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圖演示完畢臨界三式劍法,一下子成為眾位各地舉子和太學同學的偶像。這些人當中有崇拜他的身高的,的確仲圖身高有九尺,高人一頭,十分瀟灑。也有崇拜他天賦的,十五歲少年金劍,二十五歲五重高手,天下無雙。也有崇拜他容貌的,他濃眉虎目,面目英俊,比較符合北方人特點。還有人崇拜他風雅的,他班劍綸巾,儒將風範。總之,萬千優點,都集中在他一人之身。如果細听,人群之中,有打听他姓名的,有詢問他年齡的,有猜測他婚姻的,有夸他英俊的,有嘆服他武功的,還有盲目崇拜的,亂七八糟,說什麼的都有。最有意思的,還有人給他起了個綽號,東俠稱劍聖,東魔稱劍神,而他叫劍霸。
孫雲因為經常給館內的各州舉子登記發劍,同時配合仲圖在場中表演,幾百只眼楮都認識了他,結果他一下子也成了名人,都知道他叫大雲,是那個天才劍霸的兄弟,還管理著太學劍館,是個助理,應該武功也不錯。館內館外,無論到哪,都有人口喊大雲好,和他打招呼,不知道他名姓的也點頭示意。尤其他若和仲圖在一起,一些小男生小女生,更是與仲圖打招呼的同時,不忘也跟他搭訕,好像跟他這個跟班混熟了,就能得到劍霸偶像的青睞。仲圖好像司空見慣,應對自如。可是孫雲不行,眼楮一多看著他,他就不自然,心里沒底。
如果僅僅這些倒還是其次,因為比武總會過去,一切很快就會平靜。問題是,他這個名人,是超級天才劍霸的兄弟,人們自然把他看作是一級或二級天才。而實事是,他不但不是一等二等天才,連普通天才都不是,只能算是普通學生,或許比普通學生稍微強點,應該叫做好學生。也就僅此而已了,距離天才學生,差了好遠。隨之而來的問題更苦惱,那就是他一下變成眾矢之的,仲圖早已經是五重功力身份,不可能是劍士比武這些弟子所具備資格挑戰的對象,而他這個跟班卻在比武的名單中。這下大家都留心有這麼個天才的弟弟也參加劍士比賽,一定要重視他,必須找到戰勝他的辦法否則會輸得很難看。而且一定要戰勝他,這樣大家距離真正的天才又靠近一步。簡而言之,他一下成了活靶子。
比上兩個還要苦惱的是,剛才仲圖演示的臨界劍法。像智𠤖、丁杰,不大一會兒,就練成了下旋劍式,一看就是一等天才。王亭、仲祥,甚至賀拔緯、李辰雖然沒練成下旋劍式,但練成了側旋式,算作二等天才吧。甘盈、賈茹、莫聞、曇相,算上吳堅、蕭月、田儷、以及一個法性宗弟子,至少都練成了上旋式,也勉強算作一般天才了。可是孫雲自己竟然說什麼也練不出一個臨界劍法,怎麼也悟不出其中原理。就拿最簡單的上旋劍法,仲圖幫他分析了一會兒,丁杰幫他糾正了姿勢,王亭幫他調節了心里,李辰和蕭月等人也幫他演示了過程,但孫雲就是沒學成,弄的他心急如焚。最後仲圖說︰“大雲,你別練了,你現在不是天賦的問題,如果是,即便你不如智𠤖、丁杰他們,你至少也能和吳堅大家相同。你現在是心里障礙。反正這套劍法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至少今天這些人,互相之間是不會使用的,甚至明天所有人都知道,所以練它也沒什麼用處了,你不如把這些忘掉,還做回自己。你的特點是中規中矩,把你的特長發揮出來就行,別練這些超常規、沒有意義的招式。”
孫雲點了點頭,仲圖說的很對,自己習慣按部就班慣了,從來都是听父母的話,听老師的話,遷就同學同門,照顧弟弟妹妹,從來沒有過創意,稍微不是常理的事情,自己都是小心謹慎,甚至規勸別人不能逾越。因此練起武功也從來沒有創新過。因為以前小,田恆老人教大家習武的時候,初衷是防身之用,沒有去想要光大門派或醉心武學,所以多注重的基本功的扎實性,沒想過招法的研究、創新和領悟。現在不同了,世界大了,面臨許多思路、心法、創意上的新問題。孫雲多數都不能領悟,看來的確不是練武的材料,以前沒顯現,現在終于弱點全都暴露。師弟們雖然能跟著領悟一些,但是可以看出,除了李辰多少算作天才以外,另外幾個也只是算作好學生而已。而李辰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自己能會,但是不能從理論上教會大家。從小到大都是孫雲最善于理論講解,師弟們學武學文遇到問題,往往都是靠他揣摩之後,變成大伙都能听懂的語言再交給大家。因此在傳統招式上,孫雲的理解能力、接受速度、消化程度、形成理論,都表現的最為優異,而且重來不越格,重來不添枝加葉,所以他最為被看中的就是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習慣的把他當作助教,學長,用起來特別省心,也特別放心。但孫雲見識多了,自己也知道,正因為如此,他的另一部分的天性、天賦被抹殺了。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師弟們的提高,多少還依賴于他的理解能力,比如仲圖的臨界劍法,李辰領悟到二招,其余領悟一招,如果自己全部領悟,可以肯定,他完全有辦法教會幾個師弟,但是,自己卻一招都沒領悟,師弟們怎麼能前進呢?
