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m i n 董事長

第1557章 污辱與挑釁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伊爾 本章︰第1557章 污辱與挑釁

    我不由點點頭,說︰“你怎麼知道的?”

    “偶然看到的,還有,無意中听別人說起的。”

    “我和曹主任沒什麼的,我找她都是工作上的事情。”

    “工作上的事情你其實可以不直接找她的,你這屬于小小的越級哦”秋桐半開玩笑地說。

    “哦越級”

    “看,我又在干涉你的個人**了我這也算屬于越權吧。”

    “呵呵,不算。”我笑了下,心里琢磨著秋桐問我這話的用意,她難道覺察出我和曹麗接觸的真正意圖了?還是她懷疑我和曹麗有什麼不光彩的事情?

    秋桐又站起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外,一會兒說︰“易克,我其實一直很相信你的人品和人格,相信你做事的原則。”

    “嗯”我看著秋桐的身影。

    “說到做事,我始終相信一點,那就是不管自己做什麼事,前提都是不能傷害危及別人的利益,不以別人的痛苦為代價換取自己的所得同樣,即使別人是否做過傷害過自己或者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也未必一定要采取你不仁我不義的方式去一報還一報。”秋桐輕聲說。

    秋桐的話讓我心里有些慌亂,她有意無意的話似乎敲擊著我的內心,似乎她看穿了我和曹麗頻繁接觸的真正用意。

    我說︰“我不同意你的話,假如別人一直在蓄意想暗算你,想傷害你,你一味采取退讓和躲避的方式,未必就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樣下去,自己只能是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喪失主動權,最終,會將自己置于無法防守的地步我以為,在適當的時候,一報還一報未必就是不可以的,別人不仁,我們當然可以不義,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秋桐轉過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話說的好,我不否認這話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但是,我覺得,用一報還一報你不仁我不義的方式去還治其人之身,未必就是妥當的,或許,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

    “你是怎麼理解的?”

    “我的理解是,我們做人要恪守與人為善的原則,但是這並不代表別人就會對我們友善。當別人冒犯羞辱我們,或者故意挑釁時,我們不妨進行回擊。

    “當然,在回擊時既不能說有失自己身份的粗話或髒話,也不能回擊得太過分,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人們常說針尖對麥芒,如果對方用針尖扎了我們一下,我們卻用刀槍來回擊,這樣做就屬于過分了。”

    我對秋桐的話有些不以為然,說︰“你這是弱者的處事邏輯我表示不屑。”

    秋桐笑了下,坐到辦公桌前,看著我︰“其實你就是鄙視我也不生氣,不過,我反而覺得這是智者的處事邏輯。”

    “何以見得?”

    秋桐說︰“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拜見了楚王之後,楚王一看他的身高和外貌,有些不屑,就問道︰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並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派遣賢明的人出訪賢明的國君,派無能的人出訪無能為力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晏子的話一出口,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楚王這次失敗了,可是他不甘心,于是又安排了一個場景,想羞辱一下晏子。他請晏子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答道︰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答道︰我听說過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若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雖然葉子相像,但是果實味道卻大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便偷起東西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

    “在和楚王的交鋒中,晏子並沒有說一句過分的話,也沒有氣急敗壞地指責楚王無禮。他只是順著楚王的話說,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難道你不覺得他這是在智慧地運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嗎?”

    我听了,沉思不語。

    秋桐接著說︰“一位作家剛剛出版了一本書,正在接受同行們的祝賀。有一個人卻出言不遜︰我也喜歡你的書,那是誰替你寫的?這位作家當即說道︰我很高興你喜歡我的書,那麼誰替你讀的呢?

    “顯然,這個人的話是帶著污辱與挑釁的意味,但是作家並沒有生氣地說告他誹謗,也沒有極力找別人證明自己沒有抄,而是借用對方的話回擊了對方你說,這種一報還一報的方式好不好?”

    我凝神看著秋桐,沒有說話。

    秋桐又說︰“有些情況下,別人說的話雖然沒有涉及人格尊嚴,但是他用自己的道說話時,用我們的道卻無法說服他,這時,不妨借用對方的道來反駁他。在上流傳著一則這樣的笑話︰有一個校長,看見了學生正在爬牆,就問道︰你為什麼不從學校大門走?學生裝酷地一甩頭,說道︰“,不走尋常路!”校長接著問︰這麼高的牆,你怎麼能翻得出去呢?學生接著說道︰一切皆有可能!

