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13章 帝國存亡(一)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13章 帝國存亡(一)

    柏林的總理府,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向希特勒講述完中美兩國到莫斯科的消息後,注意力都放在關注希特勒的反應上。至于身邊的魯道夫•赫斯與戈林的反應,里賓特洛甫根本不在意。因為最近這兩個人都對里賓特洛甫本人有著很強烈的對立情緒。

    然而等了1陣,里賓特洛甫並沒有在希特勒神色中看到絲毫的不快。納粹德國的元首明顯在思考,這讓里賓特洛甫抓緊時間在內心中做好了準備回答最刁鑽問題的準備。

    又過了1陣,希特勒終于開口了,“里賓特洛甫,這個消息來自何處?”

    里賓特洛甫並沒有隱瞞,“元首,最初是英國提供的情報。我們已經確定,是真的。”

    希特勒听到是英國提供的情報,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里賓特洛甫在那輕松的笑容中看出,那是充滿嘲諷意味的笑容。身邊的戈林則是笑出聲來。

    最近納粹德國上層談起英國,里賓特洛甫在大多數納粹德國高層臉上看到過相同的輕蔑神色。德國國內有非常多的“親英派”,使得英國非常容易搞到德國的情報。同樣,英國國內也有非常多心向德國,或者非常欣賞法西斯主義的人。德國也能通過這些人得到非常多英國情報。

    英國最近可太慘了,先丟失了在東南亞的全部殖民地,現在英國駐印度軍已經在印度人的“保護”下撤到了印度與伊朗邊境。根據英國國內那些對失去印度痛心疾首的人士所說,英軍為了向印度人支付保護費,當英軍進入伊朗境內前,會連最後的步槍都交給了印度國大黨的武裝力量。

    連軍人的槍都被印度人沒收了,英國在印度的資產,財物更不用說,自然都被印度國大黨給接收了。而且英國為了將部隊撤出來,並沒有安排在印度的英國公民撤退。在英國上層的內部會談中,英國內閣向英國上層表示,“英國已經請紅十字會關注英國在印度公民的安全與權利。”

    當里賓特洛甫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是真的失聲大笑了1分鐘。因為這事兒太好笑了,里賓特洛甫是真的笑到幾乎喘不過氣來。不僅是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雖然德國高層早就認為,印度就是英國的睪丸。但是當被閹割過的英國真正出現的時候,納粹德國高層依舊會感受到巨大的歡樂。

    里賓特洛甫並沒有因為戈林與自己同樣嘲笑英國而對戈林生出友情,甚至回想起赫爾曼戈林現在被英國那邊戲稱為“赫爾曼•麥耶元帥”。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戈林夸下海口,如果德國空軍沒有殲滅被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他就改姓“麥耶”。麥耶是常見的猶太姓氏,猶太人在德國種族劃分中屬于最低等的民族。

    但此時沒空考慮戈林,就在里賓特洛甫以為希特勒要嘲諷去勢的英國還在玩弄攪屎棍把戲的滑稽,就听希特勒說道︰“里賓特洛甫,你知道麼,我曾經向總參謀部保證過,德國絕不可能重蹈覆轍,出現1戰兩線作戰的愚蠢局面。”

    听到這話,里賓特洛甫直覺的1股震顫直接流淌過脊椎。希特勒的話中有著1個暗示,德國很可能要對甦聯動手。

    希特勒看著里賓特洛甫、戈林、魯道夫•赫斯神色的變化,心中有點失望。因為這3個家伙神色的變化只是震驚,並沒有絲毫的歡喜。自從賴歇瑙從新加坡回來後,希特勒已經與德國軍方高層有過幾次談話,德國軍方高層的反應也差不多。甦聯的強大實力讓納粹德國上層不樂于主動進攻甦聯,哪怕是堅持德國必須消除東方威脅的德軍將帥們也表現的十分謹慎。

