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56章 八千里草原與黃沙

類別︰ 作者︰波拿巴拿破侖 本章︰第56章 八千里草原與黃沙

    宗泉貴和章項陽弄了兩匹蒙古戰馬,穿上蒙古袍,裝作蒙古騎兵混出了塞外。

    路上,因為上面有招呼,所以明軍順利放行。可一到塞外,兩人就被蒙古草原的塞外風光給驚呆了。

    一路上,他們踫到了不少蒙古部落,因為要躲避蒙古大軍的搜查和追擊。所以,他們十分小心。

    沒想到在半路上居然遇到了一批喇嘛。這批喇嘛從威寧海來,小王子就住在威寧海上。

    喇嘛們也要到板升城去,于是雙方就約好了一起走。

    原來西藏的喇嘛們到威寧海上希望能說服小王子信奉喇嘛教,不料自稱為大元汗(即漢人所稱的達延汗)的小王子嚴肅的說︰“我蒙古帝國擁地萬里,天下的宗教都為我所用,我不能封誰為國師,也不需要誰加持。”喇嘛們在大元汗那里踫了壁,只好到板升城里去踫運氣。

    據說,那里的俺答汗是信奉佛教的,還相當虔誠。喇嘛們想踫運氣,這時的蒙古草原已經有許多部落開始相信各種流派的佛教,當然更多的還是從明朝那邊傳過來的。因為在蒙古人眼中,這里才是正統。

    塞外草原那種天地遼闊的感覺,是中國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宗泉貴忽然很像讓侯爺郭勛來看,讓嘉靖皇帝也來看看。至于何無敵將軍,他肯定會賴看的,也許現在的小王子,也就是蒙古人被稱為達延汗的蒙古大汗將使北元最後一任可汗。

    章項陽說︰“真正的男人是天上的雄鷹,女人是地上的鴿子,我喜歡這塞外的草原,希望何無敵將軍能打下這里。將來,在這里封上一個萬戶,世代罔替,比什麼都好。”

    宗泉貴說︰“萬戶比你的參軍也大不了多少呀?”

    章項陽說︰“感覺不一樣,真正的權力不一樣的。”

    喇嘛們面對草原的遼闊很平靜,西藏和青海高原,已經讓他們對這種自然景觀麻痹了,人都希望找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章項陽、宗泉貴靈機一動,向喇嘛們請求灌頂。喇嘛們為難的說︰“自己還不算是上師,沒有這個能耐,必須自己的師傅才行。”

    章項陽問︰“那怎麼才能得到灌頂呢?”

    其中,一個年長的喇嘛合手說︰“我們是烏斯藏的喇嘛,如果貴人將來想請佛法,請到拉薩來吧!”

    原來這些喇嘛是仁蚌家族派出的,他們想依靠這些喇嘛拉攏蒙古部落,從而戰勝帕竹家族。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中支系最多的一個派系,帕竹政權就是由噶舉派中的達波噶舉四大支派之一的帕竹噶舉建立的。這個派系由的師承從噶舉派創始人至尊米拉日巴開始;至米拉日巴的親傳弟子達波拉杰;至達波拉杰的弟子帕竹•多吉杰波。

    1158年,帕竹•多吉杰波在帕木竹巴興建丹薩替寺,建立了帕竹噶舉派。

    在藏傳佛教中,“帕”是指無生法身;“竹”的意思是舟船,“帕竹噶舉”的意思是可以將思想從眾生苦海中解救出來的派系。

    這個派系中有位杰出人物扎巴迥乃,他拜帕竹噶舉創始人帕竹•多吉杰波的親傳弟子止貢覺巴為師十七年。在此期間,他與上貢覺巴形影不離,被人稱為“京俄”,意思為“眼前的人”。

    歷史有時候就是喜歡與人開玩笑,當年元朝蒙古窩闊台大汗的次子闊端派將軍多爾達赤對全西藏的高僧大德、教派進行考查。在多爾達赤給闊端的報告中稱“最有聲望的是止貢派的京俄”這位“止貢派的京俄”正是扎巴迥乃。如果當年的闊端一念之差沒有選擇薩迦班智達,帕竹政權將會提早一百零四年,同時也就沒有薩迦政權的這一百多年的統治了。而當時的扎巴迥乃雖然在接待蒙古軍(止貢寺的代表人物)、避免西藏受到蒙古軍暴力破壞、力爭西藏統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最終扎巴迥乃僅僅是作為西藏十三萬戶其中一戶的管理者。

    帕竹噶舉直到公元十四世紀二十年代方始興起。當時的繼任帕竹萬戶長的人叫絳曲堅贊,他自幼在薩迦寺學習,通曉宗教和行政方面的知識。擔任萬戶長後,絳曲堅贊的才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收回帕竹噶舉的失地、修復莊園、擴大乃東地區的官寨……

