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故事

第三百七十九章,因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濟遜 本章︰第三百七十九章,因品

    那時候佛游行在舍衛國,在勝林的給孤獨園中,一天諸比丘飯食以後,他們沒有很多事情,他們集在講堂上,那時舍衛國中有很多異學的修行人,他們在中午以後到比丘所,這些異學的修行人和比丘眾相互問詢以後,他們坐在一邊。

    異學者問比丘說,諸聖賢,沙門瞿曇施設要知斷欲,要知斷色,要知斷覺。

    異學問比丘眾說,諸聖賢,我們也是這樣施設要知道斷欲、知道斷色,知道斷覺觀。

    我們和沙門瞿曇一樣,都有三知和三斷,那麼沙門瞿曇有什麼勝于我們,和我們又有什麼差別。

    比丘眾听聞這些異學這樣說,不知道怎麼樣說是不是。他們默然離開。

    他們想,我們應該到世尊那里去問詢世尊,于是他們前往佛所,到佛所住的地方,他們禮拜佛足,然後坐在一邊。

    他們把自己和眾多異學共同議論的事情告訴了世尊,以及異學所說的議論也都告訴了世尊,佛對比丘眾說,比丘,你們那時候應該問這些眾異學,你們應該問他們說,諸聖賢,什麼是欲的味,什麼是欲的患,什麼是欲的出要。

    什麼是色的味,什麼是色的患,什麼是色的出要。什麼是覺的味,什麼是覺的患,什麼是覺的出要。

    佛說,諸比丘,如果你們這樣問,他們听聞以後,他們便很難再說其他的事情,他們相互之間會以嗔恚的心去爭論,他們一定會從座位上起來,默然離開。

    為什麼呢。佛說,此世間有天、魔、梵、沙門、梵志一切其他眾生,能夠知道此意的人我沒有看見,只有如來知道這個法,只有如來的弟子可以听聞此法。

    佛說,什麼是欲的味,佛說,因為眾生色、受、想、行、識五欲的用,令眾生心里生出樂,生出喜,極大的喜樂便是欲的味,欲的味不會超出此中,欲味的患處有很多。

    佛說,什麼是欲的患。佛說,眾生隨自己擁有的技藝以自存活命,他們或者做農務,或者行治生,或者學書,或者算術,或者知道工數,或者巧刻印,或者作文章,或者造手筆,或者知道經書,或者作勇士,或者奉事于國王等等。

    眾生在寒時的時候受寒,熱時的時候受熱,有饑渴、疲勞、或者被蟲蚊所蟄,他們作如是種種業以求圖自己的錢財。

    佛說,眾生做如是種種方便,做如是種種行,作如是種種求,如果他們不能得到錢財,他們的心便生出苦憂、懊惱,他們的心里會生出疑惑。

    他們想,我白白的做了這些,白白的受了這些苦,我所求卻無所得。佛說,眾生如是做種種方便,做種種行,他們有種種求。

    如果他們得到錢財,他們便會愛惜守護,秘密的藏起來。為什麼呢。佛說,因為他們想,我的財物不要讓王給搶奪取,不要讓盜賊劫去,不要令火燒了,不要腐敗了,亡失了,不要讓我出財無利,或者讓我做種種業而不能成就。

    佛說,眾生對自己的財物做如是的守護,他們密藏自己的財物,如果他們的財物被王奪取,或者被盜賊劫走,被火燒,腐敗了,亡失了,他們的心便生出苦憂,懊惱,愁戚,他們對此心里生出痴想。

    他們想,我所擁有的長夜可愛念的財物,今天我都失去了。這些都是眾生在現法中的苦陰。

    這些苦患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他們可以母和子相爭,子和母相爭。

    父子、兄弟、姊妹、親人眷屬輾轉相互共爭。他們這樣共爭以後,母親會說子的惡,子會說母親的惡,父子、兄弟、姊妹、親人眷屬相互說他人的惡。

    他們對自己的骨肉至親也可以這樣,何況是其他人。這些就是眾生在現法中的苦陰。

    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王和王之間會共相爭,梵志和梵志間共相爭,居士和居士間共相爭,人民之間共相爭,國家和國家之間共相爭,他們因為爭而相互憎恨,以種種器杖相互加害,或者以拳頭,或者以刀杖。

    那時候或者有死,或者有傷,或者有恐怖。眾生于此受極重的苦,這就是眾生在現法中得到的大苦陰,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

    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他們穿上鐵甲衣,手里受持著弓箭,或者手握利刀入軍陣中,以四種軍共相爭,其中或者有死,或者有傷,或者有恐怖,他們受極大的苦,這便是眾生在現法中的大苦陰。

    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佛說,眾生因為欲,緣于欲,以欲為本,他們以刀杖弓箭搶奪他國,攻城破城,相互格殺,他們打鼓吹角,高聲呼叫,用種種利器相互誅殺,那時候或者有人死,或者有人傷,或者受極大的恐怖,眾生于此受極大的苦,這便是眾生在現法中的大苦陰,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眾生心中的欲,以欲為本。

    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他們帶著刀劍入村,入國,入城,他們穿牆搶奪他人的財物,截斷王的路,他們害城,滅國、破城。

