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179章 用錦衣衛對付官二代

類別︰ 作者︰波拿巴拿破侖 本章︰第179章 用錦衣衛對付官二代

    在吉首修整之後,何無敵的大軍繼續前進。

    一路上,何無敵或枕著柳如桃肩膀,或躺在柳亦菲的大腿之上,非常愜意。柳亦菲輕輕撫摸著何無敵的腦袋,對何無敵說︰“將軍,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你真是都做到了。”

    何無敵說︰“還差的遠呢!我們要先剿平雲南的叛亂,然後等準備好之後,再去攻打緬甸、天竺,並將南洋諸國的蠻夷一鍋端,這才算完成了任務的三分之一。”

    柳亦菲嚇了一跳,說︰“做了這麼大的事情才算完成了三分之一,那你和嘉靖皇帝到底有多宏大的志願。”

    何無敵說︰“並吞波斯、奧斯曼帝國,掃平非洲,吞並南北美洲,最後將歐洲諸國全部收入囊中,天下一統,再沒有戰爭,這就是我們的願望。”

    柳如桃說︰“將軍到哪里嗎,我就跟著你到哪里,反正在哪里,奴家都伺候你。”

    柳亦菲說︰“別的事情我也做不了,紅袖添香,偶爾給你吹簫解悶,給你跳個舞樂呵一下,這就是我能做的。“

    何無敵握著她的手說︰“你們為我做的已經夠多了。“

    柳亦菲說︰“其實我做的還很不夠,如果我在認識你之前做錯了什麼事情,請你不要計較。”

    何無敵說︰“你今天說的話好奇怪呀!“

    柳如桃說︰“小妮子發春了,她想和你在一起,她想讓心愛的人讀取她的紅丸。”

    何無敵說︰“我想把這事放在一個更適合的時間去完成。“

    柳如桃說︰“別讓小妮子等太久。“

    柳亦菲抓著何無敵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脯上,說︰“將軍,我發誓從今往後,我柳亦菲只愛你一人。“

    何無敵將軍說︰“你要理解我,你是個完美的女孩,但是我想把那件事情放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去做。“

    柳亦菲吻了他一口,說︰“請快點讓我成為真正的女人。”

    三千大軍已經到了銅仁,這里已經進入了貴州地界。銅仁位于貴州東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廣懷化,北與重慶接壤,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銅仁共有土地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四十萬。銅仁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秦代,為黔中郡腹部地區。漢時,改隸武陵郡,蜀漢時始有縣治。唐,置萬安縣,後改常豐縣,分屬思州、錦州、黔州。宋末,元初設思州、思南兩宣慰司。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岩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于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並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銅仁市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此地汞礦和錳礦儲量極為豐富,是境內最具特色的優勢礦產。汞礦主要分布于萬山、碧江、松桃等地。錳礦集中分布于松桃、碧江的縣(區),錳礦儲量25億噸,遠景儲量可望達到35億噸,是全國三大錳礦富集區之一。

    此外,儲量較大的還有煤礦,主要分布于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第第,已探明儲量達3億噸;鐵礦,主要分布于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地。硫鐵礦,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儲量共達22873萬噸。這里的土著愛玩花燈、儺戲、書法、簫笛、山歌、滾龍、龍舟賽、木偶、說春、上刀梯等活動。

    何無敵听著當地官員的巴結和介紹,他說︰“那上刀梯還有些意思。”原來上刀梯,又稱上刀山,其用途是儺活動中“還過關願”時作“關”來用。後來被民間藝人綜合成一種藝術形式。表演時加上了民族舞蹈、唱山歌、打擊樂伴奏,男女表演者每上一步都要表演驚險壯觀的動作技藝。不過,何無敵很忙就沒有實地觀看。

    但是,當地的毛龍節卻讓何無敵心生好奇。所以,當地官員組織了幾十個人,給三千騎兵表演了一番。石阡仡佬族毛龍燈,是石阡僅有、大明唯一的特有燈種,是古夜郎文明發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與中原“龍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該燈全以竹子編扎,由燈寶與毛龍兩部分構成。表演時,數十人各執手柄舞動毛龍,並可多條毛龍相接擺出各種造型。夜間表演,整條毛龍通體透明,舞動之時更為壯觀。看完後,官兵們都興趣盎然,何無敵說︰“有點意思。”

