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紅火日子

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宋初雲 本章︰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地主婆的紅火日子 !

    這楊大郎去了楊大柱夫婦面前、自然是再嘮叨了一遍大道理,楊大柱也認為魚兒先學女紅比較好,而劉氏則壓根就不想逼魚兒這麼早學這些物事,再說這農家小戶的小娘子也實在沒飽讀詩書的必要……所以最終楊大柱夫婦二人都沒有多說,十分隨意的應了楊大郎請求不要讓魚兒本末倒置的提議。

    魚兒知道了後自然是小小的郁悶了一把,也知道以其去改變楊大柱夫婦那“農家小戶的小娘子沒飽讀詩書的必要”的觀念,還不如去改變楊大郎的觀念,畢竟楊大郎還是贊成魚兒讀書識字的,只是不願她本末倒置先讀書識字而已。

    所以魚兒很快就重新燃起了“斗志”———魚兒不信自己真不能把楊大郎給說服!若是連這麼一個小事,魚兒都說服不了楊大郎,那還提什麼時時提點、潛移默化的改變楊大郎迂腐的性子?

    于是魚兒開始耍起了小心思,每每楊大郎放學歸來魚兒邊緊緊的跟在他屁股後面,楊大郎復習功課,魚兒便趴在一旁、撐著小腦袋瓜全神貫注的看他復習,且魚兒還打定主意只看不說、一點吵楊大郎的意思都沒有。

    也正是魚兒只乖乖的呆在一旁看,讓楊大郎不好把她趕走,只能在魚兒的注視下、渾身不舒服的做自己的事兒……可魚兒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楊大郎,他怎麼能專心致志的復習功課呢?

    于是幾天後,楊大郎終于“繳械投降”了,當某一天魚兒依舊趴在桌上、全神貫注的看著他寫字時,他終于忍不住開口問道︰“阿妹,你天天跟在大哥身邊也不去別處玩,難道你就真的這麼想讀書識字?”

    楊大郎一問、魚兒立馬使勁的點頭,並帶著崇拜的神情、拿好听哄楊大郎開心︰“魚兒覺得大哥的字寫得好漂亮,魚兒也想寫,大哥你就教魚兒好不好?”

    魚兒的要求讓楊大郎十分為難,搖頭說道︰“阿妹你怎就不听大哥的話呢?你若真想學,就跟著阿母學針線活去吧!等你再大些,大哥再教你寫自個兒的名字……這樣可好?”

    “不嘛!魚兒現在就想學,魚兒知道大哥最疼魚兒了,您就答應了魚兒嘛!”

    魚兒先是使出渾身解數沖著楊大郎撒了一番嬌,隨後不等他再推脫就振振有詞的說道︰“大哥不讓魚兒讀書識字,乃是怕魚兒耽誤了學女紅的功夫,可若是魚兒不能先把耐性磨練好,那只會花更多、更長的功夫去學女紅……”

    “指不定到最後還學不好呢!倒不如在跟著阿母學女紅前,先認幾個字兒、再寫寫大字,把性子練穩了今後才能仔細的把阿母教的活計記在心里,這樣一來不就能事半功倍了嗎?指不定到頭來還能學得比較快呢!”

    魚兒一張小嘴兒、就伶俐的說了一大堆話兒,這些話兒很快就把楊大郎忽悠得暈頭轉向,下意識的說了句︰“阿妹這話說得好像也有點道理,有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魚兒一見楊大郎被自己忽悠過去了,立馬一臉狡黠的接了句︰“大哥說的後半句話兒魚兒听不懂,不過前半句魚兒卻是明白了———大哥這前半句的意思就是答應魚兒了,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識字?大哥先從一些簡單的字兒開始教魚兒好不好?”

