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故事

第三百六十章,水的比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濟遜 本章︰第三百六十章,水的比喻

    那時候佛在舍衛城,佛在給孤獨園的勝林中,世尊對眾比丘說,我為你們說七種水中人,你們要听聞好,你們要善于思維。

    那時眾比丘奉教而听。佛說,是什麼樣的七種水中人。或者有人常常臥在水中,或者有人出了水又沒入水中,或者有人出了水在水中住著,或者有人出了水在水中住,住水中以後在觀看,或者有人出了水住在水中,住在水中以後在觀察,觀察以後在渡水,或者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在水中以後在觀察,觀察以後在渡水,渡水以後到了彼岸,或者有人出水後在水中住,住在水中以後在觀察,觀察以後在渡水,渡水以後到了彼岸,到了彼岸以後成為彼岸中人。

    佛說,如此我為你們說七種水中人比喻七種人,你們要听聞好,要善思維之。

    那時候比丘眾對世尊說,世尊是法本,世尊是法王,法由世尊告訴我們,願世尊告訴我們這個法,讓我知道法的廣大深意。

    佛說,你們听聞好,你們要善思維法的意。佛說,什麼是有人常常臥在水中,是有人被不善的法所覆蓋,他們被染污所染,他們在受惡法的果報,在造自己生死輪回的本,這就是有人常常在水中臥,就像人沒溺在水中,臥于水中一樣,這樣的人就像如此,這是初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又沒入水中,是說有人已經得到了信的善法,他們可以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行種種善法,但是這些人後來失去了自己的信,他們的信不堅固,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戒、布施、多聞、智慧,他們不能堅固自己的善法,這就是有人出水又沒入水中的比喻,就像人溺水一樣,出水又在水中沒溺,這樣人也是,這是第二種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以後住水中,是說有人得到了自己的信心善法以後,他可以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他修行種種善法,這個人到後來也沒有失去自己的信心,可以持戒、布施、多聞、智慧,這些都可以堅固不失,這就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而住,就像有人溺水中,可以從水里出來而住,這些人也是這樣,這是第三種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以後觀察。是說有人得到信心的善法以後,他們能夠受持戒、布施、多聞、智慧,能夠修行種種善法,這個人到後來也沒有失去信心,他的信心能夠堅固,他能夠持戒、布施、多聞、智慧,這些都能夠堅固不失,可以住在善法之中,他們知道輪回的苦,知道這些苦是怎麼集的,知道苦可以怎麼樣滅除,知道苦滅道的真如,他們可以入受知見,他們如是見以後,他們的三結便可以盡,是身見、戒取、疑惑。

    他們三結盡了以後,他們可以得到須陀洹的果,不會再墮落到惡法中,他們因為自己的定得到趣于正覺悟,他們最多再有七次往返在天上、人間,以後他們便得到苦盡,到苦的邊際,這就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以後觀察。

    就像溺水的人,出水以後住水中,住以後在觀察,這些人也是這樣,這個就是第四種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是說有人得到信心善法以後,他可以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行種種善法,這個人後來也沒有失去他的信心善法,他的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也堅固沒有失去,他住在善法中,知道世間輪回中的苦,知道苦是怎麼集,知道苦可以怎麼滅除,知道苦滅道的真如。

    他可以如是知道,如是見,他的三結已經盡,是所謂身見,戒取、疑惑,他的三結盡了以後,他的淫、怒、痴已經很薄,他只要再一次來往在天上或者人間,這一次來往以後,他便得到苦的邊際,這個就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就像溺水的人出水以後住,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可以渡水一樣,這些人也是這樣,這個就是第五種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以後在水中住,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渡水以後到彼岸,是說有人得到信心善法以後,他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行種種善法,他到後來也能夠堅固自己的信心善法,他的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也可以堅固不失,他住在善法中,知道苦的真實,知道苦是怎麼集的,知道苦可以怎麼滅除,知道苦滅道的真如,他可以如是知,如是見,他的五下分結已經盡,是所謂的貪欲、嗔恚、身見、戒取、以後他的五下分的結盡了,他便可以得到般涅�,得到不退轉的法,他不再回到此世間。

    這個就是有人出水以後住水中,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渡水以後到彼岸,就像人溺水一樣,這就是第六種水比喻人。

    佛說,什麼是有人出水以後住水中,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渡水以後到彼岸,到彼岸以後說自己是住岸梵志。

    佛說,這是有人得到信心善法,他可以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行種種善法,這個人在後來也能夠堅固這樣的善法,沒有失去他的信心善法,能夠堅固他的持戒、布施、多聞、智慧,能夠住在善法之中知道輪回苦的真如,知道苦的集,知道苦怎麼滅,知道苦滅道的真如,他可以如是知,如是見,他欲漏心得到解脫,有漏、無明漏心得到解脫。

    解脫以後,他便知道自己已經解脫,他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後有,他可以這樣知道如真實。

    這個就是有人出水以後住水中,住以後觀察,觀察以後渡水,渡水以後到彼岸,到彼岸以後說我是彼岸梵志。

    就像人溺水,這個就是第七種以水比喻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三百六十章,水的比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三百六十章,水的比喻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