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和準備的時候,陳宇那邊也終于傳來了好消息。
劉溪需要的幾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在劉溪的牽頭下答應了見面。
是的,是先見面!
如果劉溪提出的東西不能讓這些人滿意,就算是陳家也不可能用手段逼迫這些人。
加盟和沒有加盟之前完全是兩種概念。
“小溪,你來了!”
帝都豪景大酒店,劉溪踏入定好的包廂之後見到了陳宇,以及幾個陌生的男女。
這其中男的都是在五十歲以上,倒是唯一的女性看起來只有三十多歲。
“各位大拿好,我是劉溪,也是這次電影的導演和編劇。”
陳宇早已經向幾人說明了這次的事情,幾人自然也知道劉溪的身份。
大拿?
听到劉溪的稱呼幾人都是會心一笑!
畢竟被人如此稱呼絕對是一種尊重,也讓幾人對于劉溪的第一印象很好。
“小溪,我先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帝國大學生物學副教授李建英教授!”
首先介紹的肯定都是份量最重的,這是華夏自古以來的道理和規矩。
“李教授你好,麻煩您走一趟了!”
劉溪熱情而不失體面的伸出了右手。
“不客氣!”
李建英倒是客氣的和劉溪握了一下手說道。
“這位是帝都大學考古學教授孫明東教授!”
“孫教授你好,麻煩您了!”
“.......”
來人不多,也就五六人,所以很快就輪到了在場唯一的女性。
“歐陽媛,北方大學地理專業!”
就在陳宇剛要介紹的時候,歐陽媛卻率先朝劉溪伸出了手自我介紹道。
“歐陽教授你好!”
劉溪有些受寵若驚的伸出手握住了對方的手。
之前的幾位教授雖然客氣,但是卻帶著一絲高傲和距離,這是劉溪能感覺出來的。
只是劉溪也沒有在意,畢竟對方確實有這樣的資格。
文人,姑且就叫做文人吧,自古以來就是高高在上的,即使到了現代雖然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等級,但是這種深入骨髓的東西依然存在。
而歐陽媛卻沒有給劉溪任何的高傲和距離,完全是發自內心的。
或許這也和歐陽媛的年級有關系,或許是其它什麼原因吧。
“各位,接下來就讓劉溪為大家介紹說明一下吧!”
介紹完畢了,陳宇也就算是功成身退了,至于能不能留住這些人,讓這些人為其備書,那就完全看劉溪的本事了。
“各位教授,這次我要拍攝的是遠古動物恐龍!”
劉溪讓跟隨的工作人員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幾份復印資料每人分發了一份。
而接到這份並不薄的文檔之後,幾位專家學者迫不及待的打了開來。
“腕龍,學名:brachiosaurus,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于晚侏羅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結合而來,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
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名字的原意為“頭部像手腕的蜥蜴......。”
“梁龍,學名:diplodocus),是梁龍科下的一屬恐龍,
梁龍生活于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
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于眼楮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
“......”
各種各樣的恐龍介紹都非常詳細。
這些資料在圖書館自然都可以查得到,但是依然讓幾位專家和學者看得津津有味。
“這不可能?”
突然之間,其中的梁啟文大聲的叫道。
“怎麼了?”
“出什麼問題了?”
“......”
其它幾人連忙湊了過去。
“不可能,這完全不可能!”
幾位專家連忙順著這位梁啟文的聲音以及手指的方向看去。
“高吻龍,學名altirhinus,是鴨嘴龍超科下的一個屬,生活于下白堊紀的蒙古。
它是雙足行走的草食性恐龍,但在攝食時則可以四足站立的。整個身長由鼻端至尾巴約8米。單是頭顱骨就有760毫米長,有著一個遼闊的口鼻部,鼻端上有一個明顯的高拱,高吻龍亦因此得名.......。”
資料上面出現的恐龍形象以及介紹也很詳細。
但是讓其它幾人疑惑的是,為什麼這位專家會如此激動。
“梁教授,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
帝國大學的李建英不解的問道。
“什麼問題?問題大了。”
激動之下的梁啟文聲音再次提高了幾分。
“這是一種從沒有記載過的恐龍,就連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都沒有資料,你說怎麼了?”
梁啟文是河洛大學教授。
而河洛大學別的不敢說,但是在古生物專業上卻是世界都有名的。
在河洛大學,有著最完整的古生物學資料,其中就包括了恐龍這種古生物。
就連河洛大學都從沒有出現過這種恐龍的資料,梁啟文怎麼可能不震驚。
“劉溪,你這是從哪兒來的。”
意思就是問劉溪從何得知這種恐龍的資料的。
“額!”
劉溪面對梁啟文的詢問,一時間有些發毛,心虛,還有些尷尬了。
這些恐龍的資料都是來自于智慧光團之中對于恐龍的記載,而且劉溪的前任的專業又不是動物,自然不可能知道什麼恐龍有記載,什麼恐龍沒被記載過。
“這個好像是小時候從一本舊書上看到的,覺得介紹得有趣,一時間就記了下來。”
劉溪有些心虛的說道。
“那本舊書還在嗎?要知道如果還在,那將對恐龍的研究有著巨大的作用。”
梁啟文一臉火熱的看向劉溪。
“已經找不到了,小時候有一次有人從家里搬走了很多書,估計就在里面吧。”
劉溪為了不被追問,只能撒起了善意的謊言。
“作孽啊,真是作孽啊!”
只見梁啟文听到劉溪的話,一副痛心疾首的說道。
劉溪的這個謊言可是有根據的,當初因為某些原因,一些地方出現過清除迷信的活動,很多珍貴的質量都被付之一炬,這也是很多專家和學者心中永遠的痛。
“梁教授,你別急,說不定劉溪記憶好,都記住了,你看看後面的先。”
李建英連忙勸慰道。
雖然李建英的身份是最重的,但是梁啟文的年齡卻是在座最大的。
華夏自古以來就有尊老的習慣,要知道在古代,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見到皇帝都是可以不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