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笑之重生大明

23 習武修文 4 第三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涯行知 本章︰23 習武修文 4 第三章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不許笑之重生大明 !

    是啊,但凡有三寸英雄氣在,誰會願意看到江山淪為他手?瞿式耜此時也已經不想再吐血了,他與吳貞毓等數人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恭恭敬敬的深施了一禮,齊聲說道︰“皇上,臣等均有一腔報國熱血,無論面對多少強敵,我等也一定不辱臣節。為了大明朝的光復和中興,我等會振作起來的。”其余的眾臣又一起跟著附和一遍。之後,瞿式耜又要發言,可吳貞毓則搶了瞿式耜的話,這被善于觀色的朱四立刻察覺了。朱四覺得,吳貞毓不是想要出什麼風頭,而是在重新擺明自己的立場,他已經開始轉過來支持皇上。他的發言,是在為這場辯論最後在定一個基調。就看吳貞毓清了清嗓子,擦了一把老淚,一字一頓的說到︰“臣等願為皇上分憂,對于均田一事似乎尚有不解之處,臣等想得到皇上的傾囊相授,希望皇上不吝賜教。”

    嗨,這些人的立場還真是不堅定,這麼快就有倒戈的了,不過也只能是如此了,大家本來就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相互把話說開了,不就完了嗎。朱四要想讓自己的新政推行的好,離開這群人怎麼能行呢?就算他們不能都去為了朱四的新政忙里忙外,那麼好好的為皇帝進行一下輿論宣傳,讓天下人都能知道或是理解新政,不是更好嗎?恩,趁此時機是可以拉攏住許多大臣的,必須還要認真的解釋一下,想到這里,朱四又開口了︰“好,吳大人高才,有眾位臣公的支持,我朝的新政一定能夠讓天下百姓的福祉得到切實的提升。”剛說完這話,朱四便已經命人把早已準備好準備簽發的均田詔書拿了出來,並先給眾位大臣傳閱。

    具體說來,朱四所提出的均田新政不是要將天下所有的地主們統統一棍子打死,大明所需要的是一個漸進的、有地域差別的新政。首先要在大明所控制的廣西一省之地施行,此時的大明也沒有別的什麼地盤兒可以施政了。但是在可能的將來,如果均田制有條件向全國推行的話,朝廷首先會側重于土地較為稀薄、貧瘠的西南與西北各省,而對于江西、南直隸、浙江,這三個土地肥沃、世家大戶的基礎已經根深蒂固的省區則不會推行均田制。到時候將這些地區的財力導向到工業、商貿以及海外貿易方面不是更能夠增加稅賦嗎?朝廷到時候再從這些增加的稅賦中拿出一部分補貼給當地的中下階層不是更為合理嗎?而例如廣西這樣的其他大部分省份,均田制也要以較為溫和的方式推行。首先是交出田地的地主必須得到合理的補償,補償可以分期進行。資金來源出自分得田地的農民每年的土地稅之中,每年朝廷從土地稅中再拿出一定比例的糧食按期支付給出讓土地的地主。

    這其中包含了朝廷同地主以及朝廷同獲得土地的農民之間的兩份契約。出讓土地是強制的,但是給予補償則也是必須的。這兩份契約可以令出讓土地的地主在三十至五十年之內,所得到的土地補償款的收益高于他們過去租給佃戶們所獲得的收益,朝廷在農民手中獲得糧食,轉而以一部分糧食以及一部分貨幣的方式償還給地主,貨幣的形式以紙幣為主。而過去沒有土地的農民在得到土地之後,收入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加,在賬面兒的收益上,其實只有朝廷是吃虧的一方,土地稅中的一部分被拿出來補償給了地主,也等同于朝廷拿出了資金為百姓夠得了田地。但是契約的另一部分規定,獲得土地的農民,每戶必須出一人加入本地團練從軍,而朝廷則只發給此類團練兵基本的生活費用,朝廷還可以從這些團練中抽調精壯,繼而加入正規軍,但依然是只發放給他們基本的生活費用。這樣就可以使朝廷獲得幾乎無限的兵員,又可以極大的降低軍費,還可以擴大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此新政可以肯定的說是一舉多得,所有參與其中的利益方都會從中得到好處,這樣也就消弭了新政將要面對的阻力。

    在場的所有的大臣都看過了朱四的這份詔書,這些人除了問朱四一些與新政相關的細節問題以外,所有人都不再提出反對了。是的,皇帝最終獲得了支持——主流大臣們的支持,這是自朱四來到這個世界以來的第一次。他們曾經之所以反對,其實是在擔心朱四在新政中損害到他們這個階層的利益。士大夫對于自己整個集團的利益,自古以來都是非常重視,並一直都在默默的細心維護和爭取的。只說這大明一朝,便可以拿出兩個例子,明武宗正德皇帝的一次親征,與蒙古小王子的一場大戰打的蒙古人數十年不敢進犯長城,最後卻被史書和士大夫們說成是只砍了幾十個蒙古騎兵。那可是十幾萬人之間的大混戰啊,難道真的只死了幾十人?就算這不是一場戰爭而只是一場軍事演習,也極有可能會死幾個落馬的倒霉蛋兒吧。但是士大夫們在史書上就這麼寫的,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明武宗其人不遵從大明歷代皇帝與士大夫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的游戲規則,所以士大夫們不喜歡這個皇帝,武宗這個人就從來沒有接受過士大夫們的控制和洗腦,所以武宗就不應該是一個好皇帝,他更不應該有任何的一絲功績。

    在另一個例子中,我想要說他們也更加的不喜歡所有的宦官,只要是宦官,不論好壞,都會被同時代的士大夫們攻擊。鄭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如果當初,七下西洋的不是鄭和這樣一個宦官,而是一個能為士大夫們壯臉兒的人,我猜想我們也許能夠第一個獲得美洲新大陸,或者是非洲,最差也會得到南洋,當然了,我說的是也許,士大夫們是從不喜歡言戰的,那是因為戰爭跟文臣沒有太大的關系,而跟文臣有關系的戰爭,又被文臣之間的黨派利益爭斗撕扯的支離破碎。宦官也好、皇帝也罷,究其根源,這些身份在明朝都是作為士大夫們的利益爭奪者而存在的。明朝之所以亡國,根本原因就是士大夫與皇帝兩大集團之間的相互爭奪,其爭奪的根本就是那些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利益。最後得到了皇帝不上朝,大臣間黨爭升級的惡果。再加上宗室及貴族們對土地的大量兼並,使得平民變成了貧民,最終導致了國家的經濟崩潰以至于亡國。歷史上的多次改革之所以幾乎全部始亂終棄,都是因為沒有平衡好新舊集團的利益。只要這個世界上大家都談好了利益劃分時的價碼,那麼在這個世界上,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更何況是一次改革呢?

    大明的改革開始了,大明的戰艦也要起航了,只是改革的結果和戰艦的目標是否真的會讓國人們得到那些所謂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利益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許笑之重生大明》,方便以後閱讀不許笑之重生大明23 習武修文 4 第三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許笑之重生大明23 習武修文 4 第三章並對不許笑之重生大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