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軒一夜沒睡,第二天還是準時來到了公司,他現在毫無睡意,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把圖紙變成現實。
直接來到技術部,把兩名工程師機器人叫了過來,這兩名機器人是跟李逸軒一起過來的,他們負責的任務是檢索美國的電子科技信息,了解當前美國的電子科技水平狀態,以及檢索在美國注冊的各項與電子有關的專利,那些科技過期或者就要過期了,那些新科技又注冊了,那些科技還處于專利保護期內等等。好幫助李逸軒的電子產品做出中原期的發展規劃。
在西方對專利保護看得非常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吃官司,這不是在國內,山寨了就山寨,專利上的問題必須提高警惕。
這個技術部是按照實驗室標準建立的,里面各種擺滿了各種科研設備,李逸軒沒有馬上給他們看圖紙,把兩名工程師機器人叫過來,問道︰“cd-rom已經申請多少專利了?”
“相關的專利我們已申請了16個。”一個白人相貌的工程師機器人回答道。
cd全稱:compact disk,是激光唱片,光盤的意思,cd代表小型鐳射盤,是一個用于所有cd媒體格式的一般術語。這項技術是飛利浦公司在1972年發布的,並在同年申請了國際專利,保護期15年,也就是說要到87年專利cd專利才會作廢。
表面上看,李逸軒完全可以等到專利過期在進入cd領域不遲,但事情並不是這樣,cd專利過期後,馬上飛利浦和索尼又聯合好萊塢發布了iso9660視頻和音頻標準,各種專利壁壘是一波接著一波,如果不早早開始布局,以後會非常被動。
任天堂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就是因為沒有掌握cd技術,最好被世嘉和索尼吊打,後來微軟又加入進來,依靠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最後任天堂被趕出了電視主機市場。若不是靠著掌機扳回一局,說不定跟世嘉一樣淪為一個單純的游戲制作商。
論財力,任天堂不輸任何一家公司,但偏偏在技術上是他最大的短板,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要其他公司提供,極大的限制了他的發展。
李逸軒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cd的專利已經指望不上了,但現在的cd專利技術目前不全面,這些流出來的空缺正好方便了他,特別是iso9660標準和擴展標準,像什麼藍皮書、黃皮書什麼的,統統找出來,一個個申請專利。然後拿著這些專利找飛利浦談判,進行專利互換,獲得自己想要的cd專利。
當然不會傻到所有的專利都去注冊,更不會把所有的專利一次性都注冊完,一些後續的專利可以以後再注冊,但前期特別是飛利浦和索尼目前正缺的可以先注冊了,比如說,數字音頻技術,這個要到1990年才會出現,現在可以先注冊了,另外數字音頻無損壓縮技術也可以先注冊了。至于像什麼vcd視頻刻錄,視頻無損壓縮等技術,就完全可以放在後面,現在不急。
工程師拿出cd的專利申請的計劃書,李逸軒細致的翻了翻了,對照著從另一時空下載來的cd相關技術的申請發布時間,又修改了幾個年度申請計劃,就叫個他們去執行了。
然後拿出熬夜設計出的圖紙,“cd是長期的計劃,按照計劃走就行。現在你們來看看這個,我希望你們在一星期的時間內做出來。”
兩名機器人走了過來,附身看了起來,圖紙有兩份,一份上面上面是把鍵盤、軟驅和游戲卡槽集成在一起,正是大家常見的學習機。
另一份是更像一台電腦,顯示器、機箱、鍵盤、外置軟驅全都有。從外形上看,它有點想隻果公司在今年10月份推出的apple ii計算機,都是用的6502處理器,但是構架卻完全不同。
apple ii的主板構架與1981年ibm推出的pc構架更加相像,其實ibm的pc是大量參考了 apple ii的主板結構,兩者有很大的相似並不奇怪,後來隻果還跟ibm的主板與 apple ii相似,還鬧過官司,當時鬧的還挺大,全美都知道了,但後來隨著喬布斯被提出隻果,官司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李逸軒設計的個人電腦主板結構跟隻果是完全不同,它是在fc游戲機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來。
首先,主板上面有後世的電腦上標準的內存條插條,最高可支持512k的內存。而隻果的內存插槽是2個小插槽,最高只能支持48k內存,而李逸軒的方案是把6502處理器的最大內存支持度發揮到了極致。再想往上就只能升級cpu了
另外,上面還有四個pc-i擴展插槽,這個插槽也是後來電腦上常見的,一般用于支持獨立顯卡、漢卡以及各種功能增強卡。
atx電源插座以及輔助電源接口,音效方面與fc主機的一樣。兩個ide接口,一個內置,一個外置,用于連接軟驅,內置的用于內置軟驅,外部的用于外接軟驅。
外部方面,鍵盤接口采用後世主流的usb接口,1.0標準就行了。一個顯示器接口,這個時候還沒有dvi接口,它要在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compa、hp、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聯合發布。
現在電腦顯示器的接口用的還是早期的rgb接口,這個接口屬于模擬接口,在顯示過程中,首先要在計算機的顯卡中經過數字/模擬轉換,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傳輸到顯示設備中,而在數字化顯示設備中,又要經模擬/數字轉換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顯示。
這種顯示模式在經過2次轉換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丟失,對圖像質量也有一定影響。
不過考慮到這只是8位計算機,圖像顯示質量也就那樣,李逸軒也懶得打算更換,就算你想換,那些顯示器廠家也不會理你,等以後出32位計算機和有了自己的顯示器生產工廠的時候在換不遲。
另外,李逸軒還設計了一個打印機接口,目前美國市面上有兩種打印機,一種是施樂公司的激光打印復印一體機;一種是rb愛信公司的針式打印機。
對于這樣的計算機來說,激光打印復印一體機實在是太過于高端,用針式打印機就行了。
“看看,有問題嗎?”
“結構上沒有問題,但有一個小瑕疵,我建議緩存和顯存用32k的,4k太小了。另外,我建議裝兩個聲卡插槽,這樣不但方便以後升級,還能拓展更多的應用。”
“ok,就這麼辦。”李逸軒答應了,4k顯存和緩存的確是k顯存和緩存已經出來了,32k內存也不遠了,下半年英特爾公司就會發布,一年後rb也會發布32k內存,未來內存大戰會越來越激烈。英特爾公司會被迫轉型。
“還有,再增加一個磁帶接口。”另一名機器人工程師建議道,“軟驅對于目前的計算機還是新事務,普及程度還不高,目前市面絕大多數的計算機主要還是靠磁帶來記錄數據。”
沒想到還是這個給忽略了,想當年隻果最早的 apple ii用的就是磁帶驅動,只是後來軟驅越來越普及,才換成了軟驅。
想到這里,李逸軒想起法國在八十年代發布一款計算機,它上面的卡帶驅動很有意思,直接幾次成在鍵盤上。他覺得這個方案不錯,拿起鉛筆把鍵盤延長,把磁帶卡槽畫了出來。
大家繼續商量,又修改了幾個不合理的小細節,最後圖紙就定型了。
“跟學習機同時發布嗎?”
李逸軒想了想,最後否定道︰“還是算了,這樣一來會嚴重影響電腦銷量的,等我們第二代電腦發布後,再把學習機推出來不遲。不過,學習機必須和我們的電腦完全兼容,而且是百分之百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