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慮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慮

    對于瓜分魏國的計劃,燕、蜀、吳都有各自的算盤,基本上都沒把統一天下作為基準。</p>

    這是受制于國力、人口、經濟、地形的因素,注定了在數強爭雄的局面中,只能維持來之不易的鼎立局面,而不能奢望統一。</p>

    公孫修從來就沒想過自己能統一三國,這不是他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虎踞遼東,南下控幽州、略冀州,跨海奪青州,這才是他的基本理想。</p>

    魏國由于曹操留下的基礎就是具備統一的基本盤,後人不犯大錯誤的情況下,統一的機會極大。至于司馬氏之流,不過是靠諂媚取信,巧取豪奪,用魏國的基業統一了天下。</p>

    近百年的鼎立局面,涌現了多少驚才絕艷的英雄人物,最終都是鏡花水月,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p>

    司馬炎以中人之資取得了天下,完成了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都沒能做到的偉業,歷史的諷刺意味讓人深思。</p>

    鄧艾道︰“王上擔心他們勝不了麼?”</p>

    公孫修搖了搖頭,笑道︰“他們勝不勝得了,孤不關心,我軍現在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要面臨即將到來的司馬懿,壓力可想而知。只盼吳國跟蜀漢能加大北伐的力度,王凌這老不死的撐多一年半載。”</p>

    好歹燕軍南下,把老賊給引出了洛陽,還把十萬主力都調走了,公孫修所面臨的軍事壓力是最大的,蜀國跟吳國方面的軍事壓力就輕了不少,局部戰爭都將有所優勢。</p>

    鄧艾微微一笑,對司馬懿的進攻並不放在心上,說道︰“就算司馬懿來了,我等不能擊敗,也能守住。”</p>

    公孫修笑了笑,認真道︰“孤對孫權倒是頗為看重,此次興兵二十萬,幾乎把吳國的舉國兵力都調出來了,希望能把合肥攻下來,現在合肥也就諸葛誕率領的三千守兵而已。”</p>

    貌似歷史上的諸葛恪伐合肥,也是二十萬圍攻只有三千余人的合肥新城,魏國守將憑借合肥重鎮的防御力,兀自抵擋了吳軍長達九十天以上。</p>

    眼看城內戰死大半人馬,魏國守將玩起了心眼,深知攻久必破,于是對諸葛恪解釋說,按照魏國的國法,守將者只有堅持超過百日,就算投降了也不會連坐親屬,距離守足百日只差幾天,詢問諸葛恪能不能高抬貴手,給他一個向城內人馬說服的機會。</p>

    諸葛恪狂妄自大,竟然答應了這個請求,下令不再攻城。這給了魏國守將的喘息之機,連夜命人拆掉屋舍、圍欄來修補城牆,僅一夜間就補上了兩重。</p>

    諸葛恪得知被騙大怒,立即不顧一切的發兵進攻,可卻為時已晚,踫上酷暑天氣難耐,吳兵疲勞,瘟疫橫行,得病者將近大半,死傷嚴重,諸葛恪又只遷怒于部下。</p>

    恰好司馬孚率援軍支援,諸葛恪不得已引兵而還,又被斷他後路的文欽斬首吳軍萬余人,第六次合肥之戰也不了了之。</p>

    鄧艾只覺勝算奇高,可想到吳國前五次伐合肥的戰果,苦笑道︰“臣也猜不透吳國會打得麼樣,從前五次合肥之戰來看,一次兵敗而逃,四次不克而還,這——”</p>

    </p>

    “不錯,碧眼兒守成之主,權謀心術無雙,有劉備之厚,曹操之黑,厚黑各得其半,只盼吳國此番能勝。”</p>

    公孫修翻了個白眼,心想我就差告訴你,第六次也是兵敗而逃,可現在歷史還是有所改變的,理論上只要壽春的王凌能撐得久一些,合肥之戰魏軍是不會有援軍施救的。</p>

    成與不成,全看天意。</p>

    鄧艾皺了皺眉頭,孫權第一次伐合肥, 攻了將近一百天,又遇上接連大雨,城牆將崩在即,魏軍不得已用稻草跟棕櫚葉補城牆。關鍵時刻蔣濟出了一策,修書三封,分別命三人送至合肥,假稱將有四萬大軍援合肥。</p>