    “里賓特洛甫,你認為美國希望甦聯加入同盟國陣營,還是加入美國1方?”希特勒問。

    里賓特洛甫听到希特勒的問題後,趕緊努力從震驚的情緒中恢復過來,開始思考希特勒的問題。很快,里賓特洛甫感覺自己又找回了自己的思維節奏,只是認真思考了不到1分鐘,里賓特洛甫連忙答道︰“元首,美國是希望甦聯加入美國那方。”

    回答了希特勒的問題,里賓特洛甫又補充道︰“元首,我認為,1旦輸掉太平洋戰爭,美國就有可能與中國開始和談。”

    希特勒點點頭,“美國1旦與甦聯合作,共同向中國提出和平要求,中國就有可能同意。而甦聯會要求得到東歐與中歐,美國就會要求西歐。只要中國同意美甦兩國的要求,美甦很可能會同意中國將非洲變成中國的勢力範圍。”

    說到這里,希特勒臉上又露出了嘲諷的神色,“維希政府很可能會要求中法恢復傳統友誼,以換取法國繼續控制北非的殖民地。畢竟,現在那些地區已經是法邦聯的成員麼!”

    里賓特洛甫相當認同希特勒的觀點,他跟著說道︰“元首,我認為美甦與法國會樂見英國的覆滅。如果整個愛爾蘭島都獨立,英國或許連甦格蘭都維持不住。這時候,美國就可以利用英國為跳板,進入西歐。”

    希特勒很欣賞里賓特洛甫的看法,他用舒緩的語氣說道︰“所以英國才這麼在意中美兩國使者前去甦聯。雖然丘吉爾自以為是,但是丘吉爾至少還期待維護維多利亞時代的榮光。”

    里賓特洛甫思考了1下,發現自己很難反對進攻甦聯的方案。第2次世界大戰只打了6個月,歐洲的衰落就完全暴露出來。當下的歐洲別說維護殖民體系,連自保都是個問題。

    英國6軍與海軍1敗涂地,完全靠不住。法國在西歐戰役戰敗後,已經開始擺爛。完全沒有支撐起歐洲這個世界中心的意願。意大利靠不住,東歐更是1群弱雞。

    如果美甦兩國合流,再與中國談妥和平條件,甦聯就可以完全沒有任何顧慮的對東歐動手。那時候,德國就得以1國之力對抗幾乎整個世界。因為甦德開戰,法國肯定會威脅德國的西部。而英國那時候大概也已經與美國勾結,很有可能封鎖德國的貿易線。

    當然,英國也可以不用做的那麼激烈。只要中美兩國對其他國家打個招呼,各國都會中斷與德國的貿易。如果局面走到這1步,納粹德國就陷入了最糟糕的局面中。

    想讓局面發展到這個階段,甚至不需要德國做什麼挑釁,德國只要如現在這樣專心內政,局面就會很自然的發展到那1步。

    即便甦聯現在還沒有擊敗德國的野心,只要中國軍隊進入埃塞俄比亞與意大利作戰,納粹德國就不得不面對是否出兵作戰的選擇。因為中國早就明確表示,堅決反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元首,如果進攻甦聯,會使得我們失去援助意大利的機會。”戈林開口了。

    希特勒覺得戈林這家伙從英德媾和後就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就比如方才這話,明顯是刻意尋找不對甦聯開戰的理由。戈林反對進攻甦聯的理由,希特勒早就考慮過很多次。但希特勒太了解歐洲各國的政客了,當歐洲面對徹底淪落危急的時候,這幫政客們除了發表1堆毫無意義的口號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奮起1戰的勇氣。就如當下的英國國內,中國還沒打到中東,英國國內就高喊著保衛英國本土的口號。喊這種口號,好歹也等中國打到英吉利海峽麼!

    至于法國維希政府更是充滿了“賣歐賊”。身為同盟國1員,法國派遣大量學者前去參加新加坡會議,就足以證明其態度。

    就在此時,魯道夫•赫斯開口了,“元首,我認為有必要進攻甦聯。”

    戈林與里賓特洛甫都看向了赫斯,戈林神色中有不快,里賓特洛甫眼神中則是欽佩。

    .

