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七十六章 飛躍改進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令狐沖啊沖 本章︰第七十六章 飛躍改進

    歷時兩個月的巨大土窯終于造好,柳志親自監督,征調的勞役也將大量的干柴干草運至土窯旁,隨時可為土窯進行預熱。其柴草堆積如山,足能燒上一年。

    公孫修乘坐馬匹來到土窯,繞著土窯前後轉了一圈,通風口都已造好,外觀呈現圓球型,其開闊的門足以二十匹馬齊頭並進,中間則留了寬敞的位置用來堆放木料。

    柳志快步上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苦笑道︰“王上,這個——土窯已造好,隨時可以準備點火。”

    公孫修點了點頭,暗想這簡直是個人工溫室嘛,他也不知烘干船木的工藝該如何進行,皺眉道︰“這個爐火可不好控制,全是用柴燒的。”

    柳志道︰“這個可以先燒熱,再把火撲滅,等溫度降到適宜的時候,再將船木送進去。”

    “好想法。”

    公孫修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船木,勞役跟船工正在搬挪,想起一個問題,奇道︰“對了,差點就忘了,這些船木的含水量各自不同,若是一味的送進去烘干,有的烘干烘得剛剛好,濕得又不夠干,太干的又容易過干裂開,這個要如何處理?”

    這個就跟飯店炒花生都要挑大小均勻的一鍋炒,就是怕大個兒花生的不熟,小個兒的焦了。

    柳志微微一笑︰“王上放心,含水量是可以測出來的,只需將船木長短一致的用來稱重,其偏重者含水量多,偏輕者含水量則少,逐一篩選分做不同的批次,做到把含水量一致的船木同批進去,同批出來,這樣就不會出現有些沒烘干,有些船木爆裂開來。”

    公孫修頓時心生佩服,暗想︰“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古人的智慧早就想到計算平方跟重量之間的關系了,我反倒沒想到。”

    柳志畢竟是常年浸淫造船業的老行家,對這方面確實難不倒他,連船木放入窯種的間距縫隙,如何在船木兩段涂上蠟防止爆裂,大小細節都一律思慮周到。

    二人當即下令開始燒窯預熱,船工跟勞役抱著柴薪到窯內,四周圍得滿滿當當。柳志手舉火把親自點燃,火焰瞬間蔓延開來,整個土窯都裹挾在火焰中。

    土窯預先留出的通風口冒出滾滾濃煙,直沖天際,彷佛要把半邊天都燒成炭一般。公孫修跟柳志兩人策馬退後百步。

    待窯內火勢滅了,柳志靠近土窯邊上,只覺窯壁觸及滾燙,熱浪噴在臉上,他熱得背心都濕透了,笑道︰“還需再降一下,土窯燒得有些過熱,下次燒窯預熱便可省下不少的柴火。”

    公孫修“嗯”的一聲,說道︰“不錯。”

    等土窯內部溫度降到差不多了,柳志當即道︰“把第一批含水量低的木材,先送進窯內預熱。”

    船工當即肩扛手拿,把船木送進土窯內,依次排開,木材之間的間隔在十厘米左右,這樣氣流流通,有助均勻,木材兩端也刷上蠟,防止因溫度過高而裂開。

    擺放完畢後,眾人都退出窯外,幾個經驗老道的船工侯在土窯旁邊,一旦覺得土窯的溫度降了,就繼續添上柴火。

    公孫修也走近感受了一下溫度,暗暗想到︰“看來窯內的適宜烘干溫度在50攝氏度之間。”窯內溫度極高,空氣已極為干燥,一旦走進去,便覺汗流浹背,焦熱不已。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柳志命船工將窯內的第一批船木搬了出來,又送第二批含水量大致相等的船木進窯內。

    這中間是等著第一批木材在窯內的溫度下降到與窯外的溫度相差無幾,才從土窯中抬出來,這是防止因溫差太大導致木材開裂。

    他有些詫異︰“怎得不再烤一會兒?”

    柳志答道︰“不可長時間烘干,要輪批次進入,否則容易讓船木變得脆弱,今後用來造船也容易損毀。”

    公孫修“哦”了一聲,心想原來是這個道理,照這麼說來,輪流進行烘干工藝的船木,每日不停的烘干,煙燻火烤,大約有十二批次。

    柳志一直小心翼翼的控制火候,也注意窯內的通風跟氣流、氣牆的問題,每個步驟都極為用心,生怕一個弄不好,把船木給毀了。

    經過煙燻高溫的加工程序,船木呈現黑不 秋的模樣,他不由得打趣道︰“這可真是難看。”

    柳志笑道︰“只是煙燻後髒了,過後用抹布一擦,表面上還是干淨的。”

    如此往復的煙燻火烤,船木也變得極為有韌性,可塑性也極強。

    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廢柴火了,天天濃煙不斷,十二時辰不間斷的燒窯,土渣廢渣都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個月後,柳志命船工再次稱量船木,其重量與上次所稱量的重量,已有了輕微的下降,不由得臉現歡喜,急忙把這事報給了公孫修。

    柳志飛速奔入莊園,只累得氣喘吁吁,眼看燕王正蹲在假山的池旁觀魚,他滿臉喜色地說︰“王上——你的火烤煙燻之法當真有奇妙之處,船木的含水量經過一個月的烘干,見效極大。”

    <a href="http://" id="m</a>

    “是麼?”

    公孫修閑得無聊本想伸手撈一條魚上來,听他這麼一說,濕漉漉的手在後腰擦了擦,站起身來,詢問道︰“有多大的效果?”

    柳志滿臉驚喜地說︰“若是正常的自然陰干,需要六七年不等,可若依王上的烘干之法,只需一年即可造船,質量品質比陰干並未差了多少。”

    公孫修聞言面露喜色,心想這可真是大大的縮減工期,從六七年時間縮減到一年,也就是說大概兩年時間便可讓海船下水,不由得欣喜若狂,暗想︰“這下可就萬事俱備了。”當即點頭道︰“很好,你做得不錯,就按照這樣做下去。”

    柳志道︰“王上應當考慮的船艦,要依如何建造?”

    公孫修依照這個龍骨造船法是核心關鍵,世界歷史上最早的龍骨結構由維京人在公元八世紀發明,貫穿首尾的龍骨可以掛上風帆,使得維京人的遠航能力得到提升。

    維京人也進而成為了海上霸主,開始了掠奪西歐的步伐。

    龍骨主要作用是承重,特別是小型船舶的最重要承重結構,承受船體的縱向彎曲力矩,保證船舶結構強度。分別由龍骨、旁龍骨、肋骨、龍筋、船殼板、 龍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構成的。

    公孫修心想我也是看過《北歐人》的電影,既然如此,不如選擇造維京船,他眉頭一挑,笑道︰“孤知道要造什麼船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七十六章 飛躍改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第七十六章 飛躍改進並對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