    大軍再往前就是貴陽了,自此山路越來越多。這時就顯出了蒙古馬中百岔鐵蹄馬的好處,這種馬善走山路,大軍騎著這種馬前行,也小心了許多。

    柳如桃說︰“滇馬中的騰沖馬是滇馬中體格較大的一個類群。成年公馬體高121cm,母馬為117cm。產于海拔980∼3600m地區。中部地區平均氣溫147~c,年降水量1245mm。亞高山地帶,草場面積廣,青草利用期長,馬群隨季節不同、草場情況游牧,可區別為三種不同形式的放牧馬群︰游牧群,終年游牧于山上,隨季節遷徙;坐牧群,白天放牧于附近牧場,夜間關進山房里,每群約20匹;游放坐山群,青草季節坐山放牧,枯草季節遷徙游牧。這樣既降低了馬匹生產成本,又促進了馬匹健康。早在西漢,雲南已和緬甸、印度有經濟貿易往來,騰沖是這條商業通道的樞紐,馱馬直接由騰沖長途跋涉進入印度平原。為了商業貿易活動的需要,騰沖馬經選育形成為適于長途馱運、體大堅實的類群。”

    何無敵說︰“到時候,我弄些騰沖馬用于征服緬甸之用。”

    柳亦菲說︰“蒙古馬中的體格也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飛節角度較小,稍曲飛,蹄質堅實。被毛濃密,毛色復雜,以青、騮和兔褐色為多,母馬平均體尺(厘米):平均肩高1286,體長1336,胸圍1542,管圍174。”

    何無敵說︰“以後的平叛戰爭其實就是蒙古馬和滇馬的戰爭。”

    柳如桃說︰“叛軍能有那麼多馬嗎?”

    何無敵說︰“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準備。”

    大軍繼續前行,他們不斷穿過巍峨的群山,騎兵們的前鋒到了安順。

    在此駐營之後,何無敵深刻的感受到了關于貴州的那句諺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確,貴州是大明唯一沒有平原做支撐的省份,走進貴州,就走進了山之國,幾乎找不到大一點的平整土地,“地無三尺平”的說法雖不免夸張,但“地無三里平”卻也庶幾近乎實情。省會貴陽就建在群山環抱的“壩子”里,山民生活貧困、落後,但山里也是風光無限,進入貴州就像進了地質公園,到處懸崖峭壁,峽谷川流,氣魄雄偉,有驚心動魄之感,貴州雨水多是實情,但說“天無三日晴”卻不免夸張,其實省會貴陽冬暖夏涼,氣候在全國僅次于昆明,而且不象昆明那樣多風,避寒避暑都是好去處。

    安順市位于貴州省中西部,距貴州省省會貴陽90公里。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東鄰省會貴陽,西靠六盤水市,北接畢節市。

    安順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安順面積9267平方公里,人口二十萬。安順春秋時屬國。戰國時屬夜郎國。秦屬象郡之夜郎縣和且蘭縣地。

    西漢初,西南夷各方國據境自立,《史記》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之記載。武帝元溯三年(公元前126年)在夜郎國地置夜郎、且蘭兩縣,今市境屬夜郎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王朝滅南越、且蘭諸國,保留夜郎國,封夜郎侯為夜郎王,賜印綬。同年在夜郎國地置郡,形成郡國並治。今市境為郡中心,領17縣(東漢領16縣)。西部各縣屬談指縣,東部屬且蘭縣。成帝河平年間(公元前28年-前25年)夜郎王反,漢滅夜郎國,其地盡屬郡,至東漢末。

    三國時期,屬蜀漢益州郡之夜郎、且蘭兩縣。後主建興十一年(233年)、興古僚民反,後主調濟火討平,遂將普里一地賜封。濟火讓其兄之子柏墨前往統管,史稱“貝勒大革”。轄今普定、平壩、安順一帶。

    晉代,分屬益州、夜郎二郡之且蘭、夜郎、廣談、談指、談樂等縣。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今市境盡屬夜郎郡,關嶺、紫雲為談指縣,鎮寧、郎岱為談樂縣,安順、普定為廣談縣,平壩初屬並渠縣後屬廣談。史稱“三談之地”。南北朝時,建置未變,多為遙屬。

    隋代,先後屬州、郡,轄賓化縣;曾為東爨烏蠻所據。

    唐代,先屬謝氏國,後分屬羅甸國和普寧郡王地。、羅甸、普里先後歸附朝廷,接受封號。太宗貞觀四年(630年)置琰州,為謝氏所領之羈縻下州,轄5縣,貞觀中增置2縣,共7縣。在今市境有6縣︰武侯縣,在今關嶺頂營,為琰州州治;望江縣,在今安順、鎮寧之間木浪枝二浪河側;應江縣,在今平壩縣南場堡;降昆縣,在今紫雲西之火烘;琰州縣,在今關嶺之永寧;始安縣,在今普定縣沙家馬場。另,今市境東平壩馬場一帶為清州屬地。