    其中兩封被孫權截獲,他見了書信,相信曹軍真的有四萬援軍前來,當即燒陣而走。</p>

    第二次伐合肥是孫權一生的恥辱,引兵十萬險些遭張遼八百虎賁生擒,逍遙津之戰人所共知,震懾得江東三尺童蒙聞張遼之名止啼。</p>

    第三次伐合肥,被曹魏召兗州、豫州、揚州的三州將士聯合擊退孫權,最終不克而還。</p>

    第四次就很可笑了,孫權想出兵圍攻新城,卻因為新城距離水路有一段遠距離,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國的滿寵看穿了孫權的小心思,明白孫權雖然不敢前進,但定會上岸來炫耀兵力,滿寵派遣六千步騎伏于淝水。</p>

    果不其然,孫權一登岸就遭到了伏擊,這一突然襲擊斬殺數百人,大量吳軍在奔逃中落水而死。孫權怒不可遏,氣不過的他命全琮率領五萬步騎攻六安,仍是不克而還。</p>

    第五次伐合肥,是孫權為了響應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戰爭,並且誤以為曹睿不會派大軍前來,同年五月,孫權進駐巢湖口,自稱有十萬人,親自帶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陸遜、諸葛瑾率萬余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p>

    雙方從五月戰至七月,孫權久攻不克。而七月魏明帝曹睿親率大軍東行,當大軍距離合肥新城還有數百里的尋陽時,孫權听說曹睿親征,驚恐地下令退兵,並令各路北伐吳將相繼退兵。</p>

    總結以上五場從頭至尾橫跨了近四十年的戰績,一向成熟穩重的鄧艾難得地吐槽了一句︰“孫權工于心計,短于用兵。”</p>

    公孫修心想這可以傳信吳國,督促一下孫權,別讓諸葛恪再干出蠢事,同時三軍將士爆發瘟疫也是第六次伐合肥失敗的關鍵。</p>

    只要克服了主將的貽誤戰機,跟突發瘟疫的擴散,魏軍肯定是沒有援軍的了,留給諸葛恪的時間還是很充裕的。</p>

    公孫修當即喚來隨軍的文官,以口述的方式讓文官記錄下來,立即送往吳國,希望自己的肺腑之言,能幫助吳國拿下合肥。</p>

    至于蜀國就有點難辦了,司馬懿的老部下郭淮可不好對付,公孫修也不知道劉禪願意給姜維多少人馬,若是兵不滿萬,那純粹是小打小鬧。</p>

    他想起一事,對鄧艾道︰“士載認為,蜀漢不走隴西,而是走子午谷奇襲長安,是否可行呢?”</p>

    鄧艾愣了一會兒,隨即搖頭道︰“行不通的。當年諸葛亮在世時,魏延便曾諫言要以子午谷出兵攻長安,此法冒險至極,諸葛亮以做事謹慎知名,自不可能采用這樣冒險的計劃。”</p>

    公孫修點了點頭,要想滿足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中間的難點重重,以諸葛亮曠古爍今的智慧,自然能看得出來。</p>

    魏延向諸葛亮所獻的時間是十日,率領五千精兵跟五千運糧兵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走,穿過子午谷北進,不出十天就能到長安,極其考驗魏延的領兵籌算水平。</p>

    就算五千蜀軍能達到這樣的行軍速度,還得保證不被魏軍發現,若是魏軍發現子午谷有蜀軍的蹤跡,立即可設防以逸待勞,全殲蜀軍。</p>

    關于這一點,明末的高迎祥試過用五萬人走子午谷攻長安,結局以失敗告終,並賠上性命。</p>

    通過了子午谷,魏延的“要求”是守將夏侯�崞嵌櫻 甘吵猿を駁牧縛猓 蛘囈俾影儺盞摹lt;/p>

    這個因素也很玄乎,因為沒有任何理由跟信服的論據,夏侯�崞牽 皇俏貉擁囊幌崆樵浮lt;/p>

    而且就算佔據了長安,還得分兵擋住各個關口涌來的魏國援軍,撐到諸葛亮從斜谷趕到長安。</p>

    魏延幾乎只考慮勝,不考慮敗,其中一個小小的因素都足以使其全軍覆沒,如此輕率冒進的用兵路線,諸葛亮自然不可能接受。</p>

    一直以來,諸葛亮北伐走的都是遠路,他的目標向來就不是直接攻取長安,而是先吞下隴西,切斷魏國與雍涼二州的聯系,再以隴右的有利地形進攻關中。</p>

    自古“欲保關中先保隴右”,諸葛亮若是得了隴右,關中地帶便無險可守,正如《通典》所記載的“登隴山而望秦川,極目泯然也”。</p>

    而得到了關中這個四塞之地,守住東面潼關、西面大散關、南面武關、北面蕭關,就能將強敵拒之門外,加上八百里秦川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能產出足夠多的糧食來養民養兵。</p>

