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文官的責任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一級煙槍王 本章︰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文官的責任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如果安息帝國方面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可是,這世上,又怎麼會有早知?除非是像劉易這般,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如此才能勉強的預知一點將要發生的事兒。

    但話說回來,其實安息帝國方面搞的這個巴基斯坦防線,以及鬧得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的帝國盟軍的事兒,其實並沒有錯。

    畢竟,面對大漢帝國這個如此強大的敵人,他們不如此的話,那是根本就沒法抗爭的。漢軍大軍一旦發起攻擊,他們也就只能聞風而逃或是降。擺明了的數百萬大軍,他們想想都會感到膽寒。

    這也是人的本能,當面對一個強大到讓人感到絕望的強大敵人的時候。如果不想臣服屈服,那麼就只能夠依靠請援,聯合更多的人手來對抗這個更強大的敵人。

    而要說錯的是,就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如大漢帝國這樣有著雄厚的戰爭資本。

    打仗打的是什麼?就是錢糧。

    大漢帝國方面,有著無比堅實的後盾支持,根本就不怕跟安息帝國方面耗。現在,才跟安息帝國僵持了這麼一兩年的時間,其實,就算是再耗下去,再耗三幾年,也一樣會耗死安息帝國。

    大漢方面,也並非是真的在跟安息帝國方面對耗。大漢之所以跟安息帝國僵持,其實是在搞生產,搞發展。越耗,大漢的生產發展就搞得越好,就更強大。

    而安息帝國方面呢?根本就耗不起。他們做不到如大漢這般,可以一邊發動戰爭,一邊發展經濟。

    從這一次大漢與安息帝國的僵持當中就可以看得出。如果沒有一個穩寧的大後方,沒有一個可以源源不絕的發展的大後方,是不可能動不動就調動上百萬或數百萬的大軍來發動一場戰爭的。

    因為其國力根本就支持不了這樣的消耗。

    所以,這一次,安息帝國還真的敗得不冤。

    安息帝國已亂,民不聊生,帝國的民眾,已經對安息帝國王室失去了期望,也完全絕望。

    如此,在這個時候,安息帝國的子民,他們哪里還會有什麼的帝國榮譽感?還談什麼對安息帝國王室的忠誠?他們現在,但求還能夠生存下去。

    他們的帝國不可靠,他們的地方勢力不可靠,那些凶殘的匈奴人更加的可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還能如何?如果在這個時候,漢軍出動,給予他們活下去的希望,讓他們能夠觸摸得到未來的美好生活,讓他們感受得到在大漢的統治之下,他們的生活將會有一個能讓他們感到心安的依靠。如果,再能夠慢慢的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主權自由,讓他們活得似乎要比在安息帝國的統治之下更加的有尊嚴。那麼,什麼的國度什麼的人種種族,這些都不是問題。

    特別是現在這個古時代,那些什麼的宗教都還處于一個萌芽的狀態當中,許多的宗教思想,對這些地區的人的影響力還很有限的情況之下。他們極有可能更加的對大漢帝國歸心,更加容易接受大漢的文化,從而讓他們都漢化。

    自然,這些都得要大漢朝廷方面慢慢的教化,要將這些異國異族人,從其自身到思想上,以後就只有對大漢帝國的感恩忠誠,讓他們一切都以漢人為尊。

    安息帝國的情況,孫策與關羽、張飛、郭嘉等一眾留在貴霜帝國主持大局的軍將及謀臣自然是一直都密切的關注著,一直都在等待著出兵佔領安息帝國的戰機。

    羅馬帝國的撤軍,到那些小帝國的撤軍,漢軍方面都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

    待這些軍馬都撤離了巴基斯坦防線之後,整條數千里長的巴基斯坦防線,就基本等于虛設了。

    當然,這不是說,巴基斯坦防線就沒有了。

    其實,安息帝國王室方面,他們還是沒有死心,他們原來的帝國軍馬,現在依然還留守在巴基斯坦防線上。

    不過,充其量,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估計就還有那麼百多兩百萬的軍馬。並且,這些軍馬,亦已經人心思亂了。根本就難以再安心留在巴基斯坦的防線上鎮守。

