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59章 援助甦聯(十六)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59章 援助甦聯(十六)

    朱可夫並沒有提出當下甦聯紅軍訓練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他早就提過,卻沒有進行強調。不是朱可夫不在意人命,而是因為朱可夫也變不出時間來。如果莫斯科戰役失敗,甦聯的局面將更加艱難。這1仗必須打!

    “戰爭第1階段,我軍靠著氣候以及德軍缺乏穩定戰線的局面,對德軍滲透部隊進行全力打擊。等戰線穩定後,我軍將進行重點突破反擊。”

    講述完戰役基本設想,朱可夫起身走到地圖前,在地圖上面標出了重點反擊的方向。甦聯從建國起就缺乏卡車,始終沒辦法組織大規模越野作戰。甦德戰爭前期,甦聯紅軍的卡車損失極大,當下的莫斯科戰役中的反擊只能依托鐵路線的運輸。

    斯大林等甦共核心層听著朱可夫的講述,也完全接受了甦聯紅軍總參謀部的計劃。直到朱可夫的1句話,才讓甦共核心層們神色發生了變化。

    “請求中央在戰爭期間撤離莫斯科,並且不舉辦建國20周年的十月革命紀念活動。”朱可夫提出了很合理的請求。此次戰役中,德軍的戰斗機很可能會對莫斯科進行狂轟亂炸,甦共中央留在莫斯科會很危險。

    當甦共核心層成員看向斯大林的時候,就見斯大林的神色十分堅毅。這位鐵腕領袖到沒有生氣,只是語氣堅定的命道︰“甦共中央絕不撤出莫斯科。而且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照樣進行。”

    說完,斯大林又點了煙斗,抽了兩口後繼續說道︰“各個部隊都要派遣人員參加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紀念活動結束後,部隊直接前往戰場!”

    斯大林的鐵腕在推動工作進度的同時也會造成不少負面影響,但是斯大林下令在戰爭中繼續完成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的決心的確讓1眾甦共中央核心人員大為振奮。在反擊戰役即將開始的時候,最高領導人尚且不怕死,大家都對贏得莫斯科戰役有了更多的意願。

    朱可夫的提議完全是從軍事安全角度出發,既然斯大林決定繼續進行十月革命的紅場閱兵,朱可夫當即表示如從。從士氣角度看,甦共中央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不僅沒有離開作為戰爭前線的莫斯科,以斯大林為首的甦共領導人還在十月革命紀念日按照慣例繼續進行紅場閱兵,的確可以讓甦聯紅軍的士氣得到鼓舞。

    1942年11月7日上午,十月革命25周年紀念日正好是甦聯建國20周年,紅場上進行了規模龐大的閱兵儀式。已經抵達莫斯科附近的98個步兵師,10個空軍師,以及其他各種輔助部隊都派遣了人員參加紅場閱兵。

    這次大閱兵並沒有花哨的花車隊,只有前來莫斯科戰役的各部隊派遣來的受閱部隊排著整齊的方陣從紅場上通過。觀禮台上,斯大林,基洛夫,米高揚,布哈里,莫洛托夫等甦共領導人穩坐其上。向1個個手持作戰武器的受閱部隊揮手致意。

    斯大林原本要求基洛夫留守在安全的所在,遭到了基洛夫的強烈反對。基洛夫只說了1句話,“更需要留守在安全所在的是總書記,我即便出了什麼事,只要總書記還在,甦聯就1定能擊敗納粹敵人。”

    這番話讓斯大林內心深受感動,不過斯大林卻沒有露出什麼贊許的神色,他只是平靜的說道︰“基洛夫同志,檢閱部隊的時候,你就站在我身邊。”

    上百個受閱部隊組成的方陣宛若長龍,根本看不到盡頭。而且每10個受閱的步兵方陣經過,就會有裝甲部隊經過。那些嶄新的坦克隆隆開過,讓甦共領導人神色都爽朗不少。雖然在開展初期損失了上萬輛坦克,但是甦聯工業依舊在堅持運行,為甦聯紅軍打造新的鋼鐵洪流。

    坦克經過後,天空飛過1批戰斗機。甦聯與德國1樣,戰斗機是以100架戰斗機組成大隊為核心作戰單位。

    德國為了協調戰斗機大隊,在戰斗機大隊上編制了聯隊。以當下在甦聯空軍中凶名赫赫的德國第52戰斗機聯隊為例,現階段52戰斗機聯隊下設3個大隊,而3個大隊並不1定在同1條戰線上作戰。還是以大隊為單位,在各個戰線與甦軍作戰。

    甦聯因為空軍實力不足,為了在大量損失的情況下持續作戰,只能增加戰斗機數量。所以在大隊上組建了空軍師這個作戰單位。此次莫斯科戰役,甦聯空軍調集了10個空軍師,下轄40個大隊,共4000架各式戰斗機。

    每10個方陣經過,就有1個空軍師的戰斗機飛過紅場。讓甦共領導者們抬頭仰望,甚至是指指點點。受閱部隊1輪輪的經過,讓甦共上層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加。即便遭到了巨大損失,現在的甦聯紅軍依舊能夠再次組建如此龐大的軍隊,而德軍此時遠離後勤補給基地,甦聯紅軍完全有能力打贏。

