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

第二十三章 英雄打敗壞人的鬧劇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茅屋秋雨 本章︰第二十三章 英雄打敗壞人的鬧劇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這是個注定不尋常的夜晚,雙方就像是互相咬住了對方身體的毒蛇,即便可以咬死對方,可對方也會在臨死前將致命的毒液注入。

    陳健不是那種算無遺策智多如妖的人,但他知道對方不敢賭。

    一年前這些作坊工反對慈善法令和要求自己特殊地位的這件事,就是陳健相信他們不敢賭的源泉。

    從那一刻開始,這群人不再是單純的反抗者,而是成為城邑體系內的一部分,他們的妥協性超越了斗爭性。

    而妥協,是國家或者說國家雛形城邑的基礎。

    國家雛形正如貞操、私有制這些概念一樣,並不是從來就有的。

    當城邑或是國家出現的時候,意味著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人隨著社會分工而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並且這些對立面是無法擺脫的。

    這些相互沖突的對立面為了不至于在無謂的斗爭中彼此毀滅,就需要一種凌駕于所有人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存在的原因是為了緩和沖突,為了把沖突保持著“規矩、秩序”的範圍之中,以防雙方的自我毀滅。

    這種力量,即為國家,或者說國家的雛形。

    在國家雛形中,每個階層都要損害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同時又都享受著別人放棄的一部分利益,彼此妥協,直到有一方不再放棄從而引發一場你死我活的彼此毀滅,這便是亂世。

    亂世,不僅僅有無數餓殍死尸鮮血,更有公卿骨親貴頭,這便是彼此毀滅。

    從那些作坊工學會妥協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他們真正有資格成為國人,成為國家雛形中的一員。

    從夏城國人希望這些作坊工留下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國人真正有資格成為懂得適當放棄利益以換取穩定的統治階層,國家雛形中最重要的一員。

    這一切注定了陳健僅存的空想幻想的失敗,注定了這不會是一場蕩氣回腸的史詩。

    所幸,這是第一幕。第一幕只是喜劇或是悲劇,多少還有一點英雄的味道。而等很久後學到的那些人演出第二幕的時候,就難免變成讓人難堪的鬧劇。

    假使這件事發生了幾十年後,假使那時候陳健已經死了已經爛了,可仍舊不會放過他假使那時候面對這樣的亂局,眾人又無計可施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披上陳健已經腐爛的骨頭,即便他做的和陳健做的一點都不一樣︰使死人某種程度復生是為了贊美自己行為的正義性,因為自己披著死人的骨頭,而人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從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從過去尋找精神寄托。

    這是可悲的,幻想著聖人復出,所以只要有一個人和尸骨有些相似、有血緣關系、甚至只是刻意模仿,也就仍舊會得到數萬的擁躉,哪怕那是一個平庸者。

    可以說,今天這數千人齊呼萬人擁護的感人場面,就是今後無數的骯髒的政治鬧劇的開始。換了別的城邑也是一樣,只不過鬧劇借用的尸骨不是陳健罷了。

    當姬雲喊出姬夏獨斷而受到很多人擁護的時候,陳健曾有過驚詫苦笑,那是因為當局者迷。

    如今把自己跳出當局者,用旁觀者的身份去思索這一切原因的時候,終于明白其實這是必然結果。

    因為夏城……根本就是一個假的奴隸制氏族城邑。

    隨著作坊的出現,奴隸所產出的東西已經不是城邑的命脈和生存支柱。

    統治作坊的不是私人,而是尚需要勞作的國人階層,他們不同于作坊工但也沒有形成一個與作坊工完全對立的階層,他們沒有力量也沒有理論去追求自己的政治隨求和真正統治。

    作坊工經過改良運動後,也不再是夏城真正的最底層,他們有力量但已經習慣了妥協和非暴力。

    夏城私人作坊的力量還很弱小,他們依附于城邑體系,卻又不容于夏城之外的體系,他們也沒有自己的強大的力量。

    鐵制農具出現後早就了批量的小農階層,但因為氏族制度和集體制度的殘留很大一部分的農人選擇了集體勞作。

    總的來說,夏城沒有一個真正可以稱之為統治階層的階級,每一個階層的力量都是弱小的,分散的。

    他們自己的階層不足以單獨統治夏城,他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單獨以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階層利益,甚至他們的力量不足以代表自己,只能選出一個人幻想著由他來代表自己的階層利益。

    奴隸、奴隸主、作坊工、作坊主、集體村社、個人土地、不脫產國人作坊工、脫產軍隊……種種這些力量的糅合和分裂,讓夏城不同于外面的任何一個城邑。

    在其余城邑,總有一個階層是處于主力地位的,國家雛形是統治階層的工具,很自然地他們懂得、也有力量維護自己的統治,比如奴隸主。

    而在夏城,幾年的時間完成的官僚體系讓很多原本可以成為奴隸主的人,成為了領取公產薪水的官僚;原本的奴隸成為赤貧的但人身“自由”的作坊工;原本的私人土地耕種者聯合在一起成為集體作坊的管理者和勞作者;原本的底層國人成為享受國人福利的作坊工……

