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第十二章 分蛋糕的問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黑色水晶01 本章︰第十二章 分蛋糕的問題

    回到馬車上,劉邦取出了太後給建安王的那封信,至于信是怎麼傳到建安王手里的,劉邦已經不想再去追究,太後把持朝政,經營皇宮數載,要說她連送一封信的本事都沒有,劉邦也不會相信。

    土歸土,塵歸塵,人都死了,再追究這些,毫無意義。

    信紙展開,借著昏暗的光線,劉邦一眼就認出,這的確是太後的字跡,信並不算長,只有一頁紙,還沒有寫完。

    內容主要是交代建安王,告訴劉邦的身世,以及他身世背後的諸多秘事,字里行間,太後沒有表露出半點,怨恨或者不甘。

    建安王說的沒錯,這的確是她自己的選擇,她選擇成全劉邦,即便是搭上劉闕,搭上她一生的心血,甚至搭上她自己的性命。

    讓劉邦更為心酸的是,太後在信的末尾,提到,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差點殺了劉邦,好在上天落下驚雷,喚醒了她,才沒有鑄成大錯。

    給劉邦食物中投放雷蠱毒並不是她的本意,很可能是玉萍瞞著她下的,御下不嚴,她也難逃其咎,她請求建安王看在先帝劉躍的份上,能尋求名醫,治好劉邦。

    信上就寫了這麼多。不過,已經夠了,至少,她給劉邦做了一個完完整整的交代。

    將心比心。

    知道這些後,站在太後的角度上,劉邦就不難想象出,她當時是有多麼的糾結。

    一方是太後,是自己一生的心血,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另一方是皇帝,是望子成龍的母愛,是自己一手撫養大的兒子。

    在向左還是向右的選項里,太後選擇了成全劉邦。

    毫無疑問,她愛劉邦,不管當時是出于什麼目的收養他,可十二年的養育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

    為了逼迫劉邦成長,她選擇了站在劉邦的對立面。

    有意無意間,她將自己擁有的一切全都當做祭品交給了劉邦,先是‘太後黨’,再是親生兒子劉闕,最後就是自己。

    這些,她大概也都料到了吧?

    劉邦得到了一大筆政績,這些政績足以讓他坐穩江山,人們只看到了新皇英明神武,卻無人知曉,這些政績卻是劉邦通過毀掉太後才得來的。

    如果早早知道這些,劉邦就能想到,太後自殺的必然性。

    試問︰她怎會每天看著一個毀掉自己所有的人,而苟延殘喘呢?無論她有多麼愛這個人,彼此始終都是仇人。

    死亡,是最好的交代,不管是對那些忠于她的‘太後黨’官員,對她那可憐的孩兒,劉闕,對劉邦。

    至于說,她曾經提防劉邦,還想殺了劉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心是很復雜的,活于世,難免會迷失本心。

    所以,智者說︰知錯就改,迷途知返,才是最可貴的。

    還是那句話,死了的人,斬斷因果,一了百了,活著的人,卻要背負沉重的債孽繼續向前。

    太後的這份恩情,沉甸甸的,幾乎壓的劉邦窒息。“這份債?你讓我該怎麼還?”劉邦淚目。

    他閉目沉默,心里亂糟糟的。

    一路無話,馬車晃晃悠悠出了山,來到金陵已是戌時,淨街鼓有氣無力地敲著,路上行人斷絕,只有幾隊捕快在巡邏。

    晚飯,隨便吃了幾口,清淡的飯菜也確實沒什麼值得回味的,剛吃完飯,孫不平的藥就送了過來。

    劉邦捏著鼻子將一大碗苦澀的藥汁灌進肚子里,那滋味別提他娘的有多惡心了,不過沒辦法,良藥苦口,為了他的小命,他的子孫大事,再惡心也得喝。

    孫不平見劉邦今日喝藥極是痛快,顯得很滿意,他搓著山羊,搖頭晃腦說什麼這藥是養生兼清毒,有何等功效,皇帝陛下知道保重身體,這是天下的幸事雲雲,罷了,就揚長而去。

    劉邦听不懂他說的那些高深莫測的藥理知識,不過,他明白,孫不平這是在發牢騷。

    這老頭行醫救人,救死扶傷,在民間素有名氣,人送稱號孫神仙,對于自己的救命恩人,劉邦自然不會吝嗇——連騙帶哄,將他招進了朝廷,在太醫院做官。

    高人有傲骨,孫老頭也是一樣,他的理想是,走遍天下,為天下勞苦大眾解去病疾之痛,所以,對于劉邦邀請,正色言辭地拒絕了。

    劉邦沒轍,只好耍起了劉邦,說自己身上的雷蠱毒沒解決,他不能一走了之,孫不平這才答應留在太醫院,他倆打賭,孫不平什麼時候清除劉邦體內的毒素,劉邦就什麼時候放他走。

    為了自己的招牌,孫不平這兩天可謂是絞盡腦汁,廢寢忘食,吃住都在太醫院,成天和一群太醫研究如何祛除劉邦體內的雷蠱毒。

    “都是實在人啊。”對于孫老頭的固執,劉邦無話可說,但也能理解,人嘛,需要理想,即便,那個理想遙不可及。如果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麼區別?

    ...