    希特勒很欣賞的看著自己這位秘書兼納粹黨意識形態的負責人,英德媾和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就是魯道夫孤身開飛機飛到英國,向英國表達了德國與英國媾和的明確態度。雖然最終促成英德媾和的外部條件是中國對英國構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但是魯道夫•赫斯本人英勇的行為的確讓英國上層感受到了德國的誠意。

    “魯道夫,你支持的理由是什麼?”希特勒問。

    魯道夫•赫斯立刻陳述著自己的看法,德國的6軍雖然極強,但是歐洲並不統1。現在的甦聯擁有很強的軍事力量,卻依仗著與中國的良好關系,滿心只想吞並東歐。

    面對這1群混蛋,德國的安全1點都得不到保障。因為理論上最應該與德國結盟的中國居然從納粹獲得德國政權後就在政治上對德國保持著激烈的對立態勢。從結果來看,正是中國對納粹德國的敵視,才鼓勵了甦聯對德國的敵意。如果中國有1絲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表態,甦聯就得因為擔憂東西兩線作戰,而不得不更有誠意的與德國合作。

    希特勒听得微微點頭,赫斯所說的正是希特勒最終下定決心對甦聯開戰的主要原因。

    里賓特洛甫心中也很欣賞赫斯的觀點。他原本認為,納粹德國在政治上始終反共,與甦聯在政治上的關系始終非常緊張。而且希特勒早些年主張奪取東方領土,為德意志千年帝國奠定基礎。中美兩國的代表前往甦聯,對于德國絕非是好事,所以希特勒才提出了進攻甦聯的打算。

    赫斯所說的則是更有深度的看法,如果沒有中國對德國的敵意,甦聯不敢對德國動手。也就是說,只要中國能夠持續贏下去,德國即便什麼都不做,也不會有好結果。至少,納粹黨不會有好結果。

    戈林、赫斯、里賓特洛甫都是納粹黨核心層成員。雖然納粹黨里面的黨衛隊頭目希姆萊也被認為是核心,但是黨衛隊更多負責國內安全事務,以及1些武裝黨衛軍的工作。對甦聯開戰這件事並不屬于黨衛軍負責。當赫斯與里賓特洛甫都贊成開戰,戈林也只能表示了同意。

    等3人離開帝國總理府,他們都沒有互相討論,而是上了各自的汽車離開。里賓特洛甫去的是外交部,此時柏林市區正在大興土木,導致交通變得非常不順暢。不過街上的德國工人們看著情緒不錯,這讓里賓特洛甫本人感覺很開心。

    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德國就沒再打過大規模戰爭。在英德媾和後,德國迅速恢復了與外國的貿易。最先恢復的是與南美的貿易,由于德國40天擊敗法國,南美國家對于德國的崇拜到了1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南美國家甚至不買英國與美國貨,專買德國貨。

    甦德兩國的貿易進行的依舊順利。而中英開戰後,第2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國與美國也開始恢復與德國的貿易。所以德國終于能夠得到充足的原材料搞生產。為了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德國國內開始了“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計劃”。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ethauptstadt gerania)是阿道夫•希特勒為德國首都柏林重建工程所起的名稱,這是對預期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獲勝後,對未來德國的部分想象。之所以選擇“世界之都”這個稱號,是因為認為柏林的建築在當時太過守舊,有必要使柏林達到倫敦、巴黎等都城的水準,並且勝過它們。

    整個日耳曼尼亞計劃是由希特勒御用建築師阿爾伯特•施佩爾設計的,計劃中的“日耳曼尼亞”的南北交通干線叫做“光輝大街”。這條大街長8公里、寬120米。大街兩旁將建有劇院、商店以及納粹德國所有各部的辦公大樓,包括1座新的參謀總部大樓、1座6軍元帥紀念堂、1座新的國會大廈。

