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帝國

第九十九章 謊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貳零肆柒 本章︰第九十九章 謊言

    後宮正寢所爭斗的,仍然是以武馭文、以文抑武這個老問題,而非周禮與楚政的表象之爭。周禮中有以武馭文的內容,也有以文抑武的內容,歸納周禮而成的儒家也是如此。只是孔子時期的儒家,已經有很強烈的以文抑武跡象,到孟子變成黃左,到荀子就儒法合流了。

    貴族、庶民、官吏都能從中周禮中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但很顯然,孔謙、宋玉嘴里的周禮,肯定是孟子式的周禮,荀子嘴里的周禮,肯定是儒法合流的周禮。這就像老歐洲的自由主義,到了美國就是新保守主義;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學生,到了延安就成了老布爾什維克。這不是誰先進與誰更不先進的問題,這是時間順序更靠後的問題。

    楚國可以說自古以來就不是周人世界的一部分,而是反周人世界的一部分。管仲喊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的時候,楚國是處于戎狄這一邊的。既然有這樣的歷史淵源,那就不必在周禮中尋找真理,完全可以在楚政的政制架構下,融合周禮合適的部分,比如禮;拋棄不合適的部分,比如仁。

    即位九年,熊荊越來越清楚國家的本質。中學大學的政治課本沒有騙人,國家就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這是本質,本質之外還有末余,這就像一把劍還有一個劍鞘一樣。這個所謂的劍鞘,就是所謂的統戰。

    楚國三百萬人丁口,只有少部分丁口是統治階級,大部分丁口都是被統治階級。要讓被統戰者毫無反抗,乃至心悅臣服、載歌載舞,必需進行統戰。忠君愛國,輕薄徭役,這些自然是統戰,但最重要的統戰還是庶民對自己政治身份的認同,即︰‘我是楚人。’

    當一個夷人、一個越人、一個巴人自稱‘我是楚人’時,代表他願意被楚國王廷、諸氏貴族統治,他會老老實實的交稅和傅籍。這就像那個被知彼司策反的秦國官吏一樣,他本以為自己是秦人,當知彼司告訴他他本是戎人後,他就毫無顧慮的叛變。後來他也不要自己的賞賜,舉家直接奔塞外去了。他是戎人,狐死首丘,總是要回去的。

    有統戰自然有反統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行仁政而王天下’,這就是經典的反統戰。以人性中的善為引導,刻意模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差別,形成一種大眾民主、人人平等的美好模樣。這種統戰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勸說統治者放棄武力,道德至上。

    熊荊記憶深刻的就是,清末攝政王載灃說‘有兵在’,張之洞哀嘆這是亡國之音(意味著清廷統戰徹底失敗),後來滿清果然亡國。實際呢?滿清哪還有兵在?武昌起義就是兵(新軍)發起的,平叛的兵(北洋新軍)在有前車之鑒袁世凱的率領下,一番東搖西拽,把滿清給拔退位了。

    武力是統治的根基,統戰是統治的緣飾,國家就是這樣存在的。現在有人希望通過換一種緣飾,讓武力徹底腐朽。雖然這對他有利,可以讓他權力像趙政那樣大,但他是拒絕的。

    他絕不容許楚人——不管是作為統治者的貴族,還是作為被統治者的庶民——放棄勇武,將來任人欺凌;他也不容許楚國將來變成一個官僚帝國。趙政看上去大權在握,可秦王室最終會變成官僚機構的傀儡,總有一天王命不出咸陽。

    正寢明堂,相對而坐的師生完成第一輪交鋒,熊荊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冠子則剛剛明白自己的學生要做什麼。或真或假的站在學生的立場,冠子思索道︰“既不用周禮,大王如何治天下?殷人代夏,此天命也;周人代商,此天命也。他日楚人代周,亦天命也。而天命又關乎周禮,大王不用周禮,如何言楚人得天之命?”

    “天命?”熊荊念著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詞語,這當然是周人統治緣飾的一個部分,是所謂的統治法統。正是因為有這個法統,庶民才會心甘情願的自稱自己是周人而不是殷人。天命概而言之,就是君權神授,凡人不可褻瀆。

    “然也。”冠子點點頭,站了起來,繼續之前的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秦乃虎狼之國,其政暴虐,大王怒而滅秦,奉天命也。秦亡以後,大王即是天子,既是天子,又如何不行周禮?”