    雨嘀嗒嘀嗒地下著,殿內,燈火通明,殿外,漆黑一片,站在窗前,听著雨聲,劉邦突然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孤獨。

    這蔚然皇宮,浩浩天下,說是他的,可實際上,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于他的呢?

    就連宮里的一草一木,也會隨著季節,凋零,復甦,不會因為他的意志而有任何改變,更別提人了。

    皇帝也是人,也有軟肋,也會犯錯,也會死,什麼千秋萬世,壽與天齊,那只是一個笑話,一個意味深長而又淒涼的笑話。

    不過,話說回來,從古至今,恐怕也沒有一個皇帝當真會認為自己能活萬歲,可對于萬歲的恭維,他們看的比命還重,為什麼?諱疾忌醫罷了。相較于真實,謊言更能讓人接受。

    因為真相是殘酷的,它會將自己自認為的一切都擊的支離破碎,就像太後,劉邦知道了所有他想知道的,可結果呢?

    “這份恩情沉甸甸的,這份債沉甸甸的,我承受不起啊...”劉邦看著夜霧,雙眼迷離,久久都無法釋懷。

    心情不好,但生活還得繼續。

    政事一件接著一件,百姓,大臣們不會因為劉邦的心情差,就不再抱怨,矛盾總是存在。

    與慕容部結盟的事情不能著急,事實上,慕容安南也很明白這個道理,不然,他也不會一個人來大渝。

    先是交易,通商,再將大渝與慕容部的利益完全綁在一輛戰車上,到時再談結盟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這些把戲,百姓們看不透,朝堂上那些大臣們不可能看不透“不過,想必他們應該不會拒絕...”

    劉邦拿起桌案上的卷宗,這是段固前日交上來的,里面包含了朝堂所有有頭有臉的官員的檔案,以及他們家族的底細。

    上面的數字是令人驚心的,商號,田地,錢財,奴僕,這些東西,無論拿出哪一個來,都能讓劉邦好久睡不著覺。“富可敵國啊!”劉邦恨恨地將卷宗拍在桌子上,一個人生悶氣,皇帝陛下犯眼紅病了。

    錢雖然多,可都是人家的,想從那些人手里掏錢,劉邦想了想就覺得菊花涼颼颼的“不能著急啊...”他細細思索,最後,無奈地將卷宗放在了櫃子里。

    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與霍政他們協商,分割戰利品,‘宰相黨’贏了,贏家自然需要得到報酬,說的淺白一些,就是劉邦該怎麼獎勵他們。大家擔心受怕,將全部身家都壓在了劉邦身上,為的不就是論功行賞嗎?

    前世,曾經有一個同事說過,老板最威風的時候,就是給人發獎金,晉升職位的時候。

    如今,劉邦也能好好威風一回,可他有些犯難了。獎賞別人,也是一件難事啊,需要顧及到方方面面,平衡各方勢力,人不患寡,只患不均,厚此薄彼,只會徒增矛盾,劉邦絕不允許。

    一個人琢磨這些,實在是太費腦細胞。

    他想了想,決定還是不自作主張,“還是找幾個人來商量商量比較好,找誰呢?”劉邦摸著下巴,腦海中,閃過一個個人影。

    “建安王,德高望重,又是長輩,听听他的意見,應該沒啥問題...霍政嘛...必須要請,這還不夠啊...”

    劉邦的打算是,找三個人,這三個人必須代表各自勢力的利益,建安王,是先帝的胞弟,又是劉邦的親叔叔,如今大渝宗室的長老級人物,讓他代表皇族利益,最合適不過。

    說實話,大渝皇族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頂梁柱,以前還要太後,現在太後死了,宗室子弟人人自危,這可不好,建安王叔一來,無異于是給這些人心里吃一顆定心丸。

    唯一值得考慮的是,建安王閑雲野鶴慣了,他願不願意出山來朝廷做官?“思想工作得做啊...”

    霍政,不用說,他是‘宰相黨’的老大,不請他,這事說不過去,現在,就剩下一個,該由誰代表皇帝的利益?

    自己如今的班底還是太薄,魏鞅,衛青,姜義,再加上,那些新安插到朝堂里的官員,雖然能力不錯,但資歷都差太多,急需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坐鎮。

    劉邦想到的第一個人選是林清徐,他是自己岳父,是朝廷外戚,忠誠問題上無需贅言,只是,和建安王,霍政一比,他實在是不夠格。

    劉邦稍微思索,就將其pass掉了“可除了林請徐,現在朝中還有誰能勝任呢?”他把玩這手里的朱筆,目光不經意瞥到桌子上放的幾枚兵符上,眼中頓時一亮。

    劉邦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對啊,蒙雄!我怎麼把他給忘了?”蒙雄雖然貴為太傅,但實際上是武職出身,曾與大渝軍神魏無忌齊名,便宜老爹忌憚他,故而給了他一個太傅的頭餃,將其趕出朝堂。

    魏鞅,衛青,姜義,這些都是軍方的人,蒙雄也是從軍伍里起家,更重要的是,一山不容二虎,他來了,霍政恐怕就有些難受了吧?

    讓他做皇帝的代言人實在是最好不過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真是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真是皇帝第十二章 分蛋糕的問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真是皇帝第十二章 分蛋糕的問題並對我真是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