    近段時間,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已經陸續出現了許多的逃兵。

    大多數的安息帝國的士兵,他們都是獲知了自己的部族,自己的家人親人被匈奴人所屠所滅,又或是被帝國壓迫得根本就難以再活下去了的時候,他們又怎麼能再安心的留在巴基斯坦防線上鎮守?大多都會逃離軍營,逃回家去,尋自己的親人家人。

    若非不是安息帝國境內的確已經處于水深火熱當中,那些士兵逃離了軍隊之後,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離開了軍隊,他們就沒有吃喝的了,尤其是那些獲知自己的部族及親人都沒有了,他們如果再當逃兵,逃離了軍隊,那麼他們還真的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如此,才還剩下不少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在巴基斯坦防線上鎮守。

    但縱是如此,這些留下來的安息帝國的士兵,他們也一樣人心惶惶。尤其是當帝國方面的糧草補給似乎不再那麼的充裕,有時候一時還送不到他們的軍營的時候,那些安息帝國的士兵,還真的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如此,也導致了不少安息帝國的軍馬,成批成批的逃離巴基斯坦防線,在某些有異心的軍將的帶領之下,逃到了某些地區自立,甚至落草為寇。

    當那些羅馬帝國的軍馬以及那些小帝國的軍馬,在撤離帝國的時候,對帝國的一些地方進行了劫掠,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帶走之後,這些安息帝國的軍馬,也干起了這樣的事。他們會選定一個相比較為富裕的地方,縱兵劫掠之後,便逃離了軍方,逃離了巴基斯坦防線。

    哪怕在這個時候,安息帝國王室還不甘心,不停的派出欽差大臣趕到巴基斯坦防線督軍,並且,給予許多的承諾,甚至為了安穩巴基斯坦防線的帝國軍兵,也的確運送了不少物資前來犒賞軍馬。

    可就算是這樣,也沒能阻止得了安息帝國的軍心的渙散。

    說到底,就是安息帝國王室方面,已經失去了民心。

    要知道,他們這些年拼命從民間征召的軍士,其實就是他們帝國的普通平民。這些普通平民,都是有家有室的人,來自于安息帝國各地,各個部族。

    他們之所以順應安息帝國的征召,那是為了保家衛國。可是,現在家都沒有了,這個國,也都不知道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國。那麼他們保什麼家?衛什麼的國?

    他們留在巴基斯坦防線,又再有什麼的意義?

    基于安息帝國的情況,漢軍方面,認為已經是時候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了。

    漢軍要向安息帝國發動進攻,其實也並不需要做太多的戰前準備了。

    畢竟,漢軍一直都有著近兩百萬的軍馬留守在印度河防線上。並且,也一直有屯積著不少的物資。另外,由原來孫策所部的數十上百萬的江東軍所組建的水軍,也早已經整編好投入使用了,已經擔當著一些重要的運輸任務。還有就是,由周瑜、凌操、黃蓋等返回江東所新建的水軍,亦早已經成軍,同樣已經開始投入使用。

    所以,現在大漢帝國方面的水路運輸力已經相當的強大。不久前,因為帝國盟軍方面主動向漢軍出擊了一次之後,孫策也請甘寧調來了大量的水軍于印度河上。

    如此,這個說要進攻,其實就是一聲令下的事。只要孫策、關羽、郭嘉等軍將謀臣一聲令下,漢軍的大軍馬上就可以乘坐水軍的戰船渡河,正式向安息帝國發動進攻。

    不過,漢軍暫時也並沒有一下子就全線出擊。因為唯一需要準備的,其實就是對地方治理的文官方面。

    畢竟,大漢對于所攻奪下來的地區,是以治理為主。所以,絕對離不過大漢的官員的治理。

    所以,對于這一場與安息帝國的戰爭來說,漢軍其實也就只是起到了一個鎮懾的作用,真正派得上大用場的,就是大漢的文官。

    但要知道,對地方的治理,不可能像軍隊的那樣,說要調走馬上就可以要調走。並且,對于文官的培養,也肯定不能跟培養軍士相比的。

    一般的士兵,入伍之後,對他們整訓兩三個月,他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但是,一個文官,培訓三個月,絕對成不了一個好官。

