了這麼多,那麼一切從頭開始,又該燒掉多少錢?
李逸軒想去ibm的首台個人計算機—pc,開發就用了兩年時間,總共燒掉了16億美元的資金。
看來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搞出給個人計算機使用的硬盤,負責這也太燒錢了,只還是僅僅是硬件和ru n ji n的匹配調試都花了這麼多錢,以後開發新的電子產品,又該燒掉多少錢?這研發成本也太高了。
因為之前主板和系統並沒有做好,因此應用李逸軒並沒有開始做,只是做好了電子表格的構架設定規劃,現在主板和系統做好了,就全力開始做應用了。
程序開發帶來了一些小小的麻煩,但也僅此而已,得益于另一時空蓬勃發展的開放源代碼社區,加上那麼多精英記憶的集合,以及機器人工程師的幫助,這些問題難度有限,大量的時間是花在查找bug上了,然後對此一一進行修復。
為了趕上3月份在 谷舉辦的全美電子展,李逸軒吃、睡都在公司里解決,硬生生地在四天時間內,編寫了數千行匯編代碼,完成了電子表格的主體功能,並且運行可靠,能夠直接作為成品讓普通用戶使用。
最後測試了一遍這款取名為excel的電子表格ru n ji n,李逸軒十分滿意地在筆記上的版本號10記錄旁,重重地標注下完成時間,1978年2月26日。
fc主機是一款面向家庭的游戲主機,因此任天堂公司在開發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如何節約成本,雖然上面裝了一款ppu,但電腦在圖形顯示方面的模塊還是有些略顯不足。
換一塊性能更強的ppu?沒多大用,這個時空還沒有gpu的概念,ppu其實是t pi n處理器,是理光公司用來處理zh o pi n的,運算能力嚴重不足,更換或增加ppu讓電腦的成本飆升不說,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功能增強擴展卡了。
其實,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功能增強擴展卡一直個人計算機的標配,是專門用來增強計算機圖形和性能的一個東東,這個東西有點類似于後來的顯卡,不過它處理的任務要比顯卡多多了,直到後來cpu的性能上去了,功能增強擴展卡才被更加專業的顯卡替代。
李逸軒設計的這塊功能增擴展卡采用了z80處理器作為核心。這塊芯片在1976年上市,生產z80的zilog公司是幾個從英特爾c zh 的技術員創辦的公司,這塊芯片的設計思路是山寨英特爾的8080處理器。它的時鐘頻率高達8mhz,而6502處理器目前只有14mhz,兩塊芯片差距巨大,價格上z80也要比6502要貴不少,采購單價60美元,而6502只需25美元。
之所以選擇z80,李逸軒是想圍繞它做一款通用的功能增強擴展卡平台,不但能滿足現在的excel電子表格的需求,還能滿足日後文字處理ru n ji n和微機數據庫的需求,甚至連打印機都要支持。
不可否認,這樣的多功能增強卡成本會高出少,但能有效降低用戶後續的投資。否則每推出一款辦公應用ru n ji n,就要裝一款增強卡,對用戶來說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把程序燒錄進去,插在主板的pc-i槽里。開機,放入軟盤,裝上excel。啪,李逸軒打個響指,運行完美。
試用了幾下,程序運行流暢、快捷。電子表格在增強卡的加持下,畫面也漂亮了很多。
不過它很快發現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這個時期的個人計算機都沒有安裝硬盤,因為這時期的硬盤又大又笨重,價格還非常昂貴,因此這個時期的計算機若要調動相關的程序應用,首先要把ru n ji n先裝在內存上,才能開始使用。
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計算機一旦斷電,所有的數據就會全部消失,需要重新安裝ru n ji n應用。好在現在的應用程序的容量都很小,因此重裝應用是花不了多少時間。真正讓人痛苦的是斷電後,辛辛苦苦輸入的各項數據又得重新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寫一個時間斷點程序就能搞定。也就是每過一段時間,計算機就把數據自動寫入軟盤,比如設定一分鐘,那麼計算機每隔一分鐘就把資料自動寫入軟盤。
這樣一來,即使遇上斷電,你一分鐘前輸入的數據資料都還存在,因為都被寫入軟盤里了。
當然,這麼做稍微麻煩一點的是,輸入程序後,得把軟盤拿出去,再放進一章空白的軟盤,以方便數據隨時寫入軟盤里。
李逸軒還寫了個提醒小程序,假如沒有把應用盤拿出來,系統會在顯示器上提示︰系統無法寫入,請插入寫入盤。
這麼不斷的修修改改,終于趕在全美電子展之前,國際智能化公司的第一台計算機終于完成了最終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