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第二章 時代的命題︰政治讓女人走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黑色水晶01 本章︰第二章 時代的命題︰政治讓女人走開

    林嫣聞言愣了一下,她翻了翻白眼,又將藥勺送到了劉邦嘴邊“良藥苦口利于病,哪有人喝藥還放糖霜的?”

    劉邦十分抗拒地搖了搖頭,不放糖他真的喝不下去。與其說是怕苦,不如說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就如同密集恐懼癥,恐高癥,恐水癥一樣,這是天生的,沒辦法改變。

    然而林嫣只道是他犯小孩子氣,無可奈何之下,她將藥碗放在一邊,十分誠懇地給劉邦開始講道理︰“天下興衰,萬民福禍,皆系于您一人身上,如果您不肯喝藥,臣妾只好告訴百官,讓他們來勸您...”

    劉邦無語了。真不愧才女之名啊,引經據典,借古喻今,硬生生將劉邦不喝藥的行為扯到了影響國家命運的高度上。

    最後,劉邦妥協了,他端起藥碗,一飲而盡。

    不是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不喝藥是對國家,對百姓的不負責任,而是林嫣說了一句話“母後在天有靈,也不想看到您如此放縱自己...”雖然他並不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但這樣做,至少能得到一點心理慰藉。

    拒絕了林嫣要給他擦嘴的舉動,劉邦問︰“你怎麼會在這里?”

    “臣妾來看看你有什麼不對嗎?”

    劉邦愕然,想想也是,皇後來看皇帝,妻子照顧丈夫,天經地義,只是他有些不太習慣這突如其來的溫柔罷了,他心中自嘲,古往今來,像他們這樣的帝後恐怕並不多見。

    一個人生活的時間太久,猛然間身邊出現一個女人,而且還是很漂亮的女人,這多少讓劉邦有些不太適應。

    不過,這種不適感,很快就消失了,他很忙,非常忙,作為國君,總是有處理不完的政務。

    十七族謀反之事還沒完全解決,譬如︰核明整理罪證,處置財產,肅清余黨,安撫民心,還有豫州災區的事情,譬如︰災眾的田地劃分,戶籍的重新整合,鄉民之間的矛盾,官員貪污受賄...等等。

    光這兩件事就足夠他頭疼好久的了,誰曾想,現在太後死了,得,又給他憑空增添了一堆麻煩。

    守孝,齋戒,出席太後的葬禮,這些都不算什麼,麻煩的是太後的歷史定位。

    說她好吧,她竊取大權,架空皇帝,他執政的十載間,得罪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就包括霍政這樣的老狐狸,他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但要說她不好吧,先不論那些曾經受過太後恩德的人會怎麼想,劉邦也不願意讓她背負千古罵名。

    在他看來,相比較于她的野心,太後更多的是一個可嘆,可悲的女人,可憐,可敬的母親。

    人心都是肉長的,她對自己的愛,劉邦感覺的到,只是生于帝王家,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彼此都沒有選擇,如今,這段恩怨已經了結,劉邦還有什麼理由再恨她呢?

    她的定位,直接決定了朝廷處置她政治遺產的態度,如果定位高,她施行的政策還可以得以繼續,她提拔的一些官員也不會受影響。

    可如果定位低,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早就看不慣太後的人會將所有和太後有關的東西全部摧毀。

    到那時,太後政策下,既得利益者必定反彈,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國家怕是又要動蕩不安了。

    這不是一個很容易就能解決的問題,就像是一個線團,要想從中找出線頭理清,不知又得耗死多少腦細胞。

    更可況,除了眼前這些事情,以後要干的,不知還有多少?

    假如他不是皇帝,大不了屁股一拍走人,然而,他是!所以,這些問題無法逃避。

    想想這些,劉邦就覺得,先前因為太後的死而莫名生起的難過是那麼的可笑,他哪里有時間,有心思去悲傷?

    “十七族的事就交給大理寺去辦吧,以董彥的辦事能力,他應該可以處置妥當。”

    正在劉邦一籌莫展之時,林嫣端著一碗蓮子羹來到書案前,她放下飯碗,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給劉邦建議道。

    劉邦放下朱筆,抬頭看著她,林嫣解釋︰“陛下身體有恙,整日處理政事對您養病不利。”

    “所以你是想替朕分憂解難?”劉邦的聲音猛然間就冷了下來。林嫣臉色一變,委屈道︰“臣妾做錯了嗎?”

    劉邦靠在軟椅上,手指敲著桌子,沉吟半晌道︰“你沒有錯,好意朕心領了,不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朕是皇帝,處理政事是朕的本分,即便再苦再累,朕也不會逃避,更不可能假手他人。”

    聞听此言,林嫣眼中失落的神色怎麼也掩飾不住,她低下頭,咬著嘴唇輕聲道︰“陛下還是在怨臣妾嗎?”