    “這……”

    楊大郎才說了個“這”字,魚兒就撲到他懷里,可憐兮兮的搖著他的胳膊撒嬌道︰“好不好嘛?大哥你就教教魚兒嘛!魚兒真的很想學……”

    楊大郎最受不得魚兒沖他撒嬌,加上魚兒剛剛那番話已微微打動了他,所以他最終也就一臉無奈的答應了魚兒所求之事。

    這楊大郎雖然性子古板,不過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子,讓他成為一個一旦承諾了、就會一心一意的履行的老實人,決定楊大郎當下就做出了決定———以後每天從學堂回來後,都抽出半個時辰來教魚兒識字,等魚兒識得字了再教她寫字。于是魚兒就這樣正式開始了讀書識字之路。

    不過楊大郎雖然答應魚兒,但卻還是不忘嘮叨了幾句、讓魚兒練一段時間大字後,就得跟著劉氏學針線活,邊練邊學才不會把小娘子該學的物事落下,魚兒自然是一臉乖巧的統統應下了,還在楊大郎面前表演了一會“穿針”,表示自己還是有跟著劉氏學了一些的……

    于是從第二天開始,楊大郎一下學歸來、魚兒就掛著甜甜的笑容迎了上去,而楊大郎放下書籠、喝了口茶水後,就會抱著小魚兒下船坐在沙灘上,伴著夕陽和海風,翻著一本《三字經》教魚兒識字。待魚兒識上一小段時日的字後,楊大郎就開始教魚兒把這些字兒串起來,一小段、一小段的念。

    這魚兒剛剛開始自然要裝得笨拙一些了,那才是小孩子初學識字該有的樣子。魚兒以前看穿越小說,里頭的主角大多一穿越、很快就能適應那個時代的繁體字,似乎一點閱讀障礙都沒有……

    直到魚兒親身體會了一把,才發現寫習慣、看習慣簡體字的現代人,初始看古繁體字有時候真的要認上大半天,轉幾個彎彎才能認出那字來,還會遇到一些和現代簡體字完全不同寫法的繁體字,所以魚兒倒不用怎麼刻意裝笨也學得很慢。

    但當魚兒適應了北宋的古繁體字後,很快就把字都看懂了,于是慢慢的、楊大郎不教她也能把一整本《三字經》都看下來了。看懂後魚兒再用心的跟著楊大郎讀了幾遍,也就習慣了古人咬文嚼字、搖頭晃腦的發音,慢慢的自個兒一人便可把一本《三字經》從頭到尾念下來。

    這楊大郎也沒讓魚兒把整本《三字經》背下來,這一點讓魚兒感到十分慶幸,在她看來能夠看得懂、理解書上的意思就行,整篇背下來只會讓魚兒覺得那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干,況且古文魚兒還真是背得不利索……

    楊大郎帶著魚兒通讀了一遍《三字經》後,便撿了兩根樹枝、和魚兒一人一枝,就這樣一筆一劃的在沙灘上教魚兒寫字。這沙灘有著整整一大片,魚兒想把字寫多大就寫多大、寫錯了還能抹掉重寫,倒也讓她能夠大膽的練習寫那些筆畫繁復的繁體字……

    楊家的幾兄弟最初開始認字時,也是以這樣的法子來節省筆墨紙,可以說窮人家自有窮人家省紙省墨的法子。

    和楊大郎無拘無束的坐在沙灘上讀書識字的時光過得很快,轉眼魚兒就能歪歪扭扭的寫出好多字了,最初接觸的那本《三字經》魚兒眼下不但能讀會寫、還能把書里的意思說個八九不離十。

    這樣出色的成果讓楊大郎忍不住逢人就夸魚兒是個小神童,引得一村子里好多人一到傍晚就都圍到沙灘邊,欲一睹小神童魚兒是如何讀書識字的,惹得魚兒有好幾天都羞得不敢出門、拉著楊大郎在船上教她。

    這魚兒沒穿越前,其實並沒有細細的讀過《三字經》,完全是楊大郎教她後,她憑著自己前世積累下來的知識自行理解,而有了前世的知識做基礎、魚兒理解起來自然也就快了一些,不過魚兒之所以沒有故意放慢速度、乃是因為楊家有一個真正的神童擋在她前頭!