    “校長接著問了幾句,學生都以廣告詞來回答,校長一見沒辦法了,直接說道︰那好吧,鑒于你爬牆的行為違反了學校的紀律,我給你記大過的處分。學生這下子急了,也沒有找出合適的廣告詞來應對,直接問道︰為什麼呀?校長說道︰我的地盤我做主

    “校長如果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方式來教育學生,學生還會用廣告詞來反駁,他們倆的話就會風馬牛不相及了。但是校長借用了學生的說話方式,結果把學生說得啞口無言了你說,這是不是另一種方式的你不仁我不義呢?”

    我咧咧嘴,無聲的笑了,不由點了點頭︰“嗯你的例子倒是不少。”

    秋桐笑著說︰“還有呢。”

    “講”

    秋桐說︰“從前有一位大戶人家的子弟屢試不第,被全族人鄙視。他的父親乃是當朝內閣大學士,文名天下,權勢也極大。這位先生也真是不幸,科舉k o sh 好像沒有他的份,盡管有滿腹經綸卻無處施展,這匹被埋沒的千里馬除了暗自嘆息也別無他法。

    “令人不解的是,他的兒子第一次參加殿試,竟然就被皇上欽點為狀元。這位先生為此飽受父親的責備,怪他丟盡全族人的臉,不但比不上須發皆白的老父,連一名黃毛孺子都超過了他。這位先生有口難辯,一直默默忍受老父的責罵。

    “有一天,他的父親又當著許多親友的面開始數落他。他實在忍不住,便反駁他父親說︰我的父親是內閣大學士,你的父親不過是一介漁夫我的兒子是位名狀元,你的兒子是久考不中的書生。你的父親比不上我的父親你的兒子又比不上我的兒子。那就是說你尚差我一截,為什麼整天罵我呢?那位內閣大學士听了這番申冤辯白的話語,忍不住哈哈大笑,從此再也不責備他了

    “這位內閣大學士的兒子雖然不能和他的父親與兒子比名聲,卻是一位辯論的人才。在他與父親的對話中,他使用了借力使力的說話術,在貶對方的同時,也等于在贊揚對方。他的父親斥責自己的兒子,他又借此反擊父親,並用自己的兒子作陪襯。另外,他以自己的父親來對抗,使得整段辯論滑稽可笑,道理雖歪,技巧卻高人一籌,讓內閣大學士無法再當眾責罵他

    “所以,對于你不方便直接批判或頂撞的人,用這種借別人的力來打他自己的策略倒是很適合,笑著打他一巴掌,而且人家還不會生氣,而且你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倒也不至于那麼夸張我只是接這個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同樣在我們的營銷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還擊對方。”

    “如何運用?”

    秋桐說︰“比如,你正和客戶討論產品的品質問題,對方突然發表意見,說他們的產品是經無數次實驗後的專利產品,根本不會有品質不合格的問題。如果你這時想反駁他,最好不要用什麼資料或權威人士的檢驗結論來駁斥

    “你只需說︰您說得不錯,但我們在使用過程中,產品的確發生故障了,而且我們的操作方法完全依照說明書上的指示。我絕對相信您公司編寫的說明書應該也是毫無瑕疵的,但這又該如何解釋呢這時,對方一定會無話可說,但也無法對你發脾氣。”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態度強硬或自以為是的人,總是一相情願地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辯手,是無懈可擊的。其實,這是一種愚蠢且沒有策略素養的心理,只要你反擊得力,就會令對手乖乖地臣服。”

    秋桐笑著點頭︰“正是如此世上總有一些不講道理的自私者,當我們踫到這些無理的人時,最好的辦法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這里所說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和你剛才的理解恐怕有些不同吧。”

    我點點頭︰“嗯你這是智者的方式,我那是魯莽者的方式。”

    秋桐說︰“所以,在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假如別人傷害或者侵害了你或者你的朋友,你未必一定要采取極端的方式去報復,你完全可以用其他明智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對方不仁,我們不能不義,不然,我們就把自己降低到和對方同等的水平了,假如對方是小人,那我們也未必就見得多麼光明正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和m i n 董事長》,方便以後閱讀我和m i n 董事長第1557章 污辱與挑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和m i n 董事長第1557章 污辱與挑釁並對我和m i n 董事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