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回校上課,同學們最大的話題,就是要根據第三場的比武看看三國的比分。比武最大的贏家是吳國,拿了兩個金劍,三個銀劍,還有幾個銅劍。魏國還算不錯拿了一個金劍,但銅劍拿了不少。只有蜀國只拿了幾個銅劍。三場比分下來,吳國從棋賽的最後一名,到詩歌的第二名,比武之後躍居第一。魏國從第二,退到第三,又回到第二。蜀國從第一,第一,直接退到第三。結果蜀國的同學最郁悶了,從最高降到最低,冰火兩重天,結果他們要張羅下一個比賽,以便把比分找回來。可是吳國和魏國,現在的任務是迎接國賽比武,因此都沒有時間理會蜀國的提議。而且現在魏吳的同學空前團結,馬上要全力以赴備戰訓練,還要準備賽場的親友團助威。蜀國一看,還得以大局為重,把國賽後勤的工作主動承擔下來。
幾天過的飛快,轉眼到了九月初四。今天最後一天上課,明天開始全國放假,各地要籌備過重陽大節。重陽節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秋天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同時慶豐收時伴隨有宴飲。到了漢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求壽,已經約定成俗,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高祖劉邦駕崩後,愛妃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她身邊的侍女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人,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听說後紛紛效仿,這種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了三國,認為九為陽數,日月並應,嘉俗長久,因此享宴高會興起。等到了晉朝,又增添了登高、賞菊、闢邪的說法。
北朝時代,把這些傳統都繼承下來,從初五開始休息,假期一直到初十才結束。今年重陽節那天,除了上午慣例的登高賞菊之外,下午的大宴群臣之中,會有金劍比賽的節目來助興,因此金劍的預賽階段從明天正式開始。
經過前幾天的籌劃、抽簽等工作,到今天賽會的安排已發給各個州的領隊,同時中午會在賽館公布。各州加上京城一共有250多名晉級決賽階段的選手,這些選手將分成軍營和太學南北二個賽區。九月初五正式開始,當天決出前128名,初六決出前64名,初七決出前32名就是銅劍國士,到九月初八上午定出後十六名銅劍武士。下午定出八名銀劍武士和八名金劍武士,同時頒發金劍國士、銀劍國士和銅劍國士的四個葫蘆的劍穗。等到重陽國宴那天,八名金劍選手將在午朝門外金殿之下,爭奪金劍冠軍,皇帝賜御酒。
今天是上半旬末,只有半天課程,中午一下課,孫雲、李辰、吳堅、田儷、蕭月還有賀拔緯六個人以及要好的幾個同學,沒顧得上吃飯,趕忙從常爽博士的易學館出來,跑到擊劍館門前。只見門口公布著國賽階段的對決名單。大家子細找找,終于看清,孫雲、吳堅、蕭月留在太學館,而李辰、賀拔緯、田儷要去軍營。
作為太學生留在太學館比武,等于在主場,肯定有很大的心里優勢,起碼心態上要穩定的多。而到軍營比賽要差許多。大家都為李辰他們擔心,賀拔緯還稍微好點,他的家人就是軍營的將軍,去軍營還能稍微有點主場的感覺。李辰,尤其是田儷,因為年紀還小,幾乎踫到各地的選手,也會覺得對手是主場,自己是客場。
賀拔緯說︰“田儷,別緊張,軍營的場地我們已經去過了,相對于各州的選手來說我們其實是主場。到時候,讓費荊找義父安排士兵給你助威。”費荊說︰“沒問題,這個事我去找爸爸安排,一定讓你不緊張,不行一會兒吃完飯下午我們就去,提前適應場地。”
李真說︰“小儷,你別害怕,還有我呢,我全程陪你左右,我這個陪練別的不敢說,給你助威,幫你關鍵時刻,提個醒,讓你注意什麼,絕對行!”李彰也說︰“小儷同學,我也是你的堅強後盾,子細兄,你把妹妹交給我,一百個放心。”
孫雲點頭說︰“好謝謝你們。這幾天也多虧你倆了,不是你倆,田儷也沒有機會能這麼專心的訓練。好同學,不言謝。”
田儷說︰“謝什麼呀,他倆應該的,是不是?”李真和李彰同時點頭“是、是、是。”
孫雲說︰“田儷,你謹慎一點,別飄飄然。李真和李彰是我們同學,還比你大,劍法實際也不比你差,你只不過是僥幸進了決賽,不代表他們不如你,再說即便你劍術有了進步,也不能忘乎所以。要對同窗客氣一些,不得隨意,否則會傷了同學自尊心的。”