    如果是別人,真的要被冠子說服了,然而熊荊笑了起來。他道︰“天命之說,只起于周人,商湯所謂的‘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不過是周人篡改之辭罷了。殷人治國從不以天命。”

    熊荊笑,冠子也笑。周人只是殷人的母系血脈(娶了殷人之女),因此無法繼承殷人的法統,不得不另外創造發明了天命。為了使得天命看起來顯得‘自古以來’,周人又以天命為主旨,重新編纂了遠古歷史。將歷史扭曲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為政權的合法性背書。

    這就是好像後來歷史上的秦國滅了六國,啟用五德始終說,將自己標榜成水德,說自己尚黑。同時重新解釋歷史,在封禪書上說什麼‘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

    這當然是標準的政治謊言。殷人神靈即先祖,先祖即神靈。帝俊是眾日之父,羲和、常羲是帝俊之妻,兩人生下十日和十二月,‘丁’、‘乙’、‘辛’這些都是日名。商王不是什麼天子,而是活在人世間的‘日子日孫’,他們全都是日神。

    秦國,秦國‘秦襄公既侯,居西陲,自以為主少嗥之神,作西疇,祠白帝’、‘秦襄公時,櫟陽雨金,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疇櫟陽而祀白帝。’真按五行始終說,秦國明明是金德,尚白。但是為了統治法統,不得不削足適履,改尚白而成尚黑。

    絕大部分民眾都生活在自我安慰式的政治謊言中,統治者則負責編造這些謊言,讓他們心甘情願、感激涕零的接受統治和奴役。冠子既然能著書立說,自然窺破了統治的所有秘密。是以當熊荊呵呵笑起,他也跟著呵呵笑起。

    “大王可稱為之子也。”冠子笑容中帶著尷尬,這個學生是越來越難哄騙了。

    “老師謬贊,不佞豈能稱子。”熊荊搖頭。他不敢見多罷了。

    “然大王何以治天下?”師生間的笑容不過一瞬,冠子繼續問道。“楚國敖制之政,不可治天下也。”

    “秦人大兵壓境,不佞怎會去想何以治天下。”熊荊嘆道。“不佞所知者,並非神靈、天子可治天下,譬如波斯,萬王之王亦可治天下,又譬如……”

    “萬王之王?!”熊荊話說到一半就被冠子打斷了,他听到‘萬王之王’身體就震了一下。

    “然也。亞述之王自稱己為萬王之王,波斯人因之。”熊荊解釋道。

    “此乃制也,而非命也。”冠子搖頭。熊荊舉的例子有些錯誤,萬王之王是一種統治制度,而不是統治法統。

    “周人自稱其受命于天,又言民意即天意,為何不能受命于民?”熊荊問道。

    “民意即天意不確也,若民意真是天意,周人何以為天子?”冠子聞言又是搖頭。

    周人天命法統中包含了三個因素︰天、朕、民。朕受命于天,民意即天意,朕代天治民,三個邏輯構建出一個三角關系,看上去可以互相制約。實際這些關系中,朕受命于天是真的,朕代天治民也是真的,民意即天意妥妥是假的。天本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百姓要減稅如何告之于天,天又如何告之于天子?

    “然地中之海諸國之王多數受命于民。”熊荊道。

    “其王如何受命于民?若庶民不以其為天子,若之何?”冠子奇道。

    听聞冠子的問題,熊荊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翻譯時經常會犯的錯誤。因為文化與傳統的差異,一些外文詞中文里沒有與之對應的詞,一些中文詞外文同樣也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天下‘民’的概念和地中海‘民’的概念並不完全對等。

    他想了一想,糾正道︰“不佞口誤,受命于民當稱之為受命于國人。國人之于外朝、貴族之于正朝,授命于君王,君王以此治國。又或是國人之于外朝、貴族之于正朝,舉薦一臣,彼代王行政,如此有罪乃臣之罪,有功乃王之功。”

    熊荊無心討論治天下,這還太早,他簡單的說辭再度讓冠子搖頭。“天下列國,趙人必舉薦一趙人,齊人必舉薦一齊人,楚人自然舉薦一楚人,諸國皆不同,何以受命于民而治天下?”(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荊楚帝國》,方便以後閱讀荊楚帝國第九十九章 謊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荊楚帝國第九十九章 謊言並對荊楚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