    最終,帕竹成為西藏各萬戶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

    絳曲堅贊就任萬戶長後,一直致力于用合法手段收回以前丟失掉的帕竹萬戶屬下的土地和莊園。但雅桑萬戶對此不理不睬,並以武力對抗,還聯合當時的薩迦本欽一致對抗帕竹。事實上,薩迦對日漸強大的帕竹萬戶一直就視為隱患,雙方間多有矛盾。而這次雅桑萬戶與薩迦本欽的聯手對抗無異于是雙方矛盾的火上澆油,帕竹和薩迦間的矛盾逐漸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面對強敵,絳曲堅贊利用薩迦派內部的矛盾打敗了薩迦軍隊。1354年,絳曲堅贊率軍攻下薩迦寺,取代薩迦政權而建立了控制西藏大部份地區的帕木竹巴地方政權。當時已經勢衰的元朝對西藏的這一變故也無瑕顧及,元順帝封絳曲堅贊為“大司徒”。

    至此,帕木竹巴合法的從薩迦派手中接管了西藏的最高權利。

    在之後的幾年里,絳曲堅贊大力發展西藏的“奚谷卡”經濟,穩固了封建農奴社會制度。在絳曲堅贊去世後,其弟弟釋迦堅贊繼任。

    1372年,歷史開始書寫新的一頁,元朝滅亡,開始了明朝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封釋迦堅贊為灌頂國師,並授印章及世代管領吐蕃三個卻喀的詔書。從這時開始,帕竹政權得到了大明王朝的認可。

    接下來一任帕竹政權領導人是在1385年就任的扎巴堅贊,1405年,明永樂皇帝冊封他為灌頂國師闡化王。扎巴堅贊執政期間,是帕竹政權最鼎盛的時期,西藏的經濟、文化和建設都有超過以往任何時期的發展。而在宗教方面,扎巴堅贊尊重每一個教派,同時也扶持了新的教派。後世藏傳佛教中最繁盛的格魯派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而其發展與帕竹政權的資助有分不開的關系。

    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政權的資助下,發起了有西藏各地一萬多人參加的祈願大****,同樣也在帕竹政權的資助下興建了甘丹寺。這兩個活動標志著格魯派的創立,而這兩個活動扎巴堅贊都以私人名義捐獻了很多財物。由此可以看到︰格魯派的創立與扎巴堅贊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1432年,扎巴堅贊去世。關于繼承問題而引發了兩大家族間的矛盾。這兩大家族分別是︰帕竹家族和仁蚌家族。

    仁蚌家族的先祖是松贊干布的內大臣格爾•熱巴增。在帕竹政權扎巴堅贊時期,仁蚌家族的南喀堅贊投奔帕竹政權,成為帕竹家族的主要家臣之一,並于1408年擔任仁蚌宗的宗本。之後,扎巴堅贊的弟弟與仁蚌家族聯姻。但這次聯姻,可以說是為以後兩大家族的矛盾埋下了隱患,從此以後仁蚌家族獲得了發展的條件。

    扎巴堅贊去世後,最終繼承帕竹大權的是扎巴堅贊的佷子扎巴迥乃,他是兩大家族通婚後生下來的第一個後人。雖然繼承者是兩大家族共同的後人,但是這並沒有能夠調和兩大家族的矛盾。最終兩大家族矛盾激化,還發生了內亂。在這次內亂中,仁蚌家族成了贏家︰位居帕竹大臣的仁蚌家族的巴諾布桑波奪取了後藏地區的幾個宗。從此有了與帕竹家族分庭抗爭的資本。而從這以後,帕竹政權逐漸走向衰落。

    在之後的六十多年里,仁蚌家族與帕竹家族的沖突不斷,而在這個過程中,仁蚌家族表面上做出擁護帕竹政權的管理,實際上竭盡全力的擴充自己的勢力,時削弱帕竹政權的統治基礎。

    1499年,羽冀豐滿的仁蚌家族開始與帕竹政權公開沖突,隨後一些地方勢力也不斷向帕竹政權發起挑戰,西藏又開始了戰亂不斷的歷史。以後,帕竹政權相繼還出現過多位領導人,但是歷史對此記載並不詳細,可以感覺到在這一百多年里,帕竹地方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的狀態。

    仁蚌家族利用聯姻的方式擴充了自己的實力,進而在帕竹地方政權名存實亡的時期幾乎控制了前、後藏地區的統治權。

    由于明朝與元朝的統治方式不同,明朝皇帝以仁德治西藏。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就派遣官員持詔諭前往西藏,著令各部歸順明朝。