“哦,知道,我也把他們當哥哥的,沒不尊重。”李真說︰“子細,你看你,沒那麼嚴肅。我們就是這幾天熟悉了,隨便開玩笑的。”李彰說︰“是的,子細,你別說田儷太重,她還好保持狀態呢。你放心練習你的吧,下午我們和田儷到軍營賽場練習。”
賀拔緯說︰“大雲,你別緊張,同學之間沒有什麼不能隨意的,我們都會照顧田儷,你放心。”李晨說︰“那大雲,你們下午就在這邊練吧,我們去軍營,等過幾天我們午朝門會師。”
大家點頭。蕭月突然說︰“看衛明,多有信心,我們擊掌,會師午朝門!”吳堅說︰“一定的,來,擊掌。”賀拔緯說︰“對,但願我們都能堅持到最後,會師午朝門。”好!大家舉起右掌,掌心相踫“會師午朝門!”。費荊、楊炯等大伙也都跟著附和,就算是誓師大會了。
走吧,吃飯去。路上蕭月悄悄和孫雲說︰“我覺得衛明挺有意思的,你看他說話,前面的好像就是隨便嘮嗑的,等到最後一句,語氣還是嘮嗑的語氣,可是內容卻是豪言壯語,一開始我都沒反應過來。”“可是的呢,衛明的詼諧和別人不同,往往都是說完最後一句了,大家還多數沒反應過來。我們幾個經常這樣,他說完了,我們一半人笑,一半人不知道什麼意思。”
到了食堂,王先、鄭冰、酈影等人,已經佔了座位,買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周圍的桌子也是本屆的同學。蜀國班長王欽這個時候顯出組織能力,主動張羅同學的出征前的餞行宴會。他舉杯說︰“來同窗們,今天我們在食堂誓師,預祝賀拔緯、李辰、孫雲、吳堅、蕭月、田儷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勇奪金劍。舉杯!”
大家痛飲一口,王林說︰“下面,請我們出征的勇士,誰來也發表一下的出征誓言,怎麼樣?”好啊,誰來代表?賀拔緯屬于俠客型的,不善于夸夸其談,孫雲人一多說話就笨,吳堅一看也是樸實型的從來沒听過他的豪言壯語,女孩這種場合吹牛不好听。因此大家都推舉李辰。李辰沒怯場,依然表情繃著勁兒說︰“多謝三國的父老鄉親,為我們壯行。今天飲罷同學的食堂素酒,明日請同學們在朝堂共飲玉酒。”
“好!有雄心壯志!”同學們都鼓掌。李辰這個勁兒,挺難拿,總能用平淡的氣勢,說出來令人振奮的豪情。就不會振臂一呼,四方響應,人的性格真沒辦法。
第二天一早,太學劍館和兵營武場又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們早早趕來,都為自己的親人觀戰。太學這邊城陽王,元子攸等文官為主依然前來觀陣,兵營那邊廣陽王等武官為主去助威。各州人員服色各異,場地中錦旗、標語、掛幅等等鱗次櫛比,人們交頭接耳。
時間快到,劍館由魏收博士致開幕辭。只見博士跨著班劍登上比武台,然後解下寶劍,持劍在手,按武林規矩一抱拳說︰“各位州郡父老鄉親,參賽劍士弟子,我代表太學院歡迎大家的到來。眾所周知,我們太學以經學聞名,今天為什麼承辦劍士比武呢?”
魏收向台下看了看,然後把手中的紋飾漂亮的木劍往空中舉了舉,再拔出鍍銀劍身繼續說道︰“對,就是因為我手中的劍。眾所皆知,劍,百兵之君,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劍也是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流傳至今,深植人心,歷傳不衰。《史記》中曾有記載,天下之劍,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淵,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同時劍也象征源自遠古時期的尚武精神,浸潤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秘,帶有超越一切的不可抵擋的威力。從名劍誕生以來,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劍仙,什麼是劍仙?心御劍,劍行力,力證道,此之謂劍仙。而燕、趙、韓地崇尚劍術搏擊,又形成了多種劍法,固有燕趙多俠士之說,如戰國的趙處女劍客。
練劍之道,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出元嬰,元嬰合虛,大成渡劫。今天各州舉子齊聚京師,爭奪今年的金劍劍士的稱號,奪得金劍意味著煉精化氣的大成,為下一步煉氣化神打開方便之門,誰將成為劍士階段的天才,誰將成為通往劍仙之路的驕子,讓我們拭目以待,祝願各位選手,都能取得好成績。下面劍士比武開始!”
掌聲響過,一棒銅鑼,比武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