    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東爨烏蠻于矢部鬼主阿佩內附,封其地為羅氏鬼國。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其別帥內附,封羅甸王,其地為羅甸國,轄有今紫雲、關嶺、鎮寧東南部一帶。同時,普里部內附亦封為滇王,尋改普寧郡王,領九部。曾幾次出兵侵佔謝氏國地,據有今安順西部各縣。是時羅甸王居嶺南,普寧王居嶺北,地各數百里。

    五代,後晉天福年間(936-941年),南楚西擴,楚王派馬平、龍德壽率柳州邕管八姓兵入黔,天福五年(940年)置南寧州(今都勻),授龍德壽懷遠大將軍,率軍西進至惠水、長順及安順東南一帶,“遂分土授世職”,今安順舊州(舊稱八十一寨或龍家寨)為張氏據控,史稱大姓張番。宋代,今安順市境西部大部屬普寧郡王領地,部分屬羅甸國。其中屬普寧王的普里、普東二部有今普定、平壩、西秀一部及鎮寧、紫雲、關嶺大部分;屬羅甸國的有紫雲、鎮寧、關嶺的東南部。

    元代,先南宋理五年,即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普里、普東二部北降蒙古,以其地置普定萬戶,尋改為普定府,領和宏、達安二州,隸雲南行省曲靖宣慰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別置羅甸宣慰安撫司,屬湖廣行省八番羅甸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年),雲南行省上奏力爭,普定還隸于雲南行省。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普定府為普定路。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羅甸國歸附,置習安州、安順州和普定縣,改和宏州為鎮寧州,達安州為永寧州,至此普定路領四州一縣。路總管府治所在今天西秀區楊武洗馬塘。

    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置普定土府,仍沿領元朝時所轄四州一縣,即︰安順州、鎮寧州、永寧州、習安州和普定縣。治所仍在今西秀區楊武。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年1月4日),明朝廷擇地阿達卜寨建今安順城。十五年正月初七(1382年1月21日)即新置普定衛指揮使司,屬四川都司,該城即為其治所,時稱普定衛城。同年三月三日(1382年4月16日)升普定衛指揮使司為軍民指揮使司。三月十日(1382年4月23日)將普定府升為普定軍民府,屬四川布政司,仍領四州一縣。十八年(1385年)八月廢除普定軍民府,並改安順州為直隸州,隸于雲南布政司。同年,罷除普定縣、習安州,其屬地並入安順州。鎮寧、永寧二州則屬普定軍民衛。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朝廷以安順州屬普定軍民衛。史稱其“屹為邊壘,襟帶三州”。永樂十一年二月二日(1413年3月8日),朝廷新建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即貴州省),正統三年(1438年)八月,以安順、永寧、鎮寧三州直隸貴州布政司,改普定衛屬貴州都司。

    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安順州治所遷入普定衛城,州衛同城而治,旋政原安順州地為舊州。萬歷三十年(1602年)九月朝廷升安順州為安順軍民府,府、衛同城而治。安順軍民府領鎮寧、永寧二州。原安順州轄地不另劃出,作為府親轄地。

    柳亦菲說︰“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何無敵說︰“你也研究起馬經來了。”

    柳亦菲說︰“你是我老公,你要平叛打仗,我不研究馬怎麼辦?”

    何無敵說︰“蒙古馬是一個古老的品種。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國北方民族就已馴化馬匹。如《漢書匈奴傳》記載︰堯舜以前居乎北邊,隨水草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牛馬羊。匈奴馬曾顯赫一時,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出擊匈奴在白登被冒頓單于30余萬騎兵圍困七日。漢武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曾多次帶回大量馬匹,並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蟬為漢朝的馬監,民間養馬事業空前發達。西晉以後,塞外各部族相繼南下,帶來馬匹數以萬計。”

    柳亦菲說︰“盛唐時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馬進貢,如《唐會要》就記載︰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適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並指出延陀馬、同羅馬、僕固馬為同種,多為駱毛(兔褐毛)和驄毛(青毛》。這些都與蒙古馬相似,都是蒙古馬的祖先。北宋時東北的契丹馬也是蒙古馬,說明東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馬。蒙古帝國被譽為馬之帝國,成吉斯汗的衛隊就是由精良的騎兵隊組成,歷史上稱他是以弓馬之利取天下的。根據《元史,記載,當時牧馬地甚廣,北至火里禿麻(大明帝國外蒙省)遍及塞外草原及南方。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鐵騎西征時,經常靠蒙古馬的驚人速度及耐力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從而得到勝利。“

    柳如桃說︰“既然這樣,我們勝利的可能性大多了。”

    何無敵說︰“沒徹底消滅叛軍之前,什麼都不能說得太肯定。”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方便以後閱讀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79章 用錦衣衛對付官二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79章 用錦衣衛對付官二代並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