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一百零六章 徹查到底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一百零六章 徹查到底

    當柯謨尚在睡眠中醒來,伸了伸懶腰、扭動幾下筋骨的時候,大批的燕軍已直入他的府邸,把整個府邸都給圍住了。

    柯謨不禁吃了一驚,推開身邊的美卷,闊步走出門外,一抬頭就看見了雙手叉腰的鄧忠,訝然道︰“這個——鄧先鋒,您有何貴干?”

    鄧忠抬起左手手指撓了撓臉,這一動作把柯謨嚇得下意識的晃了一下,還以為要挨個巴掌。卻不料鄧忠笑道︰“柯將軍,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柯謨尷尬一笑,自從東川王被斬首,原先的小朝廷也被解散了,全部听令于燕軍,現在也就成了閑雲野鶴。他當初跟隨高庸作為副將,沒少給燕軍下絆子,雖說燕王嘴上說不計前嫌,秋毫無犯,可他心里也沒底,生怕被清算了,索性窩在家中不問世事。

    可如今鄧忠帶兵找上門來,可把他給嚇壞了,驚訝道︰“這個,在下已無官職,不適合稱將軍。就是不知鄧先鋒有何事吩咐?”

    鄧忠對這位昔日戰場上的死對頭有些好笑,聳肩道︰“我可沒有什麼吩咐,是燕王要見你,跟我們走一趟吧。”

    柯謨又驚又怕,忙道︰“鄧先鋒能否指條活路給在下?”

    鄧忠冷笑道︰“昨夜有數百名百姓襲擊了王宮,你可知道?”

    柯謨臉色微變,他多日閑居不出,哪知道出了這檔子事,苦笑道︰“我實不知此事。”

    瞧著鄧忠這副要抓自己去領死的模樣,便好似再說襲擊王宮是他一手策劃似的,忙道︰“也不是我干的,可我大抵知道是誰做的。”

    鄧忠心想這下就好辦了,故意裝出凶惡之相,說道︰“跟我求情沒用,去跟燕王解釋,如真的是你干的,你就落我手里了,嚴刑拷打各種折磨人的手段,保管你三日就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柯謨面如死灰,也只得在燕軍的包圍下被帶上馬車,任由他們帶走。

    丸都王宮。

    柯謨被兩名燕軍反絞雙臂帶入殿內,公孫修坐在上端,冷笑道︰“你我可有一段時日不見了。孤跟你說過,‘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孤興兵到此,只誅滅東川王一族的直系,並未錯殺臣民一人。為何昨夜你暗中派人襲擊王宮,意圖不軌呢?是想為東川王報仇麼?”

    柯謨當場跪下,申辯道︰“王上是明君,自當徹查此桉,絕對與小人無關,實在是他人的污蔑。彼時各為其主,東川王命令小人進攻燕軍,此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燕王受天命之召,東征取百馬、丸都二城,神鬼莫測,無所不克,正是天命所歸。小人自知罪孽深重,已有二十日未曾出門,只在家中閑居,不敢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啊。”

    他一口氣說完,竟渾然沒有呼吸困難地感覺。

    公孫修心下暗笑,誅殺東川王是政治軍事上的必要,高庸為國守節寧死不屈,柯謨這個副將的求生欲倒是拉滿了。他故作疑惑地說︰“不是你,又會是誰?”

    柯謨額頭上豆大的汗水直流下來,苦笑道︰“王上明鑒,當真不是我。”

    “那你說出是誰做的,孤就饒你一死。”

    “這個——在下若是說出來,難免禍及妻兒老小。”

    柯謨更是磕頭如搗蒜。

    公孫修心想這是直接討要一張護身符了,笑道︰“如今高句麗已經沒人能跟孤叫板,你供出來怕禍及妻兒老小,可你不說,孤今日就殺你一家老小。也罷,你若是說出來,全力保你無事,並授予官職,今後為燕國效力。”

    柯謨松了口氣,先是一篇長篇大論的歌頌燕王的文成武德,直到公孫修滿臉的不耐煩,這才趕緊停下來拍馬屁的嘴兒,誠惶誠恐道︰“王上,在下大抵知道是誰暗中指使的,想來也不會錯到哪里去。此次行刺偷襲一事,完全是出于王上的仁政。”

    公孫修一愣︰“孤頒布的仁政怎麼了?有什麼問題麼?”

