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故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戒德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濟遜 本章︰第一百三十六章,戒德二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他不能夠儲蓄僧伽梨衣、缽、錫杖,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他為了身命必須耕田作務農,如果他不能求淨水放入稼莊田里,(不殺的業),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為了自己的身命要做生意,在市場賣物的時候,一說好價錢不能推翻,不能舍賤求貴推翻自己已經說好的價錢,賣給眾生的東西分量要正確,如果分量不正確要令分量正確,如果優婆塞不能這樣,他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的優婆塞戒體利益不能起來,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他在非處、非時行欲,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他會墮落,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他經營商業盈利了,如果不去交應該交的稅,就是和偷竊罪一樣,這樣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犯國法,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的優婆塞戒體利益不能起來,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優婆塞得到新谷、新果蔬等,如果不能先供養三寶自己先食用,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他會墮落,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僧人不允許你說法,或者不允許你贊嘆他,你還是這樣去做,這樣的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他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在道路中行走的時候,你如果走在比丘前,走在沙彌前,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你的優婆塞戒體的利益不能起來,你會墮落,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如果你在分食物給僧的過程中,偏袒自己的師,為自己的師選擇好的食物,過分給予他,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的優婆塞戒體利益不能起來,他會墮落,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如果優婆塞受持戒以後,他還養蠶,這樣的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的優婆塞戒體利益不能起來,他會墮落,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優婆塞受持戒以後,他在行路的時候,如果遇到病苦的眾生,如果他不能停下來瞻視病人,為病人作方便囑咐病人而舍棄病人,這個優婆塞得到失意罪,他會墮落,是不淨優婆塞,是有作優婆塞。

    佛說,善男子,如果優婆塞可以至心受持這個戒,他就是優婆塞中的分陀利花。

    是優婆塞中的微妙上香,是優婆塞中的清淨蓮華,是優婆塞中的真實珍寶,是優婆塞中的大丈夫。

    佛說,善男子,菩薩有二種,1,在家,2,出家。出家菩薩名為比丘,在家菩薩名為優婆塞,出家菩薩受持出家戒不是很難,在家菩薩受持在家戒很難。

    為什麼呢,因為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善生問佛說,世尊,如果有人受持這個戒以後,怎麼樣可以令這個戒淨呢。

    佛說,善男子,有三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信佛、法、僧。2,深信因果。

    3,解心。佛說,還有四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慈心,2,悲心,3,無貪心,4,沒有恩的地方,先以恩加。

    佛說,還有五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在怨的地方,以善利益心利益他們,2,看見恐怖的眾生能夠救護,3,來乞求的人還沒有求索,先開心給予他們。

    4,凡是所布施的地方,平等沒有二心。5,普遍慈悲一切眾生,不依靠因緣行慈悲。

    佛說,還有四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終不會去輕視自己,說自己不能得到菩提果。

    2,修行菩提的時候,心要堅固。3,精進勤修行一切善法。4,造作大事情,心不生後悔。

    佛說,還有四種事情可以淨這個戒,1,自己學習善法,學好以後教導他人,2,自己遠離惡法,也教導他人遠離。

    3,善于分別善惡法,4,在一切法中,不取不著。佛說,還有四種事情,可以淨這個戒。

    1,知道有為法,無我,無我所。2,知道眾生的一切業都有果報,3,眾生有為法都是無常,4,知道從苦可以生出樂,從樂可以生出苦。

    佛說,還有三種事情,可以清淨這個戒,1,對諸眾生心沒有取著,2,利益布施眾生,其心平等。

    3,如說而行。佛說還有三種事情,可以淨這個樂的因,2,自己所作的一切不求恩報,3,自己知道自己一定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還有三種事情,可以淨優婆塞戒,1,可以為諸眾生受大苦惱,2,次第受之,3,中間不息,雖然為眾生受苦,心沒有後悔。

    佛說,還有三種事情,可以淨這個戒,1,還沒有對自己所愛的東西除去愛的時候,就可以舍自己的所愛布施于眾生,2,還沒有除去自己嗔恚心的時候,有惡來加在自己的身上,可以忍辱,3,還沒有除去自己的痴心,但是還能夠分別善惡的法。

    佛說,還有三種法,可以淨優婆塞戒,1,善知道方便,能夠教導眾生遠離惡法,2,知道善方便,能夠教導眾生,令眾生修行善法,3,度化眾生的時候,心沒有疲倦後悔。

    佛說,還有三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為了令眾生可以離開身苦,可以于自己的身命,心沒有吝惜。

    2,為了令眾生離開心苦,可以于自己的身命,心沒有吝惜。3,教化眾生修行善法的時候,可以于自己的身命,心沒有吝惜。

    佛說,還有三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自己可以先舍下自己的事情,先營辦他人的事情,2,營辦他人的事情不會選擇時節,3,不會顧慮自己的辛苦和憂惱。

    佛說,還有三種法,可以淨這個戒,1,心沒有妒忌,2,看見他人受快樂心生歡喜,2,善心相續沒有斷絕。

    佛說,優婆塞還有三種法,可以淨自己的戒,1,看見他人的少恩于自己,心也不會忘,2,眾生對自己有毫未之恩,要思想多報答,3,如果于無量世受無量苦,心堅固沒有退轉的想法。

    佛說,優婆塞還有三種事情,可以淨自己的戒,1,深知道生死輪回的過患,但是也不舍一切作業,2,看見眾生沒有皈依,為眾生作皈依。

    3,看見惡的眾生,心里憐憫。佛說,還有三種法,優婆塞可以淨自己的戒,1,親近善友,2,聞法沒有厭倦,3,至心听受善知識的教導,佛說,還有九種法,可以淨優婆塞的戒,遠離三法,三時不悔,平等慧施三種眾生。

    佛說,還有四種法,可以淨優婆塞戒,所謂慈、悲、喜、舍。佛說,善男子,菩薩如果以淨法淨心在二個時間,1,佛出世的時候,2,緣覺出世的時候。

    佛說,善男子,眾生的善法有三種,1,從聞中生出,2,從思中生出,3,從修行中生出。

    佛說,眾生從聞和思中生出的二種善法,在佛出世的時候和緣覺出世的時候,在這二個時間中生出,眾生從修行中生出的善法,不必要在這二個時間中生出。

    佛說,善男子,菩薩有二種,1,在家,2,出家,出家菩薩這樣修行淨戒不是很難,在家菩薩修行淨戒很難,為什麼呢,因為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一百三十六章,戒德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一百三十六章,戒德二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