    就像一張布帛,其余城邑也有很多顏色,但最濃重的一抹是黑與白,其名為奴隸和奴隸主,其余只是點綴。

    而夏城的這張布帛上,則光怪陸離,有黑有白,有梔子的黃,有紅花的赤,有綠葉的翠,有靛草的藍。

    每種色彩都有,但都不可能成為這幅畫卷的主色調。

    在整個夏城體系中,奴隸主的力量弱小,奴隸的力量同樣弱小;作坊工有組織卻習慣妥協,對立的沒有真正的作坊主階層卻有非脫產的國人作坊工階層;脫產軍人希望有人為自己的代言,半脫產國人渴望財富而非毀滅;個人土地牛耕鐵器的小農階層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統治階層,索性找出一人來代表他們……

    而這個身上各種色彩都有卻又看上去最不可能毀掉布帛;或是將布帛涂抹任何兩種對立的單一色彩的人,便是他們叫喊著希望獨斷的姬夏。

    所以到頭來就變成了一幕妥協的喜劇。

    不論是密謀者,國人,作坊工,弄潮的姬雲,踏潮的陳健,都是這一幕喜劇中的演員。

    只不過這一幕喜劇的結局不是大團圓,而且過程中也有血水尸體,難免讓人看的心驚肉跳。

    每一個演員都在賣力的演出,卻又不得不屈服于自身的軟弱,讓陳健設定好的蕩氣回腸的劇本變為了引人發笑的鬧劇如果死過人流過血的鬧劇也算喜劇的話。

    譬如密謀者。

    弱者總是靠相信奇跡求得解救,以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像中驅除了敵人就算打敗了敵人。

    由于這種想象,那些密謀者認為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陳健。因為這種想象讓他們對現實失去了知覺,所以想象中只要削弱了陳健的威望他們就會獲勝,而奇跡就是他們可以輕易控制住榆城的局面。

    自己心中明白是奇跡的便不再是奇跡,所以奇跡本身在密謀者看來是理所當然可以做到的小事,所以他們計劃的一切都是以這個在他們看來不是奇跡的奇跡為基礎的。

    這注定了這些密謀者成為了這一幕喜劇的最佳表演者,將他們的弱小、幻想、懦弱演繹的淋灕盡致,透過這些讓族人看到了他們的腐朽和脆弱,看到了夏城走一條和其余城邑不一樣的路的可能,國人們發現不再需要老舊的議事會。

    又譬如底層國人。

    國人希望保持自己的待遇,不希望更多的人分潤自己的權利和收益。他們盼著那些作坊工不反抗而又接受規矩的改變,繼續好好地在作坊工勞作,卻忽略了這一切會演變為暴力抗爭,或者說他們沒想到抗爭會如此激烈。

    面對暴力抗爭的戈矛時,國人們又期盼回到起點,因為起點總比現在要好,畢竟現在是深淵而最開始還最起碼是地平線,然而等他們想要快速了結這些事重回原點的時候又發現他們無計可施。

    這注定了國人是這場喜劇中的群眾演員,沒有特寫沒有英雄人物甚至沒有自己獨特的聲音,他們的作用就是在這一幕戲劇中稱贊別人恐怖如斯,通過他們的嘴巴知道別人的力量,因為路人總能看出當局的對決雙方都看不透的實力差距。

    再譬如作坊工。

    作坊工們已經組織起來,他們渴盼自己成為人,擁有真正的人的身份,這是很好的。

    但他們從去年便背叛了最廣大的能夠團結的和他們之前一樣的人,斷絕了他們力量擴大的可能,于是他們被孤立了,成為一個特殊存在的小圈子。不允許更多的人進入這個圈子,也不允許別人毀掉這個圈子。

    這個圈子有組織,有力量,但唯獨沒有自己的實踐綱領,並且潛意識中一直相信榆城的良心,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夏城國人沒有驚呼恐怖如斯,但沒有選擇直接進攻碾壓震壓,這種無言的聲明才更說明這些作坊工的強大。

    作坊工在觀望在期盼,直到發現榆城的那些人撕掉面具準備震壓的時候,他們才想到離開榆城自建新城,不過這只是不得已之舉,而且已經晚了。

    一旦榆城那邊出現了變動他們又重新觀望,期待良心,期待施舍,將走投無路時的團結打碎,盼著另一種可能比如妥協。

    這注定了作坊工們是這幕鬧劇中的最不像主角的主角,他們中有英雄人物,但只在艱難無路的時候才會抬起英雄,然後因為英雄而把力量本身錯誤地等同于英雄,于是當力量更強的那個人出現的時候他們翹首以盼,並幻想那是自己的英雄。

    三方的賣力演出,到頭來,仍舊演變成一幕英雄人物脫穎而出、趕走了壞人而大家皆大歡喜結局的喜劇。

    即便是喜劇,如今也該到落幕的時候了,即便不如人意,可至少又往前走了一步。

    天為幕,地為台,歲月若音鼓,萬人成戲。(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酋長到球長》,方便以後閱讀從酋長到球長第二十三章 英雄打敗壞人的鬧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酋長到球長第二十三章 英雄打敗壞人的鬧劇並對從酋長到球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