    心中倒是想起了姜文《讓子彈飛》里的一句話︰“好人就得讓人拿槍指著麼?”。

    典中典台詞啊。

    柯謨苦笑道︰“王上的仁政沒有問題,條理清晰,攻破丸都,秋毫無犯,軍中也沒有發生劫掠百姓、屠城坑殺之事。可正因如此,才引得豪強貴族的抵觸。”

    公孫修哦了一聲,面無表情,繼續問道︰“你細說,孤听著。”

    柯謨道︰“王上所施行的仁政,是自古未有的。歷來高句麗跟漢朝、遼東之間的戰爭,無非是混戰,或輸或贏,劫掠邊民一番,或者高句麗向中原稱臣,草草了結無休止的戰爭,雖是死傷無數,可並未動搖根基,而王上的意圖,是直接把高句麗全部吃下……”

    說到這里,抬頭看了眼公孫修,後者報以一笑︰“繼續往下說,不會以言治罪的。孤的仁政是面向全部高句麗百姓的,可不是一家一族之私計。”

    <a href="http://" id="m</a>

    柯謨登時感激涕零,續道︰“王上的仁政自然是好,若按王上的仁政假以五十年,大抵不會有多少人再記得高句麗這一彈丸小國,只知王上的燕國。以往漢軍進攻高句麗,都因戰線過長,不能久持,劫走幾千上萬人口回去也就是了,漢軍不能奪了高句麗,高句麗也不能奪下整個中原,基本是僵持的態勢。”

    公孫修聞言點頭,自古以來,漢人的邊患無外乎出現在北方、東北一帶的游牧民族,問題就在于很難全境佔據,要長驅數千里去進攻一群四處奔走的敵軍,稍不留神迷路還會全軍覆沒。

    即便短暫的佔據下來,也會很快失去。

    柯謨擦了擦額頭的汗,在胸口上擦了擦掌心,認真道︰“高句麗名為國,實則是部落之眾,才能突出、兵強馬壯者為王,即便是東川王作為一國之君,也須借助五大部族的力量。國力雄盛時,出兵劫漢朝的邊民,得了財物各部族瓜分,自然喜不自勝。即便被漢軍攻到丸都城下,也只是死些平頭百姓罷了,對各部族的豪強貴族並無影響。可王上內遷高句麗人到燕國,則大大的觸犯了他們的利益。畢竟,豪強有奴有田,手下的賤民也被王上賜為平民,那就不再是他們手拿把掐的奴僕了,去了燕國自然不服氣。”

    公孫修心想這樣就跟土匪沒有什麼區別,貴族把握土地、錢財等資源,沖前面的可都是平頭百姓,死了跟他們無關,劫回來財物又分大頭,兩全其美。

    這似乎跟燈塔國跨越一萬三千八百公里去打猴子一樣,其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不排除爭霸中其他戰略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輸出戰爭的原因就是︰軍火商的坦克、轟炸機不及時賣出去會破產的。

    因為當時的燈塔國靠二戰售賣軍火發家,建立了龐大的軍火工廠,每一年的生產量足以裝備半個世界。伴隨二戰的結束,龐大的生產量要想在戰爭結束後突然停下生產,純屬痴人說夢。

    且不說背後支持總統的大軍火商們不能因為戰爭結束而受損,就單單倉庫里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需要找個地方賣出去都是個麻煩,搞不好會讓軍火商們破產。故而,開闢巨大的戰場,把軍火用在戰爭上消耗掉才是最劃算的生意,即使因此有成千上萬的美軍死在了越戰。

    或許在高句麗的豪強貴族看來,國家興亡是次要的,本質上是換個推舉的王罷了,新王登基後第一個要顧及的,也是五部豪強貴族的利益,因為新王的權力來自于五部。

    公孫修直接斬首東川王,並屠其直系的親人王子,並沒有招來大規模的動亂,一切風平浪靜。可就在這施行仁政、內遷百姓的關鍵上動了豪強的蛋糕,襲擊王宮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一百零六章 徹查到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一百零六章 徹查到底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