    “是你誤會朕的意思了,這樣說吧,大渝歷代,都有後宮涉政的傳統,所以你想替朕分憂,可以理解。

    不過,朕要告訴你的是,朕如今是大渝皇帝,這國中的有些規矩必須改改,首先就是後宮干政,從今以後,後宮嬪妃,無論等級高低,一律不許干涉朝政,違者,嚴懲不貸!”

    林嫣睜大了眼楮,臉上滿是不可思議“臣妾就連過問一句都不行嗎?”

    “不行!”劉邦說的斬釘截鐵,不容拒絕,這個時代,是男人的時代,封建經濟決定了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

    在這樣的前提下,毫不客氣的說,後宮干政就是禍亂之源,包括武則天,可能在後世的眼中,她是一個不錯的女皇,但放在當時,那就是禍害!

    劉邦決不允許有這樣的人存在,即便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林嫣的眼中淚花閃動,很明顯,她依舊誤會了劉邦,以為劉邦是討厭她,所以才這樣做,她一言不發,扭頭離開。

    “女人啊,女人,你的名字就叫做愚蠢。”劉邦嘆了口氣,他這樣做說到底也是為了她好。

    安安靜靜地做一只金絲雀,享受榮華富貴,享受愛情,親情,無憂無慮過完一生多好,干嘛非要去干涉那些凶險萬分的事情,徒增許多因果?

    太後的悲劇還不足以讓她警醒嗎?從她插手朝政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不會有好下場,就算沒有劉邦,也會有其他人去干掉她。這是歷史,是時代決定的,政治是男人的游戲,女人想贏,談何容易?

    劉邦也不想去給她解釋什麼,自己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死鑽牛角尖,後果也由她承擔。

    看著那晚還冒著熱氣的蓮子羹,劉邦努力讓自己的心變得更硬一些,更冷一些。

    ...

    新任大理寺卿董彥覲見,他呈上了關于十七族謀反一案的工作報告,十七族主要黨羽已經全部被緝拿歸案,仍有少數在逃。

    和這些家族關聯甚深的官吏,人員也已查明大部,且均被控制,隱藏更深的,雖然暫時還沒有證據表明他們與這十七族有關系,但已經確定了人員,查清楚是遲早的事。

    關于參與謀反的主要成員,董彥依律做了判決——削其爵,罷其官,抄其家,誅其族。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財產也已點清封存,待朝廷派人來接收,劉邦看了一下數目,被嚇的夠嗆。

    每一個家族,光田產就不少于千畝,鄧,鄭,曹,尤其是曹家,家中田地,上田足有三千畝,中田五千六百余畝,下田不計其數。

    光他們的土地就佔了金陵周邊的十之二三,這讓劉邦心驚不已,從這張表單上就能看得出來,大渝的土地兼並已經嚴重到了何等地步。

    謀反的十七族,說是十七族,實際上除了少數的幾個家族能夠稱得上是族的,其余幾家,充其量就是金陵的富庶人家。

    他們在大渝的貴族階層里,就好比是大樹上的一枚樹葉,如此微不足道的家族都能有這麼多的土地,更別說,那些比他們強百倍,千倍的大戶。

    金陵土地十分,貴族佔八成,富戶佔一成,人數最多的金陵百姓恐怕連一cd佔不到“這讓百姓們怎麼活?”

    劉邦越想越怒,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干的卻都不是人干的事,這種垃圾死一個,世界就多一分清靜。

    他放下奏折,對于後面的府中所藏金銀錢幣都沒有看,劉邦指示董彥“所有與這幾族有牽連的人,一律罪加一等!”

    董彥大驚,罪加一等可不是鬧著玩的,尤其是犯案人數這麼多,再加一等罪,就意味著,有許多罪不至死的人會被送上斷頭台,有許多繳納罰款的人會被關進牢獄。

    牽連面如此之廣,處置如此之狠,時候造成的影響也會更大,光是現在這樣,董彥就已經膽戰心驚,生怕有朝一日會被報復。

    要是再狠,他董彥該如何立足,他一個人倒霉也就算了,就連他的家族恐怕日後都要被人說成是劊子手,唾罵萬年。

    沒有人再會和他,和他族里的人打交道,因為誰都不願意和一個手上沾滿了成千上萬口人命的屠夫做朋友。

    董彥不敢想象後果,他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請求皇帝三思,揉著眉心,過了許久,這才將心中的那股戾氣壓下去,剛才的做法的確是沖動了。

    他嘆了口氣“朕失言了,就如卿所言執行吧。”董彥這才松了口氣,他應諾,躬身退出大殿,冷汗已經浸透了內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真是皇帝》,方便以後閱讀我真是皇帝第二章 時代的命題︰政治讓女人走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真是皇帝第二章 時代的命題︰政治讓女人走開並對我真是皇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