未來屬于自己的路是什麼呢?難道真像像酈影爺爺說的那樣,練武只是自己能做到防身和對付普通人就行,然後將來還是做個審案的官吏?或者自己只適合做做學問,做做小孩子的啟蒙老師。說到做學問,孫雲更苦惱,和練武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是普通理解行,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立意,沒有創新,孫雲想到這兒,頭開始疼,一點繼續練武的心思都沒有。看看天色該放學了,他干脆到場地四周,開始回收借出去的寶劍。舉子們都客氣的和他說著話,感謝他提供寶劍和維護秩序,還有人幫他一起把寶劍送到倉庫。忙了一些雜事,看看別人和善和感激的笑臉,孫雲覺得,做了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心里好受一些。
舜帝廟中。曇鸞從開始應約而來,到坐在古樹秋菊前,一直不知道甘擎找他來究竟是什麼目的。自從惠嶷被趙逸帶走之後,原來所有以淨土宗開闢的寺院,包括被同時帶走的五大長老的崇真寺等,都由智藏安排,順利的依然留在淨土宗里。而一些原來陰陽宮的道場,凡事佛寺也都轉了過來,曇鸞和智藏安排了一些高僧進去,過度也很平穩。而有幾個原來是道家的,或後加盟陰陽宮的,比如舜帝廟,則很微妙。因為這個時候五魔其他四方紛紛聞風而來,各自駐扎了一個道場,尤其舜帝廟,是由東魔親自坐鎮。
平心而論,曇鸞宣揚極樂淨土的初衷並不是想成立一個武林宗派,以後好號令江湖,他的目的還是要給窮苦的廣大民眾尋找一片往生的極樂世界。但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就佛國而論,脫離六道輪回的方法或者法門有許多種,這也就是佛教有多個宗派的原因。而自己在宣揚自我的修行法門,必然就會引起和其他宗派的沖突,爭奪了其他門派的信眾。
而這個社會,信眾的多少、層次,直接決定了你這個宗派的存亡與發展。五台山華嚴宗皇帝曾經是他們的信眾,因此現在發展成大小廟宇幾百所香火不斷。京城地論宗、禪宗更是如此,當今太後、王公大臣都是經濟後盾。此外,而信眾的多少,還代表自己的威望、分量這些身外的虛榮。最重要的是,還代表他法門的真實程度,可信程度。因此曇鸞也不能完全超脫,他也十分重視信徒的數量積累。此外他的法門簡單易學,為下層百姓所樂于接受,因此從他開始宣揚到現在短短的幾年,信徒數量已經可觀,但因為都是社會底層的百姓,很少有士族、貴族的人參加,因此發需要的資金籌措的太慢,擴張的速度就慢,所以總的影響力還有限。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些大的道場直接轉投于他,那麼一些高層次的社會群體因而轉信淨土思想的可能性會很高,自己可以省了不少力氣,少走許多彎路。但是偏偏這個時候,惠嶷突然修仙歸隱了,他倆是好朋友,雖然他沒有見惠嶷最後一面,但直覺告訴他,這絕對不是偶然,甚至和他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他倆的強強聯合,發展很快,他的淨土思想,加上陰陽宮的實力和人才,使他們影響擴散的風生水起,這必然會引起一個平衡的打破,因為自己是宣揚的佛教,沒有被封殺的理由。那個暗中的陰陽宮必然成為替罪羊,被無情清除出名利場,盡管場面很溫和、很體面。此外,中魔走了,其他四魔不告而來,究竟要做什麼呢?如果他們僅僅是瓜分中魔的地牌,有必要請自己喝茶?難道僅僅怕引起沖突來道歉麼?
想到這兒,曇鸞放下茶盞說道︰“馳觀主,莫海正參加劍士比武,他已經想好完畢之後準備剃度出家,我見他天賦不錯,已經決意收他為關門弟子,傳我衣缽。剛才甘道兄駐足敝寺,大概已經看見我在教習他們心法,智藏方丈就在旁邊輔助,他現在正代惠嶷掌管崇真寺。”
吃馳觀主見東魔沒吱聲,只好繼續又問︰“哦,那就好,只是不知道,惠嶷掌門近況如何了?”“應該不錯吧,隱士趙逸听說是異能之士,人稱聖人,他們一起隱居白鹿山,境界會更有所提升的。”這時木帝放下茶盞,接道︰“我覺得人生,徘徊于雄心壯志和無力改變之間,可以說一種無邊的苦惱。”看見木帝說話,曇鸞知道正題來了,怒煞知道自己的鋪墊總算管點作用,因此二人都抬頭看著他,不再言語,听听他繼續說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