    每一個文官,不僅要對大漢帝國忠誠,還要精通處理地方的各種政務事。這些政務,包括的方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經濟、文化、政治每一個方面的都有所涉及。

    有時候,看似說的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

    比如,對于漢軍所攻佔的某一個地區,只要漢軍攻打了下來,那麼文官就得要馬上跟進,並要馬上開展對這些地方的管治工作。

    這些工作,是很繁重又繁忙的。人手不夠,可能就會把工作搞得一團糟。再加上,因為語言不通的關系,這還得要派上翻譯陪同。

    對于攻佔的地區,為了實行更有效的管治。除了漢軍要對這些地區實行了有效的軍事控制之外,所派出的文官,他們第一時間就得要先解決漢軍所攻佔地區的那些民眾的衣食住行的問題。

    而解決這些問題,也得要動用大量的人手來運送物資,尤其是糧食。

    同時,為了能讓漢軍可以向下一個目標進軍,這些漢軍也不可能永遠的留在一地協助那些文官治理這些地方的。因此,對所佔據地區的那些民眾進行戶籍登記是必須的。

    只有搞好了這些名冊,文官才能夠對漢軍所攻佔的地方了如指掌,以後才不會擔憂這些異族人會造反作亂。

    而單單是這兩項工作,就得要花費大量的人手來處理好。

    搞好這些之後,也才有可能對地區的資源進行重新的分配,包括了土地資源等等。

    而做好了這些,卻是大漢對所攻取的地區的統治的開始。接下來,對那些異族人的改造,如何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漢人的文化,如何讓他們在官府的引導之下,開展生產運動等等。

    這些,也得要不少人手,並且還得要各方面都有所涉及的人才才能夠搞得好的。

    待到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使得這些地區的民眾對大漢朝廷及直接管治他們的官府有了一定的認同歸屬感之後,確保這些地區的民眾不會再反抗官府的命令,不會再反抗或是敵視漢人之後,如此,才有可能將這些有能力治理好這些地方的文官給調走。但是,在調走的時候,他們也會有許多的工作要交待其接手的官員,要確保好不容易順理好的地區不會再發生不利于大漢的事件。

    其實也就是說,在治理某個剛奪取的地區的過程當中,作為主治這個地區的官員,在治理的同時,還得要培養人才,好讓他被調走之後,還有人能夠接手,繼續對這些地方的發展進行引導治理。

    現在,要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了。那麼,這些年在印度地區治理地方的那些官府官員,在這個時候,就得要抽調出來,派他們到安息帝國去治理安息帝國的地區。

    而抽調這些文官,自然不可能說命令一到,他們丟下手上的工作就走,這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這就得要時間來交接準備了。

    經過商議討論,孫策與關羽、郭嘉等就決定先派出兩路軍馬向安息帝國發起進攻。

    這兩路軍馬,主要是先奪取與印度大州相近的一些主要大城鎮。

    畢竟,要治理好若大的安息帝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治理得好的。這些年來,安息帝國對其帝國的民眾的宣傳,肯定已經將漢軍宣揚成跟匈奴人差不多可怕的了。

    想要扭轉安息帝國的民眾對大漢帝國的印象,還得需要一定的時間。

    也就是說,哪怕漢軍現在是帶著一種解救安息帝國萬民的忠旨發兵的。可是,安息帝國的民眾並不知道啊,他們不可能一見到漢軍就似見到救兵一樣歡迎漢軍的。

    所以,漢軍先出動兩路軍馬分別佔據兩座重要的城鎮,其實就是想先做出一兩個示範性的作用。(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小兵之霸途》,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小兵之霸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文官的責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小兵之霸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文官的責任並對三國小兵之霸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