    參與閱兵的甦聯紅軍官兵因為親眼見甦共高層依舊鎮定自若的在紅場閱兵,也都大為安心。官兵們並不指望甦共高層親冒矢石沖鋒戰斗在第1線,大家只是不希望自己還在守衛莫斯科的時候,克里姆林宮里面的領導人先跑了。

    既然斯大林總書記與他的親密戰友們依舊在莫斯科,甦聯紅軍官兵們都覺得即將爆發的大戰有了意義。

    參閱閱兵的部隊都攜帶了戰時武器。所謂戰時武器,指的是現役官兵們當下正在使用的武器,而不是為了閱兵專門準備的武器。這些武器里面並沒有安裝子彈,如此處置並不是因為甦共高層專門防備作戰部隊,而是作戰部隊是在進入戰場的準備時期才會分發子彈。

    這些甦聯紅軍官兵們離開紅場,那些已經接到作戰命令的部隊等受閱官兵歸隊,立刻領了物資開始向規定的戰場移動。從歸隊受閱部隊得知斯大林總書記依舊坐鎮在莫斯科,甦聯前線紅軍的戰斗熱情都高漲起來。

    很快,何銳政府也接到了消息。正在東北沈陽視察的何銳內心波瀾不驚,斯大林雖然面對真正戰爭的時候總是有種萌萌噠的感覺,那是相當的1廂情願。但是斯大林本人從不缺乏勇氣,只要不讓斯大林親自指揮大戰役,他就是1位有擔當有實力的領導人。

    東北曾經是中國首屈1指的工業區,現在依舊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之1。戰爭經濟使得東北幾大核心城市充滿了動能。無數的訂單雪片般飛來,為了完成工作,東北幾大工業城市的工廠日夜不停。

    原本沈陽就是1個極為現代化的城市,現在更是進行了1次市政的全面升級。城市照明體系得到了全面加強,此時的天已經黑了,街道上燈火通明。便是在夜里,運輸車輛依舊在道路上往來穿梭,將大量物資運到工廠。

    在東北第1重型機械廠的辦公室內看完報告,何銳問了身邊的隨行人員,“我們在邊境的部隊撤下來了麼?”

    隨行人員趕緊答道︰“我們接到了電報,已經撤下來了。而且甦聯方面的共同視察組專門進行了檢查。”

    中甦的邊境不駐軍協議規定,雙方各自在對方駐軍地派遣監察人員,共同組成視察組。這種事情不好向國民宣布,因為很可能會引發民族主義情緒的反彈。畢竟,在本國境內由外國人監察駐軍以及在邊境部署軍隊的事情,很容易會被本國民族主義者們認為是賣國。

    .

    不過這種事情還是得做。因為單靠嘴,是沒辦法建設互信的。就如美甦在核武器達成協議後,協議中就有雙方互相派遣人員在對方國家核武器生產,存儲等地設置人員,並且設置監控。

    正因為當年美甦兩國都做了用核武器摧毀對方的軍隊以及大城市的計劃,所以雙方都不希望擦槍走火,搞出意外來。

    現在甦聯基本上將遠東的軍隊抽調1空,新征集的軍隊也都向甦聯西部運送,以確保甦德前線的兵力。所以甦聯方面對于中國方面的警惕提高了不少。由于甦聯相信自己能夠獨立擊敗德國,之前有可能談成的世界人民解放軍的援助談判也停頓下來。中國方面只能將原本有可能調去甦聯作戰的部隊從邊境撤回來。

    隨行人員明顯對甦聯的要求很不滿。所以講述了中國軍隊調動後,又看著何銳,想听听何銳的看法。何銳能理解的大家的情緒,更加清楚,便是以自己的聲望也不可能與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硬性對抗。最好的辦法不是說什麼,而是什麼都不說。讓這種情緒自然而然的回復平靜。畢竟,民族主義情緒的正面意義是希望對抗國家承受的壓力,讓本國人民過上好日子。這種情緒經不得撩撥,反倒要非常冷靜的處置。

    說完了軍事安排,何銳就開始進行預定的視察。東北第1重型機械廠現在的拳頭產品有兩大類,第1類是千噸以上的油壓機,第2類是加工設備。

    工程師與技師們此時3班倒的工作,工廠負責人向何銳介紹著現在的工作安排,“主席,我們正在主要精力放在生產3000噸的車用油壓機,以及5000噸的軍用0件的油壓機上……”

    軍事工業之所以是最先進的工業,因為作戰環境十分復雜,強度又很高。就以各種軸承與齒輪為例,其強度比起重型拖拉機要高至少20以上。而體積反倒要小1些。

    為了達成這樣的需求,單純靠材料已經不夠,必須上大型液壓機。5000噸的液壓機軋制出來的0件內部密度均勻,強度高。但是生產大型液壓機是個技術活,還是1個投資巨大的工作。