    有人被王抓住,王以種種毒拷打,斷手、斷足、斷手足、割耳、割鼻、割耳鼻,或者拔去他們的頭發,或者用火燒他們。

    。。。。。或者把他們放入銅釜中煮,或者把他們的身體截斷成一段一段。

    。。。或者以鞭子棍杖惡打于他們,他們或者死,或者傷,或者受極大恐怖,這些都是因為眾生心中的欲,緣于心中欲,以欲為本,眾生在現法中受大苦陰。

    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他們身行種種惡,口行種種惡,意行種種惡,到後來被疾病纏縛著于床中,他們或者坐,或者臥于地上,苦逼迫著他們的身體,他們的身心受極大的苦,這些都是不可愛樂的事情。

    如果眾生自己身有惡行,口有惡行,意有惡行,他們命終的時候,自己的惡在他們面前障礙著他們,就像太陽被沒在山的一側,太陽的影子被障礙覆于在地。

    如果眾生自己身、口、意有惡行,在眾生命終的時候,這些惡將障礙在他面前,他會想,我自己本來有惡行,這樣的惡障礙著我。

    我自己本來沒有作過什麼福報的業,只是做了很多惡業。佛說,如果有人作惡凶暴,他只有惡罪。

    如果他沒有做福報的業,不行于善,對自己的惡沒有畏懼。他死去以後,隨自己的惡業,隨所生處,他將生到不善的地方。

    縱然那時候他有悔心,後悔也不能得到善死,他以此得到自己無福的命終,這便是眾生因為自己的欲心,緣于欲,以欲為本,在現法中得到的苦陰。

    佛說,眾生因為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他們身、口、意行惡行,因為他們自己身、口、意的惡行為,因為此因、此緣,他們身壞命終以後,一定會生在惡的地方,或者生在地獄中,這便是眾生因為自己心中的欲,緣于心中的欲,以欲為本得到的後世苦陰。

    佛說,什麼是出要,如果眾生可以斷除欲,滅欲,欲盡,度自己的欲出要,是為欲出要。

    如果有沙門、梵志不知道欲的味,不知道欲的患,不知道欲怎麼出要,他們不會自斷自己的欲,何況去斷他人的欲。

    如果沙門、梵志知道欲的味、欲的患、欲的出要,能夠知道如真,他們便能自除自己的欲,也可以斷他人的欲。

    佛說,什麼是色味,佛說,如果有剎利女、梵志女、居士女、工師女,她們年紀十四,或者十五。

    那時候,她們正是美色最妙的時候,如果因為她們的美色,緣于她們的美色,有人生出樂,生出喜,這個是色味中最大味,沒有超過此色味的,這樣的色味,所患很多。

    佛說,什麼是色味的患。佛說,如果你們在以後看見這樣的美女,她們在後來到了極大衰老的時候,她們的頭發白了,牙齒落了,背也駝了,她們要拄著拐杖而行,她們的盛壯日日在衰退,壽命到了垂盡的時候,諸根都已熟毀,到那時候你們的意會怎麼想。

    如果眾生本來有美色,這樣的美色要滅盡了,她們的心里會生出患嗎。

    比丘眾說,是的,世尊。佛說,如果有人看見她們身有疾病在床上,或者坐著,或者臥著,苦逼迫著她們,她們在受極大的苦,如果她們死去,或者一日,或者二、三、四、五、六、七日,她們的身肉被鳥啄食,被豺狼所食,被火燒,被土埋,一切都將爛壞,如果你們看見這樣的美色如此死去,如此爛壞,你們的意怎麼想。

    如果本來有的美色,這樣的美色要這樣的滅盡,眾生的心里會生出患嗎。

    弟子眾說,是的,世尊。佛說,什麼是色的出要。佛說,如果眾生斷除色,舍離色,滅色色盡,度色出要,這便是色出要。

    佛說,如果有沙門、梵志,他們對色味、色患、色的出要,不能知道真如,他們則不能自斷其色,何況去斷他人的色。

    如果有沙門、梵志,他們知道色味、知道色患、知道色出要的真如,他們便能夠自斷色,也能斷他人的色。

    佛說,什麼是覺味。佛說,如果有人離開欲,離開惡,離開不善的法,一直到成就第四禪的自在游,那時候他于自己不會自害,也不會害他人。

    如果有人心不念害,這便是覺味。為什麼呢,因為人不念害,就可以成就自樂,這便是覺的味道。

    佛說,什麼是覺的患。佛說,覺是無常的法,是苦法,是滅法,這個便是覺的患。

    佛說,什麼是覺的出要法。(這個覺不是證悟的覺,是覺知心的覺)。

    佛說,如果眾生可以斷除覺,舍離覺,滅覺盡覺,度覺出要,這是覺的出要。

    佛說,如果有沙門、梵志,他們對覺的味,覺的患,覺的出要,不能知道真如,他們則不能自斷其覺,何況去斷他人的覺。

    如果有沙門、梵志,他們知道覺的味,覺的患,覺出要法的真如,他們便可以自斷除,也可以斷除他人的覺觀。

    佛如是說法,這時候比丘眾听聞佛說,他們歡喜奉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三百七十九章,因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三百七十九章,因品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