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繼續給大家增加點古琴的知識,呵呵,兄弟們,小三需要你們的推薦票。今天晚上5點和8點一共還是2章。
——————————————————————————
東晉顧愷之(約公元346-407年)所繪《𤧹w僂肌分杏辛街止徘 且捕際僑 涫劍 淝偕沓魷至碩睢 薄 緄惹 鄭 賈辛街止徘僭煨腿雜 魏旱 儋復筇逡恢隆U庖謊 降那傯寤辜 逗幽系訟乇背 駛婊 褡├鉤 戀摹渡躺剿釀┤肌罰 得鞁徘儷跫 抖 旱惱庖恍沃疲 恢北A粼詼 媳背 逼 I攣魅 瞥趵釷倌瓜嚦癱諢 坷滯賈校 斜 佟 僂枷窀饕唬 偈皆蠐搿 矍僂肌分星倩 鞠嗤 梢鑰吹揭恢執 車墓徘偈窖 腔嵫有 芫玫摹 br />
南京西善橋等地南朝齊、梁大墓磚印“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壁畫山的琴,具備全箱式特點而又呈現為新的樣式,即音箱從東晉的內收弧形項的長條形,發展為方頭、闊肩、收尾形態,這種樣式的音箱能進一步改善琴的音響效果。
琴徽的出現大約早在西漢前期稍晚,即公元前二世紀上半。西漢枚乘(?-公元前140年)的名賦《七發》,曾提到用龍門之桐制琴,用野蠶之絲制弦,並以“九寡之珥為約”。從上下文意看,用珥做的約,本是箭靶的中心,這里相當於徽。更明確提到徽的是晉嵇康(公元223一262年)《琴賦》“徽以鍾山之玉”這句話,但徽數則不詳。
有徽之琴的最早圖像材料,見於考古發現的南朝齊、梁陵墓磚印壁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圖中,嵇康和榮啟期所彈之琴,琴面外側均列有十多個明顯的琴徽。可以認為,全箱式琴體和十三徽的定制,年代約在東晉或稍前,下限至遲不晚於南齊初年,即公元五世紀九十年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