    這楊家真真正正的神童便是楊四郎,這楊四郎也不知道是遺傳了哪位先祖的優良基因,不但自小就十分聰穎、什麼事兒一點就通,隨著年歲增長跟著兄長們到書塾里讀書後,更是被挖掘出擁有過目不忘的驚人本事,書塾里的先生更是對他青睞有加、贊賞不已。

    所以楊四郎幾乎都沒怎麼用功,書就讀得和楊大郎差不多,可楊大郎卻比他早進書塾幾年、也比他刻苦勤奮啊!這楊四郎才上書塾讀了幾年,風頭就越來越勁,每次功課考校成績、整個泉州府同齡的學子當中無人能及。

    所以別說是書塾里的同窗嫉妒楊四郎了,連魚兒這個穿越人士都十分嫉妒他……哎,魚兒只能說天賦這種東西真是羨煞旁人!

    而有了楊四郎這個神童擋在前頭、眾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在他身上去了,誰會在意只是聰明一點點的小魚兒?想當初楊四郎可是只讀了一遍、再听先生講解了一遍,就能把一整本《三字經》全背下來了,所以魚兒的聰穎和他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有了楊四郎這個擋箭牌後,魚兒也就不用費太多心思、來刻意放慢學習的腳步了,她只要稍微裝一裝就能蒙混過關。魚兒的那點小聰明一點都沒招楊家人懷疑,楊家人更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被他們捧著手掌心的小寶貝,就是比楊四郎這個神童還聰明也沒什麼奇怪的……

    于是魚兒也就安安心心的跟著楊大郎,不必害怕因自己太出風頭、而發生類似當年差一點被王道婆識破身份的危險事兒。

    日落月升、時光飛逝,轉眼便過了三個月。

    魚兒跟著楊大郎學了三個月後,已不再在沙灘上用樹枝兒練字了,而是輪流借幾位哥哥的毛筆,沾了清水寫在家里最大的那張矮桌子上,以這樣的方法來感受用毛筆寫字的感覺,這樣也比再沙灘上練字更能練手腕的力道和平穩。

    魚兒前世學畫國畫前,先學過一陣子毛筆字打基礎,所以在沙灘上練習了一陣、找回當年的感覺後,真正握了筆在桌上寫、倒也能寫幾個像模像樣的毛筆字來了,而堅持握筆沾清水在桌上練習了一段時間後,魚兒的字可就越寫越漂亮了。

    魚兒在矮桌上練了大半年的字後,終于忍不住在紙上寫了一回,看著自己寫得足以和古人媲美的毛筆字,魚兒忍不住暗暗的得意了一把,同時也讓她寫上了癮、就此喜歡上在紙上寫大字。

    只是魚兒一業余練著玩的興趣,讓她實在不好意思開口同劉氏要筆墨紙,所以魚兒只能暗暗的壓住自己的癮,一心想著找點什麼事兒來賺賺外快,好自己能有私房錢買些紙筆來練字。

    有了這個想法後,當那些走街串巷的貨郎再到小䊢婑r新羰保 愣慊岫嗔 魴難鄱 邢傅那埔磺撲譴四男┤鍤呂唇新簦 皇且渙 戳思父齷趵傘 愣濟淮鈾翹艫奈鍤律險業嬌梢宰  牡闋櫻 謔怯愣闃荒茉萸夷妥︵宰釉俚認氯ャbr />
    這一日,魚兒正在自家搭在岸邊的廚房里給劉氏打下手,便听見村口那邊忽遠忽近的傳來了一陣小鼓聲,那鼓聲讓魚兒立馬豎起耳朵、默默的听著這鼓聲的節奏,待听清楚這鼓聲乃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後,魚兒便知道村里又來了新的貨郎了。

    這魚兒一發覺有貨郎到村里來叫賣,眼神就忍不住往村口那兒飄去、心兒更是隨著那鼓聲飛到了貨郎身邊。這些走街串巷的貨郎總是會挑著許多稀奇古怪、新鮮有趣的物事四處叫賣,這些物事除了村里人常用的外,還有許多乃是專門討小孩子歡喜的玩具、吃食等……

    所以村里的孩童每每見貨郎前來叫賣,都會一路圍著他,又是好奇又是艷羨的看他挑著的各種小玩意兒,這孩子們見過的世面少、見到貨郎帶的物事就感到十分好奇,這點大人們也都能理解。

    所以劉氏一見魚兒的心已經飛得遠遠的,便知道魚兒也想去村里瞧熱鬧了,于是便沖著魚兒揮了揮手,道︰“阿妹若是想去村口瞧熱鬧,就只管去吧,阿母這兒一個人能忙得過來,少了你打下手也不礙事。”