    中國的戰斗機所使用的高強度鋁合金,以及其他合金部件,就得用上萬噸的水壓機生產。4發動機的大型轟炸機更是如此。而且造船工業中,同樣有大量高強度部件需求。雖然看似應用十分廣泛,但是這些投資也非得強大工業國才能投的起,並且有足夠的需求。

    何銳參觀完了重型機械廠,與夜班工人們會面交談後,又去了坦克生產線。接待的工廠人員介紹起現在的生產時候相當自豪,“主席,現階段甦聯方面已經將他們的t34坦克的那些0件交給我們廠生產。而且甦聯還請求我們援助生產線。”

    何銳听出了工廠人員對這麼徹底援助甦聯的方式有很大保留。也只能點點頭,不吭聲。在何銳看來,甦聯根本不可怕,俄羅斯就更不可怕了。所以現階段援助甦聯,只是增加了歐洲在戰後的不安全感。

    從現實主義政治的角度來看,甦聯現在擊敗納粹德國,其實是摧毀了出現強大西歐集團的可能性。雖然德國遭到巨大削弱後,會出現法德核心的夢想。不過歷史證明了,失去了世界霸權的歐洲只會持續衰落。

    而且當下的世界,中國可不是讓歐洲殖民地到70年代才基本獨立,而是要在40年代就徹底粉碎世界殖民地制度。歐洲將少了30年的直接盤剝,以及之後持續半個世紀的隱形經濟殖民。這對于歐洲來說更是致命的打擊。

    如果甦聯不夠強,只會讓歐洲有勇氣對抗中國主導的世界解放行動。只有甦聯夠強大,才能讓歐洲各國團結起來,面對近在咫尺的甦聯威脅。

    這種思考就是現實主義政治的冷酷之處。就如歷史上日本戰敗投降前的1個討論,有日本軍人認為要抵抗到底。而反對者只是提出了1個問題,“如果現在日本投降,美甦就會在朝鮮進行爭霸戰。而日本不投降,那就會輪到日本成為這個爭霸戰的戰場了!請問諸君,你們準備怎麼選擇?是日本當戰場,還是朝鮮當戰場?”

    參觀的安排相當密集。何銳在沈陽參觀了各個工業區的行業龍頭企業,得知了對甦聯援助在過去幾個月內的訂單佔比,從原來的23,1躍成為了65。還有繼續增加的跡象。

    也就是說,以當下的政策傾斜方向,中國東北將成為甦德戰爭的大後方,為甦聯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

    視察結果讓何銳非常滿意,走出肉制品加工廠,何銳還被1頭頭電擊昏迷後倒掉在流水線上送進加工車間的豬感到有些震撼。倒不是說何銳每見識,而是這麼多生命就這麼赴死,何銳心理上受到了些沖擊。

    還沒進汽車,何銳感覺到空氣中有些微微的點。伸出手,只感覺到點點冰涼。何銳搓了搓手,確定這是細密的雨水,而不是雪。不過在東北待了這麼久,何銳很清楚,要不了多久,這些細雨就會變成雪花。大雪封門的日子就要來了。

    進了汽車,何銳前往火車站,準備乘車哈爾濱這個汽車城,準備好好看看重型卡車的生產情況。當下甦聯沒辦法立刻擊敗德國,最大原因之1就是缺乏重型卡車這種提供持續作戰能力的裝備。

    雖然精神原子彈的確可以將戰斗里提升到令人感嘆的水平,不得不稱贊“人類的贊歌就是勇氣的贊歌”。但是有了強大的裝備,才能讓這種勇氣完全化作相應的戰果。

    而莫斯科方面此時也已經得到了邊境駐軍檢查小組的報告,確定中國真的將部隊都撤到距離邊境500公里的位置。甦共中央得到這個確定的消息後,大部分人都喜憂參半。少數人,如斯大林則長舒口氣。

    斯大林決不能允許自己的戰略判斷出問題,如果中國突然翻臉,派兵殺進甦聯,那可就是斯大林最大的恥辱了!

    確定了後方是真的安全了,斯大林這才下令,莫斯科戰役全面進行。

    11月中旬,莫斯科開始下起了大雪。幾天不停歇的大雪過後,地面的積雪近1米厚,為了不被德國空軍發現,部隊沿最短的路徑開路,而開路工具也是最簡單的,是馬拉壓路機,並設置了分流點,道路兩旁豎起了23米高的雪堆,還將汽車漆成白色,這樣便很難讓高空偵察機發現。

    11月13日,德6軍總參謀長哈德爾在中央集團軍群總部召開了各軍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2年秋季攻勢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共集中了51個師。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是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其任務是分別從北方和西方包圍莫斯科;于是德軍第3,第4裝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寧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線;他們的部隊繞開伊斯特拉水庫,佔領了克林和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團則從南方向莫斯科包圍,他們突破了圖拉防線,但被1支甦聯紅軍中隊拖了幾個小時。

    甦聯紅軍經過11月底12月初的頑強防御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甦聯紅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于堅持下來並消耗了德軍。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59章 援助甦聯(十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59章 援助甦聯(十六)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