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夢

第八十七章 千里夢江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牧童騎神牛 本章︰第八十七章 千里夢江山

    輪法轉動,時光飛快地往後倒退。在千年前的一天,同樣有一個心懷著夢想的少年,在經歷了無數的磨難與挫折之後,一次又一次的站在那花院的門口。

    一次又一次,無數的人匆匆從那路過,他的目光總是注視著這些匆匆來往的行人,或是走卒商販,或者來往客商,又或是達官顯貴。

    他在綠蔭樹下,觀看這在來去匆匆,一筆一畫的勾勒,或是渲染,或是描繪,總之把一切所能記錄的,把一切所看到的,都記錄在冊。

    整整365天,跨過了一年四季,花開了又謝,他似乎毫不察覺。

    終于等到有一天,宋徽宗趙佶突發奇想,想要培養一批年輕有為的宮廷畫師,王希孟被看中了,王希孟他很幸運,能夠成為宋徽宗趙佶的學生這很不容易。

    山嶺、坡岸、水際中,點綴亭台樓閣、茅居村舍。

    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畫卷上景物繁多,設色勻淨清麗,意境雄渾壯闊。

    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千里江山圖,”

    古典畫家,多半經歲月雕琢和打磨,畫技才能超越矩度,自成一家。

    明清時,山水畫家群體中,確定了白髯老人的獨尊地位。晚清民初的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更坐實了這種單一想象。但這幅名畫的作者,卻是年僅18歲的翩翩少年王希孟。

    注定是流派的開創者,注定要與眾不同,也注定了命運多舛。王希孟的命運與北宋的命運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畫家皇帝宋徽宗趙佶,不愛金銀珠寶,只鐘愛于字畫。

    大宋,自開國以來,就注定了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朝代,與此前所有的朝代都不同,宋朝開創的是一個文人治世的天下。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在政治上了無建樹的昏庸之君,不過宋徽宗趙佶的藝術修養很高,詩詞、書法、繪畫都造詣頗深,堪稱一代藝術巨匠。

    宋徽宗趙佶一生愛書如命,收藏成癖,獨創一代絕筆瘦金體,重視畫院、優待畫家,使得北宋的文化藝術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

    愛書如命是知識分子的通病,而要真正做到愛之“如命”,卻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

    《宋人遺事匯編》記載,靖康之變,金人攻破了汴京,到處搶掠財寶。宋徽宗看著自己平日乘坐的轎子被人搶走,自己寵愛有加的妃子被人擄去,都強作鎮定,面不改色。但當听聞自己收藏的三屋子書畫被金人洗劫一空時,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喟然嘆氣,心痛不已。

    《北狩行錄》中還記載︰據說有一次鄭太後派人給徽宗送來十匹絹,本想給徽宗縫制幾件換洗的衣服。可是正好遇到書販子在叫賣王安石的《日錄》,徽宗手頭沒錢,便拿起絹去換書。寧可不換新衣也要看書,可見他對書的痴迷。

    宋徽宗的書法不但在北宋的時候獨步一時,而且他獨創的瘦金體也流傳至今,影響了一代代書法藝術家。

    宋徽宗的書法吸收了薛稷和黃庭堅的優點,而又不落窠臼,能夠在前人書法藝術的基礎上獨闢蹊徑,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主要特點在于筆勢的飄逸,輕盈,但不縴細軟弱,而是有如金石一般瘦勁,有骨氣。有人稱贊道︰“筆勢飄逸,如沖霄鶴影,高邁不凡;掠水燕翎,輕盈無跡,瘦勁而不縴,端整而不板”,形象地說出了瘦金體的特色。

    徽宗的書法作品流傳今日的不多,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其御筆題跋中,窺見其瘦金體獨樹一幟的風采。

    《牡丹帖》是徽宗瘦金體的代表作,全帖110字,瀟灑飄逸,剛柔相濟,結構和行筆都恰到好處。

    除了自創的瘦金體之外,徽宗的草書也可謂爐火純青。流傳至今的《草書千字文》就是徽宗草書的上乘代表,這一卷長達1米多,寫在整幅的描金雲龍箋上,行筆如龍飛鳳舞,風流瀟灑,堪與一代“草書聖手”張旭媲美。

    徽宗在世之時,其書法作品便廣受朝野喜愛,人人都以得到一卷一軸作品為榮。

    據《宣和畫譜》記載,有一天徽宗駕臨秘書省,心情不錯,便突發奇想,拿出自己的書畫作品來,凡是公卿臣子,都賜畫一軸,行草書一紙。結果眾人受寵若驚,蜂擁而上,“皆斷佩折巾以爭先”。看著這幫臣子不顧斯文地爭奪自己的作品,徽宗心中自然飄飄然,便一個人在旁邊哈哈大笑。

    徽宗一手創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所皇家繪畫學校——畫學。蔡京則明確記錄。

    王希孟留給世人的信息,除了這一幅鴻篇巨制,就只有宋代宰相蔡京與清初鑒藏家宋犖的寥寥幾筆記錄。

    甚至連他籍貫何處,具體在哪一年逝世,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人們只知道,在1113年完成了《千里江山圖》之後不久,他就去世了。這成為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23歲早逝的王希孟,卻用短暫生命中的半年時間,讓身後近千年的中國人對他念念不忘。

    王希孟存世的唯一畫作,據稱他耗時半年完成的長達12米的《千里江山圖》,構圖跌宕、設色絢麗、用筆精微。更令人稱奇的,是繪制完成這幅巨制的畫師王希孟當時年僅18歲。

    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性格的中國畫,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中國畫被風起雲涌的時代氣息所驅動,推陳出新,魅力長存。

    王希孟十多歲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于是親授其法。

    然而不得不說,千里江山圖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宋徽宗,因為正是有了宋徽宗趙佶這樣一位對于江山的熱愛,對于國畫的痴迷的人,才有了後來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的問世。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夢》,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夢第八十七章 千里夢江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夢第八十七章 千里夢江山並對大宋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