    劉氏眼下還未開始做飯,只在廚房里做一些淘米洗菜的雜事兒,魚兒呆在那兒倒也幫不上什麼忙,只是魚兒雖然知道自己很閑、卻也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說要去瞧熱鬧,眼下見劉氏看穿了自個兒的心思、主動放自己去玩,魚兒馬上歡呼雀躍的親了劉氏一口,隨即便蹦蹦跳跳的往外跑去。

    劉氏見狀無奈的伸手一把將魚兒拽住、撈回身邊,嗔道︰“哎喲,我的好閨女!你也不必急得跟猴子似的吧?阿母話都還沒說完呢!”

    魚兒聞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收住腳步,乖乖的轉身面向劉氏,問道︰“阿母可是要阿妹向貨郎買些什麼物事回來?”

    劉氏搖頭不語,只從褲腰帶上的夾層里掏了幾個銅板兒塞到魚兒手里,一臉溺愛的說道︰“這幾個銅板兒阿妹拿去買幾個糖吃吧!那些貨郎賣的麥芽糖都挺好吃的,阿母怎麼也得讓我們阿妹解解饞不是?”

    要是換做往常魚兒一定會懂事的把錢還給劉氏,但眼下魚兒心里正藏著一個小九九,于是她甜甜的同劉氏道了聲謝後、就把那幾個銅板子袖了,高高興興的奔向村口。

    魚兒才跑了幾步,遠遠的便再听到了一陣歡快的鼓聲,這一次的鼓聲和先前那一次不一樣,听在魚兒耳里是“嘿得隆咚、嘿得隆咚”的響,比魚兒先前在廚房里遠遠听到的要歡快多了!

    魚兒听到這鼓聲心里越發的興奮、小腿兒也邁得更快,一心想要去瞧一瞧今兒來的貨郎究竟帶了什麼好物事,竟引了那麼多人去瞧看!這魚兒之所以越跑越興奮、還猜測今兒去圍貨郎的人一定很多,其實是從那變換了的鼓聲中覺察出來的……

    魚兒原先也不知道這貨郎搖的鼓聲有什麼特別之處,是跟著隔壁船的李二妞去瞧了幾回熱鬧後,經李二妞八卦的小嘴兒、魚兒才得知了這鼓聲的特別之處———原來在北宋,貨郎肩挑貨擔走鄉串戶必要搖鼓叫賣、借鼓聲來吸引主顧。

    而這貨郎搖鼓其實還另有名堂、十分講究,比如貨郎剛剛挑著擔子進村時,搖的鼓點是“咚咚,咚咚,咚咚咚……”,這個鼓點貨郎們將它翻譯成“出動,出動,出出動”,以這樣的節奏和諧音來喚人們出來購貨。

    而人們被鼓點吸引出來、並紛紛圍住貨郎挑選物事時,算是貨郎生意最興隆的時候,于是這時候貨郎就會邊麻利的做著買賣,邊高興的改把鼓聲搖成“咚咚,咚咚,咚咚咚……”,以此來表示貨郎因生意興隆而心情十分愉悅。

    也正是如此,魚兒才會一听到那代表貨郎心情愉悅的鼓聲,就加快腳步的往村里趕,這貨郎的生意越興隆、就代表喜歡他賣的物事的人多,也就是說這個貨郎這一次挑來的物事、定是比別的貨郎多了些特別之處,才能吸引那麼多人前去掏錢買下……

    既然如此,魚兒自然要趕緊趕過去了,否則待她趕到時好物事都被人給挑光了,她還能瞧到什麼新鮮物事?瞧不到新鮮物事,那魚兒心里的小九九也就全盤落空了!

    一想到這兒,魚兒下意識的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就鑽到了村子里,一進村魚兒遠遠的就看到一群人圍成一個圈,正吵吵嚷嚷的擠在一起挑物事,魚兒一眼便瞧到隔壁船的李二妞也擠在人群里瞧熱鬧,于是連忙過去同她打招呼。(未完待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地主婆的紅火日子》,方便以後閱讀地主婆的紅火日子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地主婆的紅火日子第三十四章 讀書識字並對地主婆的紅火日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