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公…公爺從長安來信了。”
管家的手有些抖,馮智戴拆開信封,久久不語。
須臾片刻,忠心的管家按耐不住急躁的心情,主動問道︰“世子,公爺說什麼了?”
唉~
一聲長嘆,馮智戴將書信揉成一團︰“去收拾東西吧,咱們…去長安。”
“世子。”
管家大驚,正要開口勸阻時,馮智戴已經失魂落魄的往外走去。
看著他的背影,管家清楚,馮家是完了。
……
馮家上下很快動了起來,同時,耿國公府要遷往長安的消息也傳了出去,一時間,嶺南官場炸了窩。
有人慌里慌張的開始另尋出路,有人一股腦寫了數封檢舉信,以此來表忠心,而一小部分人,則不死心的齊聚馮府。
“世子,這長安萬萬不能去啊。”
陳萬生急得嘴角都起了個豌豆大的水泡,他一副忠心耿耿得樣子道︰“去了長安,那就是案板上的魚肉,到時可就任由朝廷處置了啊。”
馮智戴斜視一眼,沒有吱聲。
馮盎信中說了,李承乾不會追究過去的事情,只要听話乖乖去長安,那他們馮家就依舊還是大唐的勛貴之臣。
雖說以後只能夾起尾巴來做人,但事到如今,能保全滿門上下數百口人的腦袋,就已經算不錯了。
見他不搭話茬,陳萬生心中是又惱又急。
馮家拍拍屁股去長安,依舊能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不行,一旦嶺南改天換地,那朝廷勢必要追究他的過錯。
陳萬生不想死,所以,他只得死死抓住馮家這根稻草。
“世子,恕下官說句不好听的,這些年來,公爺對朝廷之令三番五次多有抗拒。”
“今日去了長安,皇上可能暫時不會追究,但日子長了,那可就說不準了,放眼天下,誰不知曉當今心眼狹小,是個睚眥必報之人,下官請世子三思。”
陳萬生情緒激動,一腦袋狠狠撞在了地上。
督軍司參將宋乾峰,此時起身,一臉陰狠道︰“世子,末將覺得陳大人說的有理,這長安絕對不能去。”
“現在咱們手上的人加起來有個萬人,憑嶺南的地勢,只要咱們聚險而守,朝廷輕易也拿咱們沒辦法。”
“不錯。”布政按察司楊浩,起身接過話茬︰“世子,嶺南如今一年賦稅在三百萬兩左右,足以供養二十萬大軍,公爺這些年來鎮守嶺南,可謂勞苦功高,現在這小皇帝說翻臉就翻臉,如此寡恩無情,這李家的話,不听也罷。”
“就是,這嶺南是咱們當初和公爺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既然現在他李家不講情面,那還尿他們作甚,不如把門一關,咱們自己逍遙快活。”
堂中這幾人,你一言我一嘴,話里話外,就是在鼓噪馮智戴造反。
他們跟馮家的牽連都很深,將來朝廷萬一真的清算,那這幾人肯定沒好果子吃。
馮智戴能理解他們。
但理解歸理解,造反這事,他是萬萬不敢的。
別看這幾人說得好听,一旦要真的拉桿子扯反旗,馮盎怎麼辦?
就算馮智戴能狠下心,將親爹給舍出去,憑嶺南這一畝三分地,難道還真能剛的過朝廷?
嶺南地勢的確易守難攻,可這指的是陸地,朝廷平叛大軍要是從海上來,他們怎麼辦?
大唐三大水師之一的安南水師,可就駐扎在嶺南旁邊的安南布政司。
自皇佑元年組建到如今,安南水師戰艦過百,一日可轉運兵士萬人,李承乾這些年也不是啥都沒干的。
造反,要是真的能成,那馮智戴才不願意去長安呢。
大難臨頭各自飛,他可不想跟這些人一起去死。
“諸位大人,父親如今困居長安,身為人子,我豈能干這種事?若真違逆朝廷,某豈不是成了不忠不義之人?”
馮智戴擠出幾滴淚水,神情無奈道︰“今日這些話,我就當沒听到,諸位回去吧。”
“世子。”
陳萬生還不死心,馮智戴擺擺手,不願再听他們的廢話。
從馮府出來,站在大門口,看著恢宏的國公府,宋乾峰憤恨道︰“咱們一心一意跟著他們馮家,如今卻一腳把咱們踢開,不管咱們得死活,呸,真是瞎了眼了,跟了這麼一家子畜生。”
事已至此,罵的再狠也沒什麼用了,陳萬生失魂落魄的回了泉州。
為了盡早趕到長安,馮智戴先是沿著海路到了幽州,而後拋下家眷,獨自帶著幾個親衛一路西行。
現在越快到長安,越能表達忠心。
左右不過十余日,李承乾就見到了被稱為嶺南麒麟的馮智戴。
能來的這麼快,可見也是個知趣的人,李承乾心中略為滿意。
于是,馮智戴便混了個秘書吏的差事。
秘書監可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隨著李承乾大權獨攬,秘書監的地位,隱隱已能和內閣比肩,由此也可看出李承乾的態度。
馮智戴放下了不安的心,馮家父子也在長安安心的住了下來。
自此,嶺南徹底歸于朝廷之手。
鎮南道隨即增派兩軍入駐嶺南,同時嶺南布政司也進行了一番大換血。
之前馮家的那些鐵桿,除了少數幾人之外,大部分都被革去了官職。
這其中,就包括泉州巡撫陳萬生,只不過他更倒霉些,其他人都只是丟了烏紗帽,唯有他捎帶著還丟了腦袋。
隨著對嶺南的實際掌控,興盛數年的倭亂被提上了日程。
在朝會上,有人建議譴使去倭國,訓誡倭王讓他管束好臣民。
也有人提議借著倭寇來練軍,大唐已經許多年沒有起過戰事了,尤其是南方諸軍,都是新組建之士,通過倭人來練手,的確對提高戰斗力也有利。
文臣大多附和譴使之策,武人則認同借倭練軍之法。
說著說著,兩方便又爭吵了起來。
等他們吵的差不多的時候,李承乾開口道︰“諸卿,朕為萬民之君父,倭人殺我子民,便如殺朕之親族,此等罪行,不殺,難泄朕心頭之恨。”
“朕意已決,兵發倭國,毀其社稷,滅其國,以彰我大唐之威。”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官們喜笑顏開,大聲呼喝了起來,有人歡喜有人愁,文官們的臉色就有點不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