    大街中央將建造1座新的德國“凱旋門”,高度是法國凱旋門的兩倍,達100米。也許是巴黎的協和廣場激發了希特勒和施佩爾的靈感,他們打算在“光輝大街”的中部修建1個能容納百萬觀眾的阿道夫•希特勒廣場。此外,希特勒和施佩爾還設計了1座龐大的銅質圓頂大廈作為大會堂。該建築以羅馬萬神殿為模型,高達400多米,能容納15萬人,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會堂。

    位于計劃建築區的大量舊建築在戰前就被拆除,現在世界大戰雖然還在打,但是德國暫時處于和平狀態。所以“光輝大道”已經在德國工程師們的努力下基本完成,只要這條主干道完成,柏林擁擠的交通局面就可以得到極大改善。

    在光輝大道兩旁,會為德國各部會建立起恢弘的辦公大樓。外交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1個部門,里賓特洛甫看過德國外交部大樓的設計圖,的確非常美。

    不過德國各部官僚們倒是沒有這麼期待,這些官僚出于效率考慮,更期待建設1座能夠容納德國政府各個部會的超級大政府辦公區,讓各個部會都在這片辦公區內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這些官僚並不樂于為了1份文件就在8公里長的主干道上跑來跑去。

    汽車先回到外交部,里賓特洛甫讓秘書與賴歇瑙元帥的辦公室聯系,詢問賴歇瑙元帥是否在。原本里賓特洛甫認為賴歇瑙會拖1陣,沒想到10分鐘後,賴歇瑙就打過來電話,在電話里,賴歇瑙元帥用有些冷冰冰的聲音詢問道︰“部長先生有什麼事?”

    里賓特洛甫雖然在戈林面前並不示弱,但是作為1戰服役軍官,他在德國元帥面前很自然就表現出了禮貌。里賓特洛甫先向賴歇瑙元帥講述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當下已經將英國趕出了印度,接下來中國肯定要進入中東作戰。就法國人的擺爛,還有英國人的殘兵敗將,中國拿下中東只是時間問題。拿下中東後,中國很自然的可以通過紅海到達埃塞俄比亞。

    講述完這些,里賓特洛甫停下來,等著電話那頭的賴歇瑙元帥表達看法。听筒內只有微微的電流雜音,卻沒人說話。就在里賓特洛甫懷疑電話是不是有問題的時候,听筒內傳出賴歇瑙元帥的聲音,“部長先生,您所說的內容都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不知你想問什麼?”

    里賓特洛甫率直的問道︰“元帥先生,中國1旦進入紅海,是否會立刻針對在埃塞俄比亞的意大利軍隊發動進攻?”

    “我認為這件事必然發生,只要中國軍隊進入紅海,就1定會打擊意大利軍隊。”電話那頭的賴歇瑙元帥根本沒有思索,直接告訴里賓特洛甫結論。

    “感謝元帥的回答。”里賓特洛甫答道。

    “還有其他事麼?”賴歇瑙問道。

    “沒有了。”里賓特洛甫連忙回答。

    “再見。”賴歇瑙說完,電話里面就再沒了聲音。

    雖然沒有在賴歇瑙元帥這里得到特別的禮遇,里賓特洛甫也不在意。因為他現在必須搞清楚納粹德國距離與中國的戰爭還有多遠。英國佬完全是銀樣槍頭,不堪1擊。那麼也不可能指望英國佬能守住中東。

    在回外交部的路上,里賓特洛甫生出1個想法。雖然他表明支持對甦聯開戰,但是還存在1個可能,那就是甦聯率先對德國發動進攻。如果是甦聯先動手,德國在外交上可就有利的多。至少,德國可以要求美國表明自己的態度。

    里賓特洛甫1直在考慮1件事,那就是中國提出“推翻4座大山”的概念中,帝國主義侵略也是4座大山之1。如果甦聯主動進攻德國,德國也就可以質疑中國所謂解放世界的概念到底有多虛偽。

    外交雖然沒辦法改變戰爭,但是身為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好歹要在外交領域為德國做些什麼。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13章 帝國存亡(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13章 帝國存亡(一)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