    鄧艾听公孫修一路講下來,提到了“得關中者得天下”七字,搖了搖頭道︰“若是在秦漢之際,此七字為至理名言,可如今的關中,自董卓以來,就沒有回復元氣,從董卓此等武夫壓榨關中百姓,再到董卓一死,李�礡@帷  懟 偶玫熱吮患眾脊隻螅 芫督黨   炊г魯を玻 衷庥雋說詼鵲鈉隻擔 跤詼 俊!lt;/p>

    公孫修哦的一聲,按照鄧艾這一說法,此七字似乎在三國時期不能有效果。說來倒也不錯,關中經歷了當時的大亂,史載︰“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婼T瘧俾裕 л獬且兀 嗣竇 ⑶ 曇湎嚕が陳躍 !lt;/p>

    他沉聲問道︰“那這樣說來,即便得了關中,也無法一如往昔?”</p>

    鄧艾“嗯”的一聲,眼中閃爍著光芒,認真道︰“即使當初曹操控制了關中,要面臨西蜀劉備、東吳孫權,還有對關中威脅最大的西涼馬騰,根本沒時間騰出手腳來恢復關中的元氣。除非——除非天下先致太平百年,關中得以穩定治理,方可復此語。”</p>

    公孫修听到這里,嘴角都不由得抽搐了幾下,可也明白,即便三國結束,西晉短暫統一後滅亡,關中依舊是一片戰亂,中間隔了個南北朝,至北魏時期的關隴集團興起,這幫地主豪強擁有了關中大批的土地,對關中、隴右一帶重新開發,孕育生機。</p>

    直到隋唐後,“得關中者得天下”七字才名副其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董卓、李郭等武夫對關中的破壞影響之大,遙想當年的關中,必然是尸骨如山,百姓相食的慘狀。</p>

    公孫修望著夕陽西下,長嘆一聲,撥轉馬頭準備回碣石城,對鄧艾道︰“走吧,回城了。”</p>

    鄧艾一愣︰“王上不等到明日一早看日出了麼?”</p>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足以。看不看日出,意義不大。”</p>

    他出神地想了一會兒,心想還得背兩句秀一下,高聲吟道︰“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p>

    “能得聆听王上的佳句,觀滄海日出,已是旁枝末節了。”</p>

    鄧艾倒吸一口涼氣,他怎地也想不到燕王平日里的武人氣概,此地觀滄海也不知從哪吸來的仙氣,一首《臨江仙》的蕩氣回腸,以及這十六字的出塵之氣,便是曹操復生,曹子建親臨都可與之匹敵啊。</p>

    他自然不知道《臨江仙》是明朝大才子楊慎所作,十六字節選自古今第一駢文《滕王閣序》。</p>

    當然,燕王也就是抒發一下詩意罷了,終究還是要面對眼前的困境,對整個戰局的部署都至關重要,司馬懿不日將至,凶險萬分。</p>

    兩人率領人馬回了碣石城,楊祚、卑衍都顯得有些詫異,他們還以為燕王要玩上幾天呢。</p>

    公孫修對他們的錯愕擺了擺手︰“孤就是出去散散心,可也不能無所事事,魏國的援軍一前一後將至,那胡烈率領援軍在前,老賊率主力于後,現今不是吟詩作對的時候。”</p>

    楊祚撓了撓頭,笑道︰“這也不難,現在碣石城為我等所有,胡烈聞知其父已死,恨必生亂,我們以逸待勞,趁後頭的司馬懿未至,先滅了胡烈的援軍,再與司馬懿的主力交戰。”</p>

    此言一出,公孫修跟鄧艾都是面露微笑,難得楊祚獻計,又切中魏軍之要害,那胡烈為報父仇,難免會意氣用事,如能先將其破之,就能避免魏軍佔領腳跟,主力從後而至,也得面臨重新下寨的問題。</p>

    公孫修喜道︰“楊將軍可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你跟隨孤的時間最長,不曾獻一策設一謀,如今開了金口,便是絕妙策略。”</p>

    楊祚听燕王如此捧殺,連連搖手,忙道︰“王上這可折煞了末將,我大燕人才輩出,且不說有大將軍這樣的當世名將,王上英明神武,算無遺策,您稍加思索便能想出七八條應敵之策,末將的思路哪里能跟得上呢。”</p>

    公孫修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切勿捧殺,孤最需要你們直言不諱,向來推崇諫言不罪,你們有什麼便說什麼,孤要的是解決國家大事的社稷之臣。”</p>

    眾人一齊大笑,碣石城內迎來了來之不易的安穩。</p>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慮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