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91章 錦衣衛指揮使

類別︰ 作者︰波拿巴拿破侖 本章︰第91章 錦衣衛指揮使

    嘉靖皇帝最信任的錦衣衛指揮陸炳,為了皇帝寵妃錢貴妃而一下子抓捕了70家藥店老板和診所醫生。為了讓皇帝和貴妃滿意,這些人都被送往了大明新開闢的領土外蒙古。

    皇帝是滿意了,可是那些市井知識分子卻不滿起來,不過他們不滿也沒用。百姓們對此時贊成的,誰不知道嘉靖皇帝任用了何無敵、左義貴和郭勛等人呀!皇帝任用了他們。大明的國土一下子拓展了數萬里。

    更重要的是,皇帝為百姓祈福,皇帝為百姓創造了許多新行業。以前,听都沒听說過的大規模鋼鐵產業,機床制造業,自行車產業,現在都出現了。

    嘉靖皇帝的錦衣衛指揮使更迭很快,朱宸、駱安、王佐、陳寅都是嘉靖在安陸興王府的舊部,他們短暫任職之後,取代他們的就是陸炳。陸炳是嘉靖奶娘的兒子,但他對士大夫折節有禮,深受滿朝文武歡迎。用何無敵的話說,就是連看大門的都說陸炳這人不錯。

    這時,朝廷有人告廣東地方官縱容民營鋼鐵生產。原來,明代鋼鐵的生產一直分官營和民營兩條線。遠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原百姓就有了冶鐵煉鋼的技術。到了明代,這種冶鐵煉鋼的生產就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其規模之大,產量之多,技術之高,不僅超過了我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而且居世界各國的前列。

    鋼鐵工業是基礎工業,有了鋼鐵就能夠有機器,而有了鋼鐵和機器,也就能夠有整個工業以及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元末農民大起義,推翻了元朝的統冶,促進了明代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明太祖,明成祖重視鋼鐵工業。

    明代在全國範圍內發現和開采的鐵礦產地已有232個州縣。河北直隸6個,南直隸5個,山西19個,山東14個,河南l2個,陝西16個,浙江14個,江西2個,湖廣33個,四川19個,福建28個,廣東23個,廣西2個,雲南17個,貴州2個。

    在眾多鐵礦產地的基礎上,大明建立了許多官營鐵冶所和民營鐵冶場。明初官營鐵冶廠全國即有15所。其中以河北遵化鐵冶廠的規模最大,役使工匠達2560人。

    全國官營的鐵產量為︰成化十九年(1483)產生鐵30萬斤,正德四(1509)產生鐵48.6萬斤,熟鐵28.8萬斤,鋼鐵6.2萬斤鋼鐵。

    至于民營鐵冶場則比比皆是,僅福建就有68處,廣東的惠州有43處。民營冶鐵場的規模也相當大,就其使用勞動力而言,廣東南海縣的煉鐵廠已達到“三、五千人”。安徽蕪湖的“甦鋼”坊也有數十家,每日工作有數百人。

    有些地方的民營鐵冶場已出現了較細的分工,如福建政和縣的采礦冶煉,“每爐一座,做工者必數十百人。有鑿礦者,有燒炭者,有煽者,其余巡爐、運炭、運礦、販酒等亦各數十人,是以一爐常聚數百人”。

    嘉靖元年,廣東一布政司的鐵課數推算,年產鐵量6127500斤,已相當于永樂初年全國鐵產量的三分之一。從世界範圍來看,明代的鐵產量,當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

    根據記載,當時世界其他各國根本沒有鋼鐵產量的統計。年鐵產量最多的莫斯科大公國也只有2400噸。而明永樂初年,我國的鐵產量已經是9700噸了。嘉靖元年,僅廣東的鐵產量就達到了3l08噸。鋼的產量徽蕪湖已有數百人從事生產的數十家鋼坊煉出“甦鋼”,以及廣東、廣西煉出“合金鋼”的情況看,產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錦衣衛指揮使接到報告,氣得笑了,他說︰“狗奴才尸位素餐,不思量如何提高鋼鐵產量,相反打壓民營企業,著實該殺。”

    听到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匯報的嘉靖皇帝,馬上安排工部官員推廣新的煉鋼技術,並將誣告廣東官員的官營產業負責人撤職拿辦。為了推動技術進步,嘉靖皇帝設立了大明鋼鐵研究院。大明鋼鐵研究院設在武昌府的漢陽縣,那里有大明和西洋最好的鋼鐵以及金屬冶煉專家和技術工人。

    當時,大明的民營工廠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冶鐵煉鋼技術。從宋應星《天工開物》卷十四和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七記述的冶鐵煉鋼方法來看,當時已有幾種先進的技術︰一是煉鐵爐和炒鐵爐的串聯使用,即從煉鐵爐流出的鐵水直接流進炒鐵爐炒成熟鐵。這個方法減少了一步再熔化的過程,是現代冶金技術上的一個重要起點。二是煉鐵爐操作的半連續性,即出鐵後用泥堵住出鐵口,鼓風再煉。而歐洲早期煉鐵則是等爐冷卻後才把鐵取出來,然後再熔化冶煉。

