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13章 國債與戰爭公債

類別︰ 作者︰波拿巴拿破侖 本章︰第13章 國債與戰爭公債

    解決財政危機的鑰匙就在嘉靖手中,他決定發行國債和戰爭公債。

    根據戶部的建議,戰爭公債的利息設定為3厘,國債的利息設定為2厘5,同時分為記名發行和不記名發行兩種。這樣一來,財政收入就輕松的擴大了十倍。第一期國債和戰爭公債共計發行兩億元。

    嘉靖皇帝親自認購100萬元,在皇帝的帶領下,戰爭公債的發行出奇順利。有了錢,終于可以開戰了。一般人都以為皇帝要向蒙古開戰,沒想到皇帝的戰爭矛頭卻指向了大小琉球。大琉球就是今天的台灣島,小琉球就是琉球群島,琉球王國。

    戰爭開始了,卻幾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taiwan)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台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7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由于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之交界,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多元。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漢族大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宋末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

    台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台灣”(漢語拼音︰t iw 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台”字作為簡稱。明朝官方正式啟用“台灣”一詞。

    春秋戰國時期稱台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台灣北部)、“北港”(台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台員”、“台窩灣”(指今台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嘉靖後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于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

    葡萄牙人稱台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日本古代曾稱台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台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市左鎮區發現了台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系,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于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台灣,是最早開發台灣的先驅。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屬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于琉球人種的瑯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時期台灣屬于九州中的揚州。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西漢時屬會稽部,稱夷洲。230年(黃龍二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一萬士兵,、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前往夷洲。據考證,這支船隊從章安(今浙江臨海東南)啟程,經台州灣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後橫渡台灣海峽,在今台南市和嘉義一帶登陸。登陸後,衛溫、諸葛直將台灣土著居民數千人遷往大陸。台灣和大陸的聯系日益密切。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台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台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流求(今台灣)。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戌守。大陸和台灣的聯系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台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這是中國中央政府對台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明朝初期仍設澎湖巡檢司,明朝以後大陸與台灣的人民往來不絕。永樂年間鄭和率船隊曾在台灣停留。17世紀20年代的明朝末葉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移居台灣,給台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推動。其時,嘉靖皇帝組織周魯楚秦襄王五個明朝宗室率河南、山東、湖廣、閩粵居民遷居台灣,一面從事農耕、貿易,一面組織武裝力量抗御西班牙和荷蘭人。以後,但凡有水旱大災,百姓無以為生,嘉靖就組織災民到台灣墾荒定居,各地逐漸形成許多村落。台灣自此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這段時間,進入台灣的宗室子弟和平民移民有三十萬之多。

    隨著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世界進入海權時代,歐洲新興的海權國家紛紛往亞洲拓展勢力。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殖民者為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侵入南台灣。 152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佔北台灣,後被明朝大軍驅逐。

    荷蘭殖民者在台南市修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作為殖民統治的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遷往台灣開墾。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將其收購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522年,大陸移民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當年底他們配合明朝軍隊驅逐荷蘭人,收復了台灣。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方便以後閱讀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3章 國債與戰爭公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3章 國債與戰爭公債並對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