    詔書說到朱元璋“命將率師,悉平海內。臣民推戴為天下主,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爾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國一統,恐尚未聞,故茲詔示。”這一年,明太祖還派遣陝西行省的官員許允德前往藏地進行第二次詔諭,“令各族酋長舉故官,至京授職。”

    明朝剛剛建立,就設置了烏思藏度指揮使司和朵干度指揮使司,隸屬陝西行都司,根據《明實錄》記載還有明朝政/府在西藏征收賦稅的記錄。

    元朝後期,藏族地區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奧魯赤的五世孫襲封鎮西武靖王卜納剌的世襲封地。明太祖詔諭藏區後,鎮西武靖王卜納剌于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攜帶元朝頒發的印信,到南京向明朝納款,表示歸順。

    明朝收繳了元朝授予他的印信,任命他為靖南衛指揮同知。元朝末年退居薩迦寺附近的最後一個攝帝師朗喀貝桑波(明史稱“喃加巴藏卜”),應明朝之詔諭,以所列舉的故元國公等,于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到南京入朝歸順。明太祖很高興,封朗喀貝桑波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給玉印一顆。朗喀貝桑波向明朝舉薦了元朝在衛藏地區的舊員一百多名。

    明朝分別授給他們各級官職。接著,衛藏和其他藏區各地僧俗首領也爭相來到南京,表示歸附,朝貢清封,上繳元朝的舊敕印信,換取明朝的新敕印信。明朝一律授給他們新的官職。這些情況,在明太祖給藏區的另一詔諭中,有著明確的記載︰

    “我國家受天明命,統馭萬方,恩撫良善,武威不服,凡在幅員之內,咸推一視之仁。近者攝帝師喃加巴藏卜以所舉烏思藏、朵甘思地面前元國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討司、元帥府、萬戶、千戶等官,自遠來朝,陳請職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誠達天命,慕義來廷,不勞師旅之征,俱效職方之貢,宜從所請,以綏遠人。以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給賜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監藏等為朵甘、烏思藏武衛諸司等官,鎮撫軍民,皆給誥印。自今為官者,務遵朝廷之法,撫安一方;為僧者,務敦化導之誠,率民為善,以共樂太平。”

    明朝沿襲元朝利用和扶持佛教的政策,但與元朝只推崇薩迦一派的作法不同,而采取“多封眾建。即對據有實力的佛教各派領袖人物都賜加封號。明朝共敕封過三大法王和五個王,史稱“明封八王”。﹪

    明朝先後在藏區敕封過三大法王和五個王。

    法王是僧官職位中的最高者。第一個法王是大寶法王,系三大法王之首,地位最高,封給楚布噶瑪巴活佛。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噶瑪噶舉派的楚布噶瑪巴德新協巴受永樂皇帝邀請到達南京,次年被封為大寶法王。大寶法王本系元朝給薩迦八思巴的封號,但此時噶瑪噶舉派勢力超過了薩迦派,明朝就將此號封給楚布噶瑪巴活佛。楚布噶瑪巴活佛的幾個門徒也被明朝封為大國師、國師等。

    第二個法王是大乘法王,封給薩迦法王。薩迦派仍為一個有實力的教派。公元1413年(永樂十一年),該教派僧人貢噶扎西受皇帝邀請到達南京,明成祖封他為大乘法王,地位略低于大寶法王。第三個法王是大慈法王。

    除三大法王外,明朝還將藏族地區一些政教首領敕封為王。王的地位次于法王而高于大國師、國師。明朝先後敕封了五個王。一是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封帕竹噶舉派首領扎巴堅贊為闡化王。二是公元1407年(永樂五年)封朵甘靈藏(鄧柯林蔥)僧人著思巴兒監藏為贊善王。三是公元1407年封朵甘館覺(今貢覺)僧人斡即南哥巴藏卜為護教王。四是公元1413年(永樂十一年)封直貢噶舉派僧人領真巴兒吉監藏為闡教王。五是公元1415年(永樂十三年)封薩迦派僧人南渴列思巴為輔教王。上述五個王均領有封地,其承嗣須上報朝廷,由朝廷再次冊封。這五個王,也都非常重視明朝給予的封號,行文中經常將這一“王”字置于其名字之前。

    明朝通過分封以及襲職、替職和例貢等形式使藏族領袖們各自均直通于中央,從而與明朝建立直接的政治隸屬關系。

    但是,由于明朝政府軍隊西藏太仁慈了,所以西藏各地方有實權的家族們互相攻殺。為了徹底掌控西藏,他們往往需要明朝中央政府的武力支持,或者蒙古部落的武力支持。

    這些喇嘛就是來尋求蒙古汗王的武力支持的,章項陽听了他們的話若有所思。

    經過,長途跋涉,眾人終于進了板升城。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方便以後閱讀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56章 八千里草原與黃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56章 八千里草原與黃沙並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