    三是獨創了一套鋼鐵生產系統,即把鐵礦砂煉成生鐵,再由生鐵煉成熟鐵,然後由生鐵、熟鐵合煉成“灌鋼”。這種煉鋼方法在當時的歐洲還沒有出現。四是熔劑的使用。即在炒鐵爐的生鐵上撒上泥灰,用作熔劑,然後用木棍攪動,以幫助氧化。

    有了這種技術做基礎,加上大明與西洋科學家的共同發力。大明鋼鐵研究院把它改造成了平爐制鋼法,這種把生鐵和熟鐵放在一起煉鋼的方法,又反過來促進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因為建設鋼廠需要你大量用鋼。

    第制鐵工業城鎮不斷興起。廣東的佛山鎮,在景泰年間已經是“民廬櫛比,屋瓦鱗次,幾萬余家。工擅爐冶之巧,四方商販輻輳”的鐵手工業市鎮。江甦的吳江縣廂村,嘉靖時“有前後二村、居民數百家,鐵工過半”。震澤縣的檀丘鎮,成化中年“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鐵冶為業,至嘉靖數倍于昔”。

    嘉靖皇帝完全解散了匠戶,嘉靖以前明朝還有匠戶。在元代,鐵冶業是實行以奴役勞動為主的工匠制度。工匠分為“系官人匠”、民匠和軍匠三種。他們在官營鐵冶業的礦山或作坊服役,在匠官和工長的監督下勞動,倍受殘酷壓迫。特別是軍匠,經常受到封建官吏的鞭笞,喪失了人身的自由。這種落後的生產關系大大阻礙著鐵冶生產的發展。

    元末農民大起義,沉重地打擊了這種落後的工匠制度,使匠戶獲得了較多的人身自由。如各地遣派到京師的匠戶是“以三年為一班,更番赴京輪作。三月為期交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重新規定為五年一班、四年一班、三年一班、二年一班、一年一班等五種服役辦法。在這種工匠制度下,官營鐵冶所的夫匠為官府服役和為自己勞動的時間分開了。當時遵化鐵冶廠的民匠、民夫就是“每年十月初到廠辦料,次年三月終放回,即一年中半年為遵化鐵冶廠開礦煉鐵,半年歸本人自由支配.這樣工匠獲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從而促進了鋼鐵生產的發展。

    明初,封建政府鑒于官營鐵冶業的工匠不斷逃亡、怠工,以至暴動,致使官鐵冶開閉無常,日益走上瓦解、衰落的道路。明政府于洪武二十八年被迫下令罷除各處官冶,允許私人自由采礦冶煉,按產量納稅三十分之二。從此,明代的民營鐵冶業就大為發展。

    嘉靖年間的造船業更需要大量鋼鐵制作鐵錨、鐵釘、鐵環之用。從嘉靖元年開始,每年僅造漕船一項就需鐵8393070斤。

    同時,大明國對外貿易中大量鐵制品的出口,也促進鋼鐵生產的發展。明帝國是海外貿易高度發達的一個國家,許多鐵制品特別是鐵鍋、鐵針等已向日本、柬埔寨、緬甸、爪哇、呂宋(菲律賓)、越南交趾和朝鮮等國家大量出口,甚至還有遠銷歐洲。

    從嘉靖元年開始,大明國的鋼鐵產量開始激增,到了嘉靖五年,大明國的鋼鐵產量居然達到了60萬噸。

    鋼鐵為明王朝提供了動力,和鋼鐵工業一起發展的還有采煤業。

    因為征服了日本,所以明朝的銅產量激增一倍,銅能夠為明朝軍隊的新式連珠銃提供子彈。而更多的子彈,更多的槍支,大炮將征服更多的土地。

    同時,征服日本,給明朝帶來了足夠的白銀和黃金通貨。事實上,日本的白銀出口在明朝的何無敵將軍征服它之前,曾經佔據世界30%的份額。現在,這些都歸大明朝了。

    盡管,大明寶鈔在嘉靖皇帝正確的經濟政策下保持著足夠的信用。但是,大量金銀通貨,帶來的儲備貨幣,同時造成的信用擴張,更是造就了嘉靖初期的經濟大繁榮。

    軍事訂貨造就了工業部門的大發展,戰爭成了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大明百姓和官員、貴族們對土地的渴望,讓何無敵將軍對俺答汗的戰爭不可避免。新的征服迫在眉睫,何況俺答汗佔據了大同城。而大同城是明朝重要的煤炭基地,雖然蒙古人不會使用煤炭,但是不代表明朝軍民不會。

    明朝的報紙叫囂著戰爭,殺光蒙古人的口號不止一次在狂熱分子的口中響起。甚至有些憤青開始毆打富人們的蒙古僕役。

    對于此,錦衣衛迅速出動。憤青們被逮捕,統統判處苦役,罰他們到各處礦山做苦工,挖煤練鐵。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方便以後閱讀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91章 錦衣衛指揮